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卢作孚的隐忧 1930年秋天,是重庆实业家卢作孚事业上的一个兴业之秋。 这一年,不论民生公司,还是北碚峡防局,还是川江航务处,处处要增加投资,处处要用钱用人。卢作孚本人带了一班人马,春下江苏上海:夏天,又到了青岛北平和东三省。他为置办各种建设所需设备,参观各地企业及教育机构而马不停蹄。  相似文献   

2.
《探索》2017,(3)
在探求社会治理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早期本土社会企业的社会建设实践值得关注。他们往往在创办实业的同时,利用本土化治理方式服务所在地社区的建设,其推动社会建设与变革的努力与经验对当代社会治理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以我国早期杰出的社会企业家卢作孚先生及其运营的民生公司和位于重庆北碚的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区为例,初步梳理卢作孚先生以整体性社会视角运营企业并推动城镇综合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正高孟先,一位已故40年的北碚乡村建设前辈。2019年2月,人们从他留下的1000多张照片中,挑选出近500张,编辑为《北碚乡建记忆》公开出版。随着这批珍贵史料的披露,卢作孚与北碚乡村建设的历史细节,更加全面清晰地展现在世人眼前。20世纪初,中国兴起了一场乡村  相似文献   

4.
1928年10月至1935年,在卢作孚的领导下,北碚少年义勇队招收了三期共208名学员。他们志存高远,勇敢机智,吃苦耐劳,乐于助人,将乡村建设坚持始终,为北碚的开拓、建设和发展奉献了青春年华。  相似文献   

5.
邓颖 《红岩春秋》2013,(3):31-33
2006年,在"纪念重庆有电100年"活动中,卢作孚被市民和电力职工评为"百年电力十大人物"之一。以创办经营民生实业公司和主持重庆北碚乡村建设而著称于世的卢作孚,深知电力对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因而十分重视,成为具有开创性贡献的早期电力企业家——合川电力工业的开创者,北碚水电开发的先驱,第一个在美国大力宣传"三峡梦"并积极推动引进资金和技术的中国企业家。家乡电力工业的开创者卢作孚是合川电力工业的开创者。1925年8月,卢作孚从成都回到合川,筹办民生公  相似文献   

6.
书评     
正《北碚在抗战: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李萱华,1951年生于重庆,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重庆通俗文艺研究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20世纪50年代初,李萱华开始文学创作,曾担任北碚文学组组长,北碚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顾问。80年代初,李萱华开始从事地方志编撰工作,在全国几十家报纸、杂志上发表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出版了《张问陶诗选注》《北碚诗词》《梁实秋与雅舍》《嘉陵江小三峡》《卢作孚文选》《小陪都传奇——抗战北碚的文化大气象》等20多部作品。  相似文献   

7.
正北碚是个自治实验区,在行政系统上是独立的。区主任卢子英先生,乃川中实业巨子卢作孚先生之介弟。他年富力强,剃光头,穿布衣,赤足穿着草鞋,说话做事十足的朴实无华。这是文学大师梁实秋1979年7月在美国写的一篇题为《北碚旧游》的文章中谈到40年前初见卢子英时的印象。对于北碚这座偏居西南一隅的小城,和兄长卢作孚一样,卢子英可谓倾尽心  相似文献   

8.
正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占领东三省,一首《松花江上》的抗日歌曲迅速唱遍祖国大江南北。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歌曲《嘉陵江上》同样唱响全国各地。《嘉陵江上》创作于重庆北碚的嘉陵江边,由端木蕻良作词,贺绿汀作曲。1939年的一天,诗人方殷来到北碚探望当时在复旦大学(1938年2月,复旦大学内迁到重庆北  相似文献   

9.
小时候家里的来客不少。有的客人来了,父亲就要我和哥哥出去拜见,通常是问声好,鞠个躬,而后父亲便示意我们避开。我们听不懂他们谈论的那些话题,也不乐意在场。来客中也有人把我们当做朋友,和我们说笑、逗趣,玩上一阵子,郭沫若伯伯就是其中的一位。父亲与郭伯伯最初相识在1923年,直到1939年郭伯伯来到北碚他们才再次相见。父亲卢子英曾就读于广州黄埔军校四期步科,1926年因病返川,后随我二伯父卢作孚到北碚,从此就在北碚扎下了根。30年代,北碚建行政区,父亲任区长;40年代,行政区改为北碚管理局,又任局长。二伯父为北碚进行“乡村建设”所设计的蓝图,大都通过父亲之手付诸实践;父亲早年在恽代英、肖楚女、余泽鸿等革命先烈的影响下萌生、形成的民主思想和革命意识,“黄埔”赋予他的军事政治才能,都融汇施展到北碚的建设中了。父亲的辛勤耕耘,把北碚建成一个具有初步现代文明设施、环境整洁优美、秩序井然的城镇。在当时全民抗战的大背景下,北碚更具有较强的民主进步气氛和较浓的文化气息,为世人所称道和向往。郭伯伯到北碚后,受到父亲的热诚接待,他们频繁交往,交谈甚欢。郭伯伯常与父亲讨论当前形势,传递中国共产党及民主进步人士的信息。郭伯伯曾牵线让《新...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郊风景如画的北碚公园内,靠嘉陵江一侧,郁郁葱葱的山岗上,有作孚园,为缅怀北碚开拓者卢作孚先生,由群众集资兴建。作孚先生是重庆市合川县人,早年投身辛亥革命,为振兴中华,决心走“实业救国”之路,1925年,借资创办民生轮船公司,以“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为宗旨,历尽艰辛,从一条仅70吨的小轮船,发展到总吨位达71000吨、共140多艘江海大轮,取代了外国轮船公司在川江的势力,维护了民族航运的生存和发展。抗日战争中他竭力支前,为运送抗日部队和军用物资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付出了巨大牺牲。军运中,民生公司先后有9支船破敌机炸沉在长江。战后,民生公司将航线伸向海  相似文献   

11.
读到贵刊今年一期所载谈乙亥丙子年灾荒的文章,想到大诗人赵熙当年也在磁器口吃过大户。因有作者诗记,抄介于此,也可为这段史实作印证。 蒋介石率参谋团入川和在全川厉行剿共军事行动,祸及全川。赵熙在老家荣县呆不住。也就携家来到重庆。他任过多年东川书院山长,门生甚多,弟子们纷纷作雅集,宴请老师并作诗会。不幸的是遇上荒年,不免要遇到丧气败兴的事。比如赵熙和他的诗友在华岩聚会,就被成群的饥民绿眉绿眼地围着,就像草丛中突然钻出许多蛇一样,情景相当可怕。后来他们就把诗会移向北碚,卢作孚敬重文人,以为会得到很好接待。没想到峡防局正忙于防堵灾民,卢作孚顾了施粥,就顾不了诗人们的雅兴,把赵熙和他的同行诗友安排去北温泉洗澡。澡洗了很萧然,可肚儿也萧然,怎么办? 那就回棹到磁器口去饱餐一顿吧。 原来赵熙有个学生叫曾进,号退公,家在磁器口镇上做  相似文献   

12.
记者2月16日从重庆市规划局了解到,重庆将整体推进长江、嘉陵江“两江四岸”城市规划建设,规划设计方案面向国际招投标。“两江四岸”的范围为:嘉陵江段上到北碚城区、下至朝天门两岸,长江段上到巴南鱼洞、下至广阳坝两岸。其中,长江岸线长240公里,嘉陵江岸线长120公里。  相似文献   

13.
在重庆朝天门,长江与嘉陵江形成了两江交汇的独特景观。为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重庆沿长江,上起九龙坡区西彭镇,下至江北区五宝镇;沿嘉陵江,上起北碚城区,下至渝中区朝天门,将百公里两江四岸打造成为"山水之城·美丽之地"城市品牌的典范,使"山、水、城、桥"相互辉映的美景成为重庆城市新名片。  相似文献   

14.
《当代党员》2009,(1):73-73
2003年以后,北碚被纳入了主城交通年票收费范围,交通失去了举债的政策依据和动力源泉,加之北碚财力不强,交通建设呈现出“无资”进场的局面。面对这一困局,北碚区交通局领导班子从北碚实际出发,在充分调研“把脉”的基础上,为乡村公路建设开出了“承诺各镇在镇村公路修好后两年的质量缺陷期内每公里补助40万元”的良方,  相似文献   

15.
“四面青山里,一江碧水流。”地处嘉陵江畔缙云山下的北碚区,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资源和“生态北碚”工程的正确决策,成功创建了重庆主城区惟一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6年4月,北碚成为全国第六个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区。  相似文献   

16.
1985年6月初,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在南充市召开邓小平思想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一位年近80岁的老大姐雷晓晖,她知道我当时是重庆市北碚区党史研究室主任,很亲切地与我交谈。她说,1936年她曾在北碚小学教书,认识卢作孚、卢子英、张博和等,对北碚很有感情。她的话引起我很大兴趣,我请她给我讲讲那些历史。以后我们谈了几次。我这才得知,原来她有过十分不平凡的经历。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与黄炎培谈话时曾指出:"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有四个实业界人士不能忘记,他们是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搞交通运输的卢作孚和搞纺织工业的张謇。"卢作孚去世后不久,周恩来在政务院讨论民生公司公私合营问题的一次扩大会议上,对卢作孚的一生作出了高度评价:卢作孚先生不仅对祖国的交通运输事业作出了贡献,而且对中国的经济建设也作出了贡献。1980年,中共四川省委为卢作孚作出政治结论:"卢作孚为人民做过许多好事,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的。"卢作孚的名字为很多人熟识:他是一个企业家,是中国的船王,他从经营一艘小客轮起家,用了不到10年时间,缔造了中国最大的民营航运企业——民生公司。1938年,在他的指挥下,几万名人员和代表当时国家工业精华的物资和设备从宜昌码头经长江水路抢运到重庆及四川后方,创造了"中国实业上的敦刻尔克撤退",为抗战保留了重要命脉。其实,卢作孚一生当中,还做了许多值得称颂的业绩。他从17岁参加辛亥革命,到59岁新中国成立后完成民生公司公私合营,终其革命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和乡村现代化建设的一生,就是为"中国梦"奉献的一生。2013年,是卢作孚诞辰120周年。在此,我们希望能通过部分片段式的记录,让更多人了解这位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的一生,并以此纪念这位可敬的前辈。  相似文献   

18.
晏阳初,是在中国发起乡村建设运动的第一人,早在20世纪20年代,晏阳初就在河北定县创办乡村教育。1940年代,他又在重庆北碚歇马兴办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创办了乡村建设实验区。他说,要建设中国必须先建设乡村,需要掀起一场深刻的乡村建设运动。他倡导的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运动曾经遍布大江南北,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与现代社会改革史上,留下了令人瞩目的一页。  相似文献   

19.
拯救战区难童的女教育家周之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之廉抗日战争时期的陪都重庆,不仅是国民政府军政大员麇集的地方,也有一大批出类拔萃的文化人,来到这抗日战争的大后方,为国家民族的复兴竭尽全力。环重庆建有众多从战区内迁的国立大、中院校,还有许许多多拯救战区儿童的保育机构和学校,因此教育界的杰出之士也云集于此。在重庆与合川之间的嘉陵江流域,有一段小三峡。那时,在跨江北、巴县、璧山、合川四县之间,建有一个弹丸小地的“北碚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区”。在这各类学校林立的“实验区”中,竟有四位创建了全属私立院校的教育家,创造出伟绩。他们是:1939年创办“育才学校”&的…  相似文献   

20.
正被误称复旦大学教授1940年1月8日,重庆北碚本土报纸《嘉陵江日报》刊登了《火焰山文艺社昨请老向萧红讲演》的消息。消息称:"火焰山文艺社,为扩大文艺宣传之影响,故社员等特积极学习写作方法,研究写作技巧,除自行编辑刊物等外,并欢迎区内文艺界名人讲演。昨日该社邀请教育部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