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四渡赤水出奇兵!!四渡赤水,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包围之中,采取灵活的战略战术,调动和迷惑敌人,在运动中歼灭大量敌军。四渡赤水,先后历时2个多月,是中央红军长征历时最长的一次战役。1935年1月29日,红军分三路从猿猴(今元厚)场、土城南北地区西渡赤水河,向四川省古蔺、叙永地区前进,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此后的两个多月,红军在土城至茅台百里地段的赤水河上又三次飞渡。最后,成功地跳出了敌军的围追堵截,把蒋介石的几十万军队甩在乌江以北。四渡赤水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  相似文献   

2.
四渡赤水战役是长征期间中央红军在川黔滇边地区进行的一次出色的运动战,也是我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范例。毛泽东是四渡赤水战役的主要决策者和指挥者。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重新进入党和红军的最高决策层,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四渡赤水战役中,毛泽东在周恩来、朱德等的协助下,从敌强我弱的客观实际出发,指挥中央红军采用灵活多变的运动战的战略战术,不断变化作战方向和作战目标,“走”“打”结合,与十倍于己的敌军巧妙周旋,寻找有利战机消灭敌人,最终挫败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带领中央红军成功实现了渡江北上的战略意图。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王稼祥、彭德怀等亲历者,都在不同场合谈到过四渡赤水战役的历史,并高度评价毛泽东在部署、指挥战役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湘评论》2006,(5):62-63
四渡赤水,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包围之中,采取灵活的战略战术,调动和迷惑敌人,在运动中歼灭大量敌军。四渡赤水.先后历时2个多月,是中央红军长征历时最长的一次战役。1935年1月29日,红军分三路从猿猴(今元厚)场、土城南北地区西渡赤水河,向四川省古蔺、叙永地区前进,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此后的两个多月,红军在土城至茅台百里地段的赤水河上又三次飞渡。最后,成功地跳出了敌军的围追堵截,把蒋介石的几十万军队甩在乌江以北。四渡赤水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四渡赤水,是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中的得意之笔。  相似文献   

4.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亲自指挥的一个决定性战役,是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的“得意之笔”。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一反“左”倾领导者军事指挥上的死板打法,以自己特有的远大战略眼光,灵活地指挥三万中央红军,与十倍于自己的优势敌人周旋,南北往返数次,东西驰骋千里,忽南忽北,声东击西,屡用奇兵,迅速扭转了长征初  相似文献   

5.
朱德在四渡赤水战役中的贡献蒙秀琼四渡赤水战役是长征史上光辉的篇章,中央红军彻底摆脱国民党围追堵截,胜利实现战略转移的关键。朱德在这事关中央红军生死攸关的战役中起过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研究“四渡赤水”战役的论著中,对朱德在这次战役中的特殊贡献却很少涉及...  相似文献   

6.
正四渡赤水是1935年初中央红军长征中,在贵州、四川、云南3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国民党军进行的运动战战役。1935年1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到达贵州遵义地区。中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这  相似文献   

7.
王锦慧 《党建》2006,(9):35-36
赤水河是长征这条地球红飘带上的一个闪光点:1935年1月至4月,3万多红军四渡赤水,一举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用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书写了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沿着赤水河,我们追寻红军四渡赤水的壮怀激烈,品读两岸人民发扬长征精神续写的光彩神奇的新篇章。1穿行在崇山峻岭中的赤水河中游,有一座红色之城———习水县。习水是四渡赤水的主战场。四渡赤水其中的一、二、四渡均在习水境内。中央红军在习水回旋期间经历20余次激战,2000多红军将士牺牲在这块土地上。习水的青杠坡因长满青杠树而得名。1935年1月28日拂晓,…  相似文献   

8.
正我的父亲刘忠,不仅仅是参加了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而且是中央红军长征先锋中的先锋。作为中央红军长征中走在最前面的一军团侦察科长,实际上他的长征不止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父亲率领红一军团侦察部队走在中央红军的最前面,斩关夺隘,克服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深入敌占区,探寻前进道路,及时、准确地获取有关情报,引导和保障中央红军突破四道封锁线、抢渡乌江、巧取遵义、四渡赤水、智过彝民区、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通过大草地、突破腊子口、攻夺吴起镇等,受到  相似文献   

9.
四渡赤水是红军长征途中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战役,1935年1月19日至1935年5月9日,将近四个月的时间里,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0.
沿着红军四渡赤水的足迹,这天清早,采访组继续驱车穿行在崇山峻岭中,奔赴了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茅台镇以酒闻名于世,更因中央红军长征时在此第三次渡过赤水河,扭转了战争形势而深植红色基因。  相似文献   

11.
正1935年1月29日至1935年3月22日,中央红军在三个月的时间四渡赤水河,巧妙地穿插于敌人重兵集团围剿之间,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一渡赤水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为实现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的任务,1935年1月19日,中革军委向各军团下达了《关于渡江的作战计划》。拟定中央红军各部进至赤水、土城附近地域后,分3路纵队由宜(宾)泸(州)间的蓝  相似文献   

12.
红军四渡赤水发生在1935年1月至3月间70多天的时间里,是长征途中毛泽东军事指挥的得意之笔.但实际上,四渡赤水期间的,红军并非势如破竹、屡战屡胜,其绝妙之处在于实事求是,不拘俗套,根据形势灵活机动地调动部队,最终为长征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红军第一次渡过赤水,既是审时度势的正确选择,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即标志着毛泽东军事思想对红军作战的决定性作用的重新确立.  相似文献   

13.
彭苏 《党史博采》2023,(2):43-46
<正>1934年12月,中央红军长征进入贵州,随即进行了一系列大动作:召开遵义会议、激战土城、第二次攻占遵义和四渡赤水,最后佯攻贵阳离开贵州前往云南。中央红军在贵州四个多月的征战中,曾与四位敌军将领进行过激烈的战斗,然而,这四位敌军将领在新中国成立后都投向了人民阵营:他们是贵州军阀王家烈、川军郭勋祺、黔军刘鹤鸣和中央军吴奇伟。  相似文献   

14.
第一个冲上娄山关韦杰,1914年3月29日出生,广西东兰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10月,已是红七军第五十六团六连一排排长。1933年5月,按照编制改编,取消了军一级机构,军团直接指挥师,红七军第十九师和二十师合编为第五师。韦杰在第五师侦察连当连长。1934年10月,韦杰和指导员覃应机率侦察连跟随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一渡赤水,向西转进,准备在云、贵、川边建立根据地。蒋介石急令川、黔、滇军阀刘湘、王家烈、孙渡和中央军薛岳等部队多路进逼。2月中旬,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果断指挥中央红军突然转兵东进,再入…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有一个生死悠关的重要会议,这就是长征途中著名的遵义会议.还有一个非同寻常的军事战役,这就是遵义会议后的四渡赤水!它的最高指挥者是毛泽东.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时,中央红军面临的形势异常险恶.此时蒋介石正在紧锣密鼓制定一个“川江南岸围剿计划”,迅速调集中央军及川湘桂黔滇五省六方30多个师近200个团的40万正规部队,将滞留黔北的中央红军团团包围,妄图利用长江天险,“合剿而聚歼”中央红军“于川江南岸地区”.这时中央红军只有3万,敌我兵力众寡极端悬殊,而且敌军装备先进,给养充足,又有飞机参战.生死攸关的遵义会议,在结束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对中共中央统治的同时,还慎重研究了中央红军的进军方向和最后落脚点.会议作出了重大战略决策:北渡长江,进军川北,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1月19日,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从遵义地区兵分三路向川南挺进,以图西渡赤水,在四川的宜宾、沪州之间北渡长江.蒋介石派驻重庆的参谋团,在中央红军尚未离开遵义前,就对红军的动向作了反复推测,判断红军定是从宜宾、沪州之间北渡长江,于  相似文献   

16.
罗炳辉是中央红军第九军团军团长。中央红军离开中央苏区长征时,他率领红九军团随红一军团之后,从侧翼掩护中共中央领导人和中央机关进行战略转移。 1935年春天,红军四渡赤水,挥师南下,抢渡乌江。中革军委指指示红九军团留在乌江北岸,迷惑、牵制敌人,掩护主力红军渡江南进。 善于机动作战,素有“游击专家”之称的罗炳辉,率领部队在黔北老木孔、瓢儿井等地重创敌军,出色地完成了掩护主力转移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而后,在面临着几十万国民党大军围追堵截的危急关头,毛泽东指挥千军万马四渡赤水,把蒋介石及其“追剿”红军的部队甩在身后,最终跳出了敌军重重包围,实现了渡江北上,进军川西北的战略意图.四渡赤水是毛泽东运筹...  相似文献   

18.
71年前的四渡赤水战役,是继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为争取战略主动,在川、滇、黔边界成功实施的一次战略性运动战战役。它是世界军事史上著名的一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变被动为主动的经典战例,是毛泽东运动战思想的神来之笔。充分认识四渡赤水战役在我党我军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四渡赤水战役证明了遵义会议的正确性,巩固了遵义会议的成果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结束了…  相似文献   

19.
1935年3月底,中央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与围追之敌巧妙周旋,在贵州境内完成四渡赤水,准备南渡乌江。当时敌军追击紧迫,飞机轰炸猛烈。3月 29日,军委纵队渡江过程中,担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二局(情报局)副局  相似文献   

20.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亲自指挥的一个决定性战役.在战役中,他一反"左"倾领导者的死板打法,一切从实际出发,灵活用兵,忽南忽北,声东击西,使三万红军处处主动,屡出奇兵,摆脱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长征以来第一个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