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吴桂萍 《传承》2010,(33):12-13
刘少奇是我党出色的宣传鼓动家。长期的革命实践,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宣传思想。刘少奇宣传思想萌芽于刘少奇同志参加革命的初期到大革命失败前,形成于土地革命时期,在1935年后全国进入抗战准备时期、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成熟。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在土地革命时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共产党不仅在上海和革命根据地创办了许多报刊,而且在独立的新闻宣传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丰富的新闻思想,如:视党报为集体宣传者、鼓动者和组织者的思想,全党办报和群众办报的思想,党报宣传形式的多样化和新闻大众化思想,党报的通联工作和对外宣传思想等等。这些思想为延安时期党的新闻理论的初步形成和新中国成立后新闻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李凤凤 《求索》2013,(2):61-64
辛亥时期,革命派在内忧外患的情境下,大力宣传革命是救国救民的唯一方法,把具有工具理性的“革命”赋予了崇高的价值理性.形成了宣传话语中的唯革命主义。把革命手段和革命效果等同,忽视了革命的丰富内容和革命的艰巨性。这易造成民众的心理误区。事实上,当时的革命派对“革命”的理解和宣传也不尽相同,前后也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宣传后期非主流的宣传者时唯革命主义也有纠正。  相似文献   

4.
以同盟会为首的晚清革命团体通过对卢梭等西方思想家学说的传播,掀起了大规模的革命思想宣传动员活动。革命派知识精英在整个宣传动员过程中采用了口号式、分析式、论道式多角度宣传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革命派知识精英在革命宣传动员过程中,对卢梭思想的核心观念进行了初步阐释,从而奠定其革命理论及建国方略的基础。卢梭思想以及革命派知识精英有效的革命宣传动员,巩固扩大了革命意识形态在晚清社会的广泛接受度及认同感,奠定了辛亥革命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5.
长汀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一块经过血与火洗礼的红色土地。早在“五四”运动时期,一批进步青年知识分子便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洪流,在长汀组织创办了《汀雷》、《长汀月刊》等刊物,宣传新思想、新文化,传播真理,唤起民众。  相似文献   

6.
澳门烟云     
四、革命烽火澳门虽然被葡国强行占领了,但热爱祖国的中国人民在这块土地L从来也没有停止过争取早日回归祖国的斗争。1892年,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首先来到澳门,在草堆街48号开办了中西药局,他一面为民治病,一面与革命志士在民众中开展了秘密传播革命思想的活动。次年7月,孙先生在澳门首创《镜湖丛报》周刊,宣传革命思想,推动澳门地区的革命运动。在孙先生等革命党人的直接领导下,澳门成立了革命的秘密机关,古桂芬、冯秋雪、区韶风、何国材等一大批革命志士参加同盟会,开展了积极的革命斗争活动。武昌辛亥起义打…  相似文献   

7.
《传承》2015,(4)
罗亦农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卓越领袖之一。在早期中国革命的理论研究中,他对无产阶级在国民革命中的指导地位、无产阶级必须建立工农联盟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革命实践中,他又极力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深入群众开展革命宣传工作等。罗亦农的这些革命理论与宣传实践主张,对党和中国革命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宣传思想工作是我们党各项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公安宣传思想工作又是党的整个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我省公安战线高度重视公安宣传思想工作,注重发挥江西革命老区的政治优势和特色,深刻领会江总书记“发扬井冈山革命精神,开创江西公安工作新局面”的题词精神,广泛深入开展切合公安工作实际的宣传教育活动,取  相似文献   

9.
《桂林革命史迹》一书年内出版桂林不仅是自然风光优美的旅游名城,而且是历史文化名城。过去,我们宣传旅游名城方面多,宣传历史文化名城方面少。而在宣传历史文化名城中,又是宣传古文化多,宣传革命历史文化少。以致使游客和市民只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而不知在秀美的...  相似文献   

10.
中央苏区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理论和革命纲领用苏区群众所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语言文风宣传普及,使之成为苏区革命群众生气勃发的创造性斗争实践.这种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宣传,唤醒了广大苏区群众的革命觉悟,时组织、发动和武装苏区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反"围剿"斗争和苏区建设发挥了重要作...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政治与经济的产物,抗战文化即是抗日战争时代的产物。抗战文化在抗日救亡运动前期中心——上海得到实现、发展,并迅速走向繁荣、高涨,并随着抗日战争的进程,先后形成了以“孤岛”上海为中心的沦陷区抗战文化,出现了以重庆为代表的国统区抗战文化中心和以延安为代表的边区抗战文化中心,构成了抗战文化发展的新格局。抗战文化是中华民族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期间,全国各族人民同仇敌忾,抵御外敌侵略,形成了鲜明的抗日文化。特别是在我们党的倡导下,抗日文化不断成熟发展,完成了当时中国文化创造的转型,代表了当时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仅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实现民族解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也对现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八年抗战期间出现了大量宣传抗日、动员民众的抗战宣传画,其中的女性形象尚未被学界系统关注。文章将宣传画中的女性形象放至抗战的时代背景中,还原了一批基于真实境遇的"受难"的女性形象与动员宣传下"投身抗战"的女性形象,并结合"多模态话语"理论对宣传画中的女性形象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在表现受难、动员男性时,强调女性生理性别特质;在鼓励女性投身抗战时,淡化女性生理性别色彩;以女性为受众时,用中景构图和生活场景切入。总体而言,抗战宣传画中的女性形象对于抗战宣传动员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战时女性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4.
抗战八年是国民党政权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国民政府警察机关基本上围绕抗日战争的需要进行机构调整和警务活动,主要是调整中央警察机构及其职能,改编地方警察并增强其活力,加强专业警察工作,强化宪兵、保卫团、特务组织的警察职能。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动员全民族参与抗日战争的声浪中,占人口半数的妇女有责任积极投入抗战工作。医疗救护被认为是战争中最适合女性从事的事业之一,为解决战时救护人力不足的问题,国民政府和妇女团体纷纷动员与组织女学生、女职员以及家庭主妇等参加救护训练班,女护士、女医生等专业医疗人员更是国民政府征调至前线或伤兵医院的对象。文章试图分析动员女性从事医疗救护的话语建构,梳理妇女医疗救护的基本构想与实践,进而从个案探究性别与抗战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60周年的隆重纪念活动,再次审视人类与民族对于沉痛历史的记忆.  相似文献   

17.
青年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是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8.
救国公粮的征收是山东抗日根据地解决财粮问题的主要办法。为了使群众的公粮负担公平合理,山东抗日根据地对救国公粮的征收不断调整和完善,终于形成一种既能解决财政需要又能为广大群众接受的粮食负担政策。这对于解决抗日军政人员食粮供应,减轻广大农民负担,削弱封建剥削,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共浙江省委和浙西南党组织创造性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抗战初期浙西南大后方建设中,周恩来同志、中共浙江省委和浙西南各级党组织积极做国民党进步力量工作,团结各阶层进步力量;在建设政工队、县政革新、经济建设、发展文教事业等方面起着领导作用,取得了很大成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功和浙西南大后方建设取得的成就,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和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意义,是浙西南革命精神"红色基因"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东南亚华侨对中国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在东南亚建立了法西斯殖民统治,对华侨进行了残暴的大屠杀和迫害。东南亚华侨进行了抗日武装斗争,组织了地下抗日运动并出版了地下抗日报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