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意识形态是指一种相对持续和统一的信仰、理想与价值观.意识形态是政治认同的理念性资源,是政治认同最原初的构成因素,也是较为持久的因素.意识形态对执政的政治权力和民众具有道义约束力,对政治认同的实现具有感召力.当政治认同的其它因素如经济绩效等失去时,意识形态可能仍然延续,甚至重新发展.意识形态可能在所维护的政治权力产生之前已经存在.意识形态对政治体制产生重大影响,可促使一国执政政治权力创立某种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的连贯性、持续性和发展性有益于政治认同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是社会相对高端、拔尖的人才,承担着建设祖国未来的重任,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十分重要。增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和中心工作。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了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现状,探究增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保障机制,努力增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感,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应该积极探索和努力研究的。  相似文献   

3.
近代以来,辽沈大地上政权几经更迭,政治认同经历了复杂的变迁和斗争。辽宁解放后,党和政府从清理旧社会意识形态遗毒、确立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以及加强党员干部和全民意识形态教育三个方面进行了意识形态领域的"破旧立新",解构了旧政治认同、重构了社会政治心理、建构了新政治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新社会迅速站稳脚跟,留下了宝贵经验,对于当前巩固新时代国家政治认同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政党的意识形态认同是政党产生的思想基础,没有这个思想基础的存在,政党也将不复存在。本文从分析意识形态及意识形态认同与政党的关系,民主党派产生形成的政治意识及意识形态认同与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和确立,民主党派意识形态认同与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发展和完善这三个方面,阐述了民主党派的政治意识及意识形态认同不仅主导着各民主党派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而且影响着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确立、发展和完善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意识形态描绘与论证社会成员的共同愿景,建构与影响社会成员的政治认同感,影响着政治体系的正常运行。在当今文化多元化格局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能为当代中国政治提供合法性支持、情感型归属与主体性确证,是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本原性基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在多元文化冲突、西方文化入侵和文化话语权疲软下的三维危机呈现,是当代中国政治认同弱化的现实诱因。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基,焕发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活力,创新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是推进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重要进路。  相似文献   

6.
文化作为上层建筑之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党认同和执政党意识形态合法性之基础。而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意识形态,开创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意识形态合法性的源泉,是政党认同的强力支柱。大力弘扬红色文化,构建政党的意识形态认同、心理认同、伦理认同和制度认同,对于提高公民的政治认同和政党认同,最终扩大党的民意基础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条件下,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状况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其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状况是积极的处于乐观的状态,但也存在反向认同、逆向认同等问题.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是通过研究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发现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探索网络视域下加强大...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后期,在国际政治领域,随着意识形态认同(制度认同)被地理空间认同(身份认同)所取代,地区合作成为地区内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谋求进一步发展的主要手段和政策取向。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马盟)怍为北非重要的地区合作组织,自成立以来,由于成员国政治互信缺失,区内经济互补性不强,缺少领袖型国家的引领,导致地区认同缺失,地区一体化进展缓慢。近年来,随着成员国政治关系的改善和经济联系的加强,地区合作开始走出困境,一体化进程稳步推进,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00后”是大学生主体,受复杂多变社会环境影响,其思想政治认同呈现出新态势。从思想认同、政治认同两个方面,对部分高校“00后”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认同状况、问题及原因,针对性提出应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增强引导的聚合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增强引导的向心力;开发创新认同载体,增强引导的传播力;提升绩效评估水平,增强引导的洞察力,最终实现增强“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认同感,提升高校意识形态风险防控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儒学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是中国传统政治合法性的基础。然而到了清末,随着列强的入侵,西学的输入,加之内乱频仍,儒学出现了天道观念的认同危机、大一统观念的认同危机、纲常伦理的认同危机,由此导致了晚清政治的合法性危机,从而加速了清朝的覆亡。这一过程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我们必须创新当前的意识形态工作,从而巩固政治合法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