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是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巩固与壮大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任务,是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群体影响力日益显现,成为各种力量关注的焦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思想政治方面仍存在一定程度模糊、偏离与错位。加强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搭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社会化、网络化工作平台,探索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社会化、网络化工作方式,成为当前统战工作新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2.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增强党的阶级基础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重要力量。加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是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新的着力点和增长点。做好新时代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需要明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生成逻辑,把握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基本现状,廓清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探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3.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是新时代统战工作新兴领域。以社会化方式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是统一战线在传统方式基础上的一大创新,是适应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群体特征和时代要求的发展方向,有利于解决单纯依靠行政推动带来的不足。从行政化到社会化是统一战线在追求"一致性"基础上,对统战工作方式方法"多样性"的大胆尝试,必然带来工作理念、格局、范围、方式等诸多要素的重大转变;针对这种转变,必须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思维体系、引导体系、组织体系、活动体系,提高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从五个方面分析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作为新社会群体的特点,明确了对于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必须明确的四个问题,提出了新时代强化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策略,即树立科学的统战工作理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强化政治引领、将他们“组织起来”以及发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共产党员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5.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是新时代统一战线创新发展的重点领域,以工作实践探讨创新困境及创新推进路径具有现实意义。昆明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探索出了一些创新经验,但面临创新推进动力不足,"组织起来"效果不理想,主体作用发挥欠佳,代表人士示范效应不显著,分类施策不够精准的困境,影响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持续性、针对性、实效性;为破解工作实践创新困局,推动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实践创新,需要从完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大格局、建立健全组织化工作机制、丰富工作方式方法、建设高素质代表人士队伍、打造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网络"同心圆"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  相似文献   

6.
从理论理念、组织网络、载体抓手、体制机制、代表人士等方面看,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都是新时代统一战线中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开创性的工作。新时代统战工作的最大增长点和亮点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而组织起来是前提条件。在探索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化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形与神、抓与放、分与统、交与融、嵌与纳等关系。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起来,需要完善的统战工作体制机制作保证,而反过来又倒逼和推动新时代统战工作体制机制的探索创新。要以“组织起来”为总抓手,把摸清底数作为“组织起来”的前提,把搭建平台作为“组织起来”的条件,把加强联谊作为“组织起来”的要求,把发挥作用作为“组织起来”的目的,把党的领导作为“组织起来”的保证,积极探索新时代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7.
在党中央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中,第八章"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一战线工作"第三十二条提出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要"分类分众施策"。如何有效地凝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智慧与力量是统战工作创新的一项重要课题。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既具有共性特征,同时不同群体情况又各不相同、差异很大。当前,亟待加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分类研究,在明确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重要意义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群体特征和分类特征的基础上,通过针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不同群体分类施策,更好地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网络意见人士成为网络空间中越来越重要的政治参与主体,也是统战工作的重要对象。网络意见人士是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做好网络意见人士统战工作仍有其必要性。应注意到网络意见人士自身特征更多是通过网络政治参与来体现,在把握网络意见人士政治参与特征的基础上,做好网络意见人士统战工作的理论研究,不断推进网络意见人士统战实践工作,是新时代统战工作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进入新时代后,随着统战工作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再组织化的拓展和深入,新的社会阶层群体的特征开始发生新的变化,在原子化与组织化之间表现出新的结构张力。以党组织、民主党派、群团组织为主线的纵向组织化路径与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社会组织、自组织为主线的横向组织化过程同时展开,构建了新的社会阶层再组织化的实践逻辑网络。未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应当在目前的基础上着力向以"人"的价值、组织文化为核心的多元化组织化方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是新时代统战工作的新领域,也是一项重要任务。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呈现出年轻化、知识化、社会化的特点,需要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特别是共青团、青联组织引领青年、凝聚青年、团结青年的核心作用,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团结起来,发挥作用。因此,共青团、青联是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有效载体和工作路径。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实现社会主义革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奠定社会主义的制度基础离不开中国共产党艰辛探索和坚强领导。中国共产党坚持与时俱进,适时和科学地为共和国的发展选择道路,提供理论指导,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千难万险,使共和国在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不断由胜利走向辉煌。引领共和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不断取得新的成就,需要中国共产党居安思危,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12.
浅析电子商务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网络中电子商务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及其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适合发展电子商务企业具备的特征和当前电子商务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关于证据的基本属性,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颇有争议。有观点认为,证据的基本属性有三,即客观性,合法性和关联性;有观点认为,证据的基本属性有二,即客观性和关联性。证据的客观性体现了证据的哲学存在性,为人们认识和把握证据的关联性提供了认识论;证据的合法性为人们收集、固定和保全证据提出了程序上的要求。在特殊情形下,某些不具备合法性或不具备客观性的材料仍可作为证据使用。证据的关联性才是证据的唯一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14.
道路交通事故致人损害案件中,当机动车与其所有人处于分离状态时,应当对传统责任主体认定依据进行合理反思,并应该引入控制力和收益这两个标准,对机动车与其所有人的分离状态进行类型化分析,从而得出由实际控制人承担主要责任,由所有人根据过错程度和收益承担连带责任或者补充责任,以实现机动车损害赔偿中的实质正义.  相似文献   

15.
增强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各类办公机构增强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的重要意义和怎样增强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 ,提高时间运用和工作效率作了系统、深刻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我国1996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借鉴了英美法系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做法,提高了对检察官公诉职能的要求,即要在法庭上亲自举证,通过事实说服法官,有效的行使国家追诉犯罪的职能。然而,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有关侦检关系的规定,造成检察机关与侦查机关不仅难以形成合力,共同服务于公诉职能,而且有时还相互擎肘,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检察官的公诉职能。通过考察国外的做法,我国应重新调整侦检关系,强化公诉职能,加强检察权对侦查权的控制,完善我国侦检关系。  相似文献   

17.
法律方法以促进"正当性"判决的获得为目标,而依据解释学及哈贝马斯的真理共识理论,判决的"正当性"来自于相关主体的共识。运用共识理论可以对具体司法过程做出融贯性解释,并可得出诸多具有启发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保荐职责的核心是上市公司信息公开担保义务.违反这种法定义务,构成对投资者知情权的侵害,致使投资者遭受损失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对这种特殊侵权行为应采用过错推定的归责原则,由保荐机构对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同时要厘清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与上市公司以及其他中介机构之间责任的边界,以保证保荐人制度真正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党的先进性源于党的阶级性,但先进性并不等于阶级性。党的先进性体现在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中,体现着时代特征。党的先进性需要通过制定正确政治路线和具体纲领来体现。党的组织路线服从、服务于政治路线。不同历史时期党员的标准、党员的成分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纲领决定了必须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必须将思想建设置于党的建设首位,正确认识妥善处理吸收新社会阶层中优秀分子入党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真正实现政企分开、政社分开。在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要实现统一和谐,则需要一个中介和桥梁,这个中介就是非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与政府职能转变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相互促进,相互合作,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