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党和国家对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高度重视。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设立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开展了一系列食品安全专项治理和整顿。保持了我国食品安全形势的总体稳定。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制约食品安全的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我国食品安全基础仍然比较薄弱。食品产业量大面广,素质总体不高。生产经营管理不规范,部分生产经营者道德失范、诚信缺失、见利忘义。故意生产加工伪劣食品,导致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同时,现行监管体制、法规标准、检验检测体系等还不尽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预警水平不高,监管执法力量不足,基层食品安全工作体系薄弱,存在着监管漏洞。因此,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保障食品安全的任务依然艰巨。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政报》2009,(9):8-12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履行食品安全法规定的职责;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能力建设,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供保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整合、完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实现食品安全信息共享和食品检验等技术资源的共享。  相似文献   

3.
《辽宁人大》2008,(7):8-9
亮点之一:地方政府对辖区监管负总责。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负总责,统一领导、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协调机制;统一领导、指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建立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评议、考核。上级人民政府所属部门在下级行政区域设置的机构应当在所在地人民政府的统一协调下,依法做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以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监管体制存在着较多的弊端,建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对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积极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与食品安全监管事业科学发展。针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现状,结合近年来的食品安全监管实践,我们建议建立“一委、两段、两部门”(简称“122”)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以有效解决多部门、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为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更好地依法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推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四化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切实维护食品市场秩序,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以及《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  相似文献   

6.
刘欣  王纲  胡晓瑞 《前沿》2014,(21):108-109
食品安全地方立法为保障公众食品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域的食品安全问题有其自身特点。本文以陕西、宁夏、河南与山东四省区食品安全地方立法为样本,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提出完善国家食品安全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做好机关食堂食品安全工作,日前,浙江省金华市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组织召开了全市机关食堂食品安全工作座谈会。会议总结交流了近年来全市机关食堂食品安全工作中的主要做法,就如何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做好成本核算、提高机关干部满意率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使大家充分认识到目前机关食堂在食品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增强了食品安全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8.
如今,打开网络搜索“食品安全”有关新闻,形形色色的食品安全事件让人瞠目结舌,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隐患直逼人们的健康防线。“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如何保障食品安全,让百姓吃的放心,已成为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民生课题。笔者认为,要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必须在“防、管、查、堵”四字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9.
金宗志 《当代广西》2013,(13):12-13
6月17日,2013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广西活动在南宁市拉开帷幕。自治区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围绕“社会共治同心携手维护食品安全”这一主题,普及食品安全科学知识,引导食品从业者牢固树立法律、道德、诚信和主体责任意识,联合推动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政报》2014,(11):31-35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有关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部署,进一步明确责任,突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和综合治理工作重点,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切实解决全区食品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制定本方案。  相似文献   

11.
《公安研究》2012,(12):60-60
王伟、蒲丽娟在《学术探索》2012年第7期撰文认为,当今中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的日臻完善,并未有效阻止食品安全事件的再次发生,表明食品安全单纯依靠法律治理存在着一定的局限。道德可以超越食品安全法律治理的不足,实现食品安全的源头治理与内在自律。  相似文献   

12.
任茂东 《中国人大》2011,(11):28-28
在食品安全事件频发、酉姓呼声强烈的当前,全国人大常委会迅速行动,从4月至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组对内蒙古、吉林、上海、江苏、湖北、四川、陕西等省市执行食品安全法的情况进行了深入检查,并委托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分别对本行政区域内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在检查过程中,一些常委会委员对食品安全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在此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调研背景: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一桩大事。去年6月至8月,以“大卖场食品吃得放心”为主题,市人大常委会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执法检查组“从田头到餐桌”明察暗访了10个入境道口、7家屠宰场、15家生产加工企业和12家大卖场。在沪全国人大代表也异常关注食品安全工程,除了参加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执法检查,他们还参与了食品安全专题调研,为上海的食品安全现状细细把脉。  相似文献   

14.
《群众》2013,(9):I0048-I0049
围绕把江苏建设成为食品消费最安全、最放心地区的目标,近年来,全省各地各部门加大食品安全统筹协调力度,健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着力在强化食品安全全程监管措施、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等方面下功夫,有力地提升了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政报》2009,(4):24-2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已于2009年2月28日经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将于2009年6月1日起施行。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国家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食品安全法的公布施行,对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防范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6.
陈岱 《人民政坛》2007,(2):22-23
简少玉:建立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目前群众最关心的是食品安全问题。虽然近年来食品卫生安全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在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市场流通、餐饮消费等方面的安全问题仍很突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漠的现状令人担忧。建议应科学预测食品安全形势,评估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风险,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减少食品安全事故,构建食品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要完善检验检测系统,整合质检、卫生、食品药品、经贸、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的资源(包括技术力量和检验检测设备),建立统一的实时监控监测网络体系。要完善食品安全标准,加大惩罚性赔偿的力度。  相似文献   

17.
王萍 《中国人大》2009,(23):18-21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食品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危害。食品安全法一方面在食品安全事故的预防和监管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完善了对于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置机制,包括报告制度、事故处置和责任追究三方面。“官员问责”成为其中最大的亮点。  相似文献   

18.
公文摘登     
《内蒙古政报》2010,(4):43-43
国务院关于设立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的通知为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切实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设立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作为国务院食品安全工作的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分析食品安全形势,研究部署、统筹指导食品安全工作;提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大政策措施:督促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国发[2010]6号2月6日)  相似文献   

19.
《今日广西》2010,(18):40-41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而又病从口入”。近年来,食品安全警报频发,2010年发生的“地沟油”、“毒奶粉再现”、“小龙虾”、“金浩致癌”等连串事件,更是引起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严重担忧。8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正式对外公布《关于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犯罪分子,罪当判处死刑的,要坚决依法判处死刑;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明显增强,取得了明显成效。尽管如此,国内外仍然存在着对中国食品安全状况的担忧。今年上半年少数国家的一些媒体大肆渲染我国食品不安全状况,国内一些居民也对我国食品安全提出不少问题。为恢复国内外对我国食品安全状况的信心,必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政府监管、食品生产和消费之间形成推进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的良性循环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