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目前在我国的刑事司法实践中还未形成统一的机制,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是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人权,体现司法公平、公正,提高诉讼效率,优化诉讼资源配置,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步伐等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的基本价值思考出发,分析当前的实践困境,并探索进一步完善该机制的若干注意问题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司法所具有的独立公正的内生特质促使法官不易受制于利益集团的影响,加之现代社会要求司法功能由原有的"解决微观个体之间纠纷的功能"逐渐向"公共干预的功能"进行转变,因此,纳税人诉讼成为我国现有政治体制下更为高效和更为直接的公众参与国家财政投入监管的实现路径。在具体构建我国纳税人诉讼制度时,有两个问题需特别注意:一是应从效率的角度考虑赋予纳税人集团以诉讼主体资格,二是在我国现有用税监督基本法律制度缺位的情况下,考虑司法组织创新。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我国法院涉及范围面广、数量日益增大的民商事案件,迅速、便利、公正的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节约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提高法院的诉讼效率,新民事诉讼法专门新增了小额诉讼程序,为快捷化、简便化地解决小额民商事纠纷提供了诉讼程序的保障。但民事小额诉讼程序立法较为概括,在各地法院实际司法适用中存在许多困难,降低了小额诉讼程序实际的司法适用。为更好地完善民事小额诉讼制度,需要对小额民事诉讼制度在实际司法适用中存在的缺乏统一管理、程序混用、适用范围不明确等问题进行探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小额民事纠纷案件越来越多,给我国的司法机关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与此同时,普通程序高昂的诉讼费用也使许多小额案件的当事人不得已放弃了他们的诉讼权利。在这一情势下,讲究成本与效率的小额诉讼制度的建立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虚假诉讼行为定性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私有财产保护机制的健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用民事诉讼的手段来解决民事纠纷。老百姓法律意识的觉醒是可喜的,但随之而来的“副产品”——虚假诉讼现象却日益猖獗。一些不法之徒利用法律上的某些漏洞,编造虚假事实甚至编造虚假当事人来蒙骗法院,这种现象在民事审判活动中呈逐年增加趋势。由于现有立法存在欠缺,使得个别虚假诉讼屡屡得逞,致使被诉讼一方当事人或第三人的利益受到严重侵害,进而引发上诉、申诉、上访等案件增多。如此多的诉讼欺诈案件,是立法者始料不及的。同时,也给司法实务者们断案带来许多困难,使受害的当事人对国家司法机关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产生质疑,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和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行政诉讼和解的目的在于节省司法资源,尽快结束诉讼,这符合构建和谐诉讼的理念。和解协议在性质上既具有行政法上的性质,又具有诉讼法上的性质。经确认的和解协议具有与生效判决相同的效力。当和解协议存在瑕疵时,结合我国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现状,我们需要通过再审来启动救济程序。  相似文献   

7.
刑事速裁程序作为顺应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发展的产物,不仅有利于“案多人少”司法压力的减缓,更有利于诉讼效益的提高。目前,尽管速裁程序在司法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可避免地存在被告人权利保障不足的问题,如被告人的知情权、程序选择权、认罪自愿性有时难以得到保障,值班律师作用发挥受限、被告人最后陈述作用甚微、量刑优惠权规定不明确等。因此,相关法律必须明确规定刑事速裁程序中被告人的知情权、程序选择权,完善认罪自愿性审查程序;司法机关要严格执行值班律师制度,建立健全被告人最后陈述权保障机制及规范化量刑机制,从而进一步优化我国的刑事速裁程序,切实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是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保理念的司法实践,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公平正义制度保障提供了一条法治进路。历经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破除了旧有的法制藩篱,原告范围逐渐扩宽,司法救济不断强化。新时代,为进一步推进司法改革,完善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必须制定专门立法,强化检察职能,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为建设美丽中国构筑坚固的法治屏障。  相似文献   

9.
诉讼权利是涉案主体在诉讼过程中享有的、不可剥夺的法定权利 ,诉讼权利的享有者充分地行使诉讼权利是确保司法公正的核心要求。在我国 ,诉讼主体诉讼权利的内容尚需进一步扩展 ,司法实践中限制和剥夺诉讼主体诉讼权利的现象广泛存在 ,必须予以改革。司法改革的核心是司法公正 ,司法公正的关键是司法权力的正当行使和诉讼权利的充分保障。  相似文献   

10.
我国目前解决群体纠纷的法律代表人诉讼制度因为存在缺陷问题而在实践中被司法实践的审理方式替代,但司法实践的审理方式无法适合大规模的群体性诉讼。示范诉讼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应当在司法实践的审理方式上积极探索示范性诉讼的应用,在时机成熟后引入我国民诉法的代表人诉讼制度,为构建和谐社会建立一种全新而又高效的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11.
2004年7月16日,江苏海安县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民告官”案。与以往不同的是,坐在被告席上的不是被告代理人,而是海安县县长章树山。这是今年2月该县县政府接受司法建议,将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参加行政诉讼制度化,并列入目标考核后发生的政府首长出庭应诉的一件新事。这种尊重法律、尊重群众诉讼权利的做法,受到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好评,笔者也为之叫好!众所周知,我国实行的是行政首长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大量社会矛盾以诉讼形式涌入法院,人民法院受理案件总量逐年大幅攀升,特别是在立案登记制改革和司法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人民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更加突出。皇姑法院认真分析立案登记制改革带来的新变化,正确研判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带来的新挑战,主动适应法院案件量持续大幅增长的新常态,创新思路,多措并举,用改革的思维和创新的方法缓解案多人少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过程中,群体性纠纷不断增多,我国群体性诉讼的改革路径亟待完善,本文试图通过对群体诉讼较为发达的美、德、日三国的典型性群体性诉讼基本模式的对比分析,结合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区分群体纠纷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制度设计,即在对我国代表人诉讼的修正基础上,引进集团诉讼和团体诉讼,并对实践中的示范诉讼规范化,以期构建我国较为合理的群体纠纷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4.
钱晖  吴春祥 《唯实》2005,(7):56-58
宪法司法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宪政成熟的标志。我国的宪法司法化严重滞后,已影响到我国的法治化进程。为此,必须建立以违宪审查、宪法诉讼和违宪责任机制为核心的宪法保障制度,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诉调衔接是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的重要环节,也是近年来纠纷解决制度和实践中创新和发展较多的内容。通过在法理上分析诉讼和调解的本质区别,明确两者之间的差异,预防在诉调衔接的发展中混淆二者界限,进一步完善诉调衔接中的司法确认程序。  相似文献   

16.
环境纠纷有多种解决机制:行政协调、民事协商和法律诉讼。环境诉讼机制是保护国家、社会环境公共利益和人类环境的一项司法救济措施。本文探讨我国环境诉讼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完善我国环境诉讼制度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7.
关于司法改革趋势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以来,世界范围内的司法改革出现了两个明显特征:一是越来越多的替代性纠纷解决办法;一是法院或法官诉讼指挥权的加强。文章以此两种世界潮流为背景对我国的司法改革作了比较性的思考。文章认为,中国在法律“现代化”的过程中,注重加强国家法院体系的作用和张扬公民权利的同时,也要适当维持、完善乃至发展一些替代性纠纷解决办法;适当引进对抗制的同时,也不能完全忽视法官积极主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宪法司法化在世界各国已成为普遍做法 ,在我国也有其适用的必要性。但是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关于宪法理论的误导 ,造成了宪法不能司法化的后果。消除了这些错误理念 ,在我国现行宪政体制内完全可以建立我国的宪法司法化模式。  相似文献   

19.
试论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应强 《学习论坛》2004,20(1):46-48
公益诉讼在国外既有深入的理论研究 ,又有成熟的立法和司法实践 ,而在我国均处于初始阶段。因此 ,研究公益诉讼制度具有非常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东 《唯实》2012,(1):74-77
起诉条件是法律为当事人诉讼设定的门槛,起诉条件越高,利害关系人诉讼的难度越大;起诉条件越低,利害关系人提起诉讼的难度越小。群体性诉讼是针对现代型诉讼专门设计的一类诉讼的总称,由于具有相异于传统型诉讼的功能,在起诉条件方面也有独特的要求。对群体性诉讼的起诉条件进行研究,可以加深对群体性诉讼的理解,同时可以对我国现行民事起诉条件的修改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