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二邵"邵力子(1882—1967),浙江绍兴人。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的著名人物,也是近代中国新闻史上的一位著名报人。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有所谓"浙江二邵"之称,这是指浙江人邵飘萍和邵力子,他们都曾是中国新闻史上的一代巨擘。  相似文献   

2.
散木 《党政论坛》2008,(14):58-59
“浙江二邵”邵力子(1882—1967),浙江绍兴人。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的著名人物,也是近代中国新闻史上的一位著名报人。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有所谓“浙江二邵”之称,这是指浙江人邵飘萍和邵力子,他们都曾是中国新闻史上的一代巨擘。  相似文献   

3.
1994年2月28日18时,地处中国最北部边陲、管内干线纵贯大兴安岭腹地的加格达奇分局,掀开了中国铁路安全史上最辉煌的一页:无行车重大、大事故3875天,安全生产天数居全国57个铁路分局之首。至此,由临汾铁路分局创造的安全生产3840天这一中国铁路安全史上的最高纪录被打破。加格达奇,这个座落于寒极地带却不见经传的边远分局,终于在莽莽苍苍的大兴安岭上,筑起了一座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4.
项英(1898—1941)是工人出身的工人运动领袖,中国共产党工农红军早期领导人之一,曾担任过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等,是中国革命史、党史、军史和工运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人物。限于篇幅,本文不对项英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功过作全面评述,仅撷他在中国工运史上的作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献解题》是1867年在上海出版的一部有关古代中国文献的西文目录学著作,作者为英国新教来华传教士、著名汉学家伟烈亚力.作为目前所见西方世界第一部按中国古代四部分类法编撰的指南目录,该书对2000多部中国古代文献进行了分类解说,撰写了较为详细的提要,为西方学者准确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典籍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在西方汉学史上,《中国文献解题》因其资料翔实、考据权威,成为19世纪以来西人研究中国典籍最实用的参考书之一,在近代中西文献学交流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中国的进步文化在近代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不仅继承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救亡和启蒙双重使命,是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而且为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条件,还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化的民族化进程和中国精神的复兴。  相似文献   

7.
史君 《学理论》2013,(7):130-131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国现代思想政治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大事,也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报纸期刊作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载体,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它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阵地,是工人阶级提高觉悟的桥梁,为党的成立提供了理论基础,团结了广大工人阶级,同时还发挥了党对工人阶级的领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1920年,中国报业史上久负盛名的《申报》馆董事长史量才,在上海接待了一位来自南洋的华侨巨商黄奕住先生。一方是报业巨子,一方是侨商巨子,两位巨子的第一次握手,酿成中国金融业史上的一件大事。他们决定联手创办上海滩上首届一指的华侨银行。由于这个银行是由中国金融界和南洋华侨合作经营的,所以命名为“中南银行“。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不是一般的结论,而是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郑重阐释,是具有全局性重要影响的政治判断,具有政治哲学上的丰富内涵。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围绕如何将中国由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落后农业国,争取在尽可能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历史课题,毛泽东在批判吸收、综合借鉴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和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两种模式、两条道路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进行了大胆探索,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论述、观点和主张,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毛泽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想。毛泽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想具有独特的生成逻辑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现代化建设场景中,在人类探索实现现代化的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中华民族历史上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史上、人类发展史上也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成就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的辉煌成就,集中概括起来就是深刻改变了中国社会,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相似文献   

12.
罗豪 《学理论》2012,(21):36-37
在中外文明交流史上,仅有佛教和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中国化,并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对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进行简要阐述,总结佛教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启示,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进一步融合,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历经三个新的发展阶段: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后的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为治理黄河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治黄的过程中,大河上下涌现出千千万万个优秀儿女,他们以博大的胸怀,高尚的情操,执着的追求,兢兢业业的奉献和牺牲精神,在中国的治黄史上树起了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15.
宋梅英 《理论探讨》2008,(3):170-172
解放战争后期的新政协运动,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局面的形成,标志着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在政治上的重大进步,促进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和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推动了建立新中国的各项工作.这个运动在中国革命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马小瑞  张小兵 《学理论》2012,(5):118-120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链条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这一时期的中西文化交流其特点特殊,影响深远,它促使中国不断迈向了近代化的历程,在整个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韩胜宝 《侨园》2004,(3):28-29
2005年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大规模远洋航海——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两岸三地以及东南亚诸国都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十五世纪初,也就是中国的明代,中国进入航海史上前所未有的辉煌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我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杰出的人物——郑和。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使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建立了密切的政治、外交、贸易关系,双方的文化交流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18.
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前提和基础。邓小平理论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开创了社会主义史上的奇迹和独创性理论成果。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理论思维成熟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当今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它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一条经济文化较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在回答20世纪社会主义面临的最重大的历史课题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为当代社会主义在现实基础上迎接挑战,展示了广阔前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对经济文化较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规律的探索,在第一次系统地回答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时,从五个方面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理论做出了突出的创造性贡献。  相似文献   

20.
熊晓兰  胡娟  王禾传 《学理论》2013,(12):106-107
革命老区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伟大而特殊的重要地位,老区的发展关系中国全局发展战略的整体进程。为了促进老区快速发展,以大悟为例,在调研分析老区发展的优势和目前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践行科学发展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