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公仆人格及其意义“公仆”又称“人民公仆”、“社会公仆”,顾名思义,就是人民或社会共同雇用,为人民和为社会办事的人。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内涵:第一,公仆的前提是人民成为社会的主人,这只有公有制下才有可能;第二,公仆所指对象是社会管理机关及其公职人员,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原意的;第三,公仆反映的是一种关系,即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公仆必须为人民服务,也就是说为人民服务是公仆的本质。公仆人格,是指公仆作为国家公职活动的主体,在其职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优良的情感意志、合理的智能结构、稳定的道德意识和个…  相似文献   

2.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公仆意识,是工人阶级政党的执政理念,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主体,与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理念具有内在一致性,并贯穿于政治建设的始终;践行公仆意识,不仅需要强化为人民服务理念,还必须对"人民"的内涵与外延以及"服务"的价值与理念有一个科学准确的理解和把握。践行公仆意识有助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能够使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党的政治建设视域下践行公仆意识,不仅需要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公仆意识教育,更需要强化党员干部的自我修养。  相似文献   

3.
公仆意识是共产党人最基本的政治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仆意识是中国共产党人最基本的政治常识和政治品质,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伦理底线;只有增强公仆意识,才能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增强公仆意识要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让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  相似文献   

4.
李抒望 《党课》2007,(6):10-17
公仆意识是中国共产党人最起码的政治常识和政治品质,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伦理底线。在新的形势下,胡锦涛总书记谆谆告诫全党“要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为了防止我们党的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犯常识性的政治错误,也是最危险的错误——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高度赞扬了巴黎公社领导者的公仆精神,并充分肯定了巴黎公社防止社会公仆变成主人的重要措施.在新形势下,一些干部的公仆精神淡薄,其根本原因在于传统制度和传统观念的某些消极因素模糊乃至颠倒了公仆与主人的相互关系;具体的选举制度模糊了权力的授受关系和主仆关系,有待完善,干部的选拔、管理制度存在的缺陷,不利于培育公仆精神;具体监督制度不够健全,不利于弘扬公仆精神;由于制度和管理不严,一些干部搞特殊化,严重脱离群众;公仆精神的培育和自我修养不够.进一步弘扬社会公仆精神,就应当深化改革,真正体现人民群众在权力运行、资源分配和重大决策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党内民主制度,包括选举制度、干部选拔制度、民主监督制度,从权力授受关系上理顺和规范社会公仆和主人的相互关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坚持不懈地培育和发扬光大社会公仆精神.  相似文献   

6.
“公仆”一词,表义指为公众服务的人,喻义则指各级领导干部。当干部的若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则是民之福事、国之喜事。  相似文献   

7.
“公仆”这个概念,人们都很熟悉。《新华词典》上解释:“公仆就是为公众办事的人。”党章明确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在我国,人民群众称党和国家的各级干部为“公仆”,这是人民群众对党政干部的肯定和称赞,其中也寄托着人民群众的期望。  相似文献   

8.
公仆与权力     
“公仆”这个概念,人们都很熟悉。《新华词典》上解释:“公仆就是为公众办事的人。”党章明确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在我国,人民群众称党和国家的各级干部为“公仆”,这是人民群众对党政干部的肯定和称赞,其中也寄托着人民群众的期望。  相似文献   

9.
田兆阳 《新视野》2006,4(4):40-42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应是从管制型为主政府向服务型为主政府的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公职人员首先要弄清我国政府管理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资源权力的真正来源,倡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理念,正确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动员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忠实地为人民办事实,做“社会的负责的公仆”。  相似文献   

10.
任兴文 《共产党人》2006,(12):13-13
——要进一步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的系统工程,其中包括国家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和彼此和谐。在这一系列协调发展和和谐关系的构建中,各级领导干部肩负重任。每一位领导干部必须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明确公仆意识,自觉履行公仆职责。  相似文献   

11.
增强领导干部的公仆意识是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建党思想的主要内容.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注重学习和实践锻炼,心甘情愿当好人民的公仆,成为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2.
徐根义 《求实》2007,(10):20-22
增强公仆意识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辨证统一的,因为党的先进性决定着党的干部公仆定位,公仆意识集中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增强党的干部公仆意识,始终做到献公仆之心,负公仆之责,尽公仆之力,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多次强调,党的领导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求"一切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共产党员要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学习贯彻落实江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首要的是必须坚持党的宗旨,强化公仆意识。这是检验党的干部作风的重要标准。一、要认清公仆意识质的规定性公仆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执政党党风建设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总结巴黎公社的历史经验时,就明确提出,工人阶级建立自己  相似文献   

14.
在杨清明看来,党员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关系有三个层面:是成员,要投身人民群众;是公仆,要服务人民群众:是领导,要带领人民群众——“三点都做好了,就是优秀的党员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15.
公仆人格是指作为国家公职活动主体的承担者,在其职业劳动过程中个体形成的独立自主的的自我意识、合理的知识能力体系以及优良的道德品质和模范的行为举止,是职业人格与个体人格的辩证统一,是主观和客观的辨证统一,是自律与他律的辩证统一。由于公仆主观原因和社会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等客观环境的共同作用,公仆在人格方面出现异化现象,严重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塑造公仆人格已经成为时代迫切要求。塑造公仆人格必须从夯实制度基础、培养公仆文化和加强思想教育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这是由中国共产党本身所固有的性质决定的;人民群众是主人这一结论是根源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公仆与主人的关系,归根到底是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党离不开人民,是因为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基础;党是人民群众进行解放斗争、实现其理想目标的工具。公仆与主人关系处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党的事业的成败。  相似文献   

17.
公仆人格是指作为国家公职活动主体的承担者,在其职业劳动过程中个体形成的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合理的知识能力体系以及优良的道德品质和模范的行为举止,是职业人格与个体人格的辩证统一,是主观和客观的辩证统一,是自律与他律的辩证统一.由于公仆主观原因和社会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等客观环境的共同作用,公仆在人格方面出现异化现象,严重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塑造公仆人格已经成为时代迫切要求.塑造公仆人格必须从夯实制度基础、培养公仆文化和加强思想教育等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18.
加强党性教育是我们党强化自身建设的一条宝贵经验和优良传统。党性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是焦裕禄精神的核心和灵魂。因此,如何把以公仆情怀为核心的焦裕禄精神纳入对领导干部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将弘扬焦裕禄精神与加强党性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当前的一项重大政治课题。  相似文献   

19.
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同时也是人民的公仆。增强公仆意识既是人民公仆基本素质的体现,也是社会和群众对公仆的必然要求。一段时间以来,公仆意识错位现象虽然在局部出现,但是影响全局。因此,必须充分认识防范公仆意识错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努力建立健全人民评价与监督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公仆意识,就是指党员干部对人民群众内在的意愿倾向,是一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愿望和要求,是党员干部为官的思想基础和行为准则。党员干部只有牢记自己的权力是人民给的,一切向人民负责,才能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  如何强化公仆意识?一是要坚持正确的教育和引导。近几年,主与仆、公与私、对上级负责与对群众负责的关系被一些人搞乱了,在这种情况下,应通过教育和引导,有针对性地向党员干部灌输公仆意识,使其从思想上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