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金融争议仲裁规则》严格按照仲裁法的规定,紧密结合金融纠纷的特点,对公正、及时处理金融纠纷案件,作出了比较符合实际的安排。这个规则,根据仲裁法确立的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基本原则,努力把纠纷解决方式的选择权落实到金融领域及相关的市场主体,使他们能够根据自身的需要自主选择仲裁机构、仲裁规则、仲裁员和仲裁地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金融争议仲裁规则》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裁是诉讼外解决金融纠纷的一种常用方式。为了进一步在金融领域推广仲裁服务,公正快速地解决当事人之间的金融纠纷,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在国内金融界、仲裁界和律师界的大力  相似文献   

3.
票据典型案例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者按:随着金融事业的发展,特别是上海作为国际金融城市、全国的金融中心,金融活动中产生的纠纷和违法犯罪也将逐渐增多。为了适应这个形势,本刊约请有关学者就有关金融纠纷和金融违法犯罪方面的案例,分票据、证券、信用卡、信用证、期货、信托、保险、货币等专题作...  相似文献   

4.
朱偉一 《中国法律》2012,(3):27-33,84,89
随着资本市场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资产证券化的出现,银行贷款与证券产品连为一体,犬牙交错,难解难分,证券纠纷或与证券有关的纠纷也因此而日益增多。可以说,金融行业的许多仲裁就是证券纠纷仲裁或涉及证券的金融纠纷仲裁。根据美国证券法和美国最高法院的判例,证券的定义很广,包括「任何票据、股票、金融票据、证据、公司债券、债务凭据、任...  相似文献   

5.
在人民法院受理的各类民商事纠纷案件中,包括借款担保纠纷、同业拆借纠纷、国债回购纠纷、委托贷款纠纷、存单纠纷、票据纠纷、信用证纠纷等在内的金融纠纷案件占有较大的比重。近几年来,在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实施宏观调控和对金融机构实行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过程中,人民珐院依照宪珐和法律的规定,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在制定大量的有关金融方面的司法解释的同时,依法审结大量的金融纠纷案件,制裁金融违法行为,保护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整顿金融秩序,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运行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但也应当看到,各地法院在审判实践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对金  相似文献   

6.
李慈强 《法学论坛》2016,(3):138-145
与普通的民事纠纷相比,金融纠纷具有内容的专业性、目标的明确性等特点,传统的解决途径对此应对不足.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认知偏差、羊群效应等原因,金融消费者在金融纠纷中往往处于劣势地位,为了加强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多元的、通畅的、便捷的纠纷解决机制必不可少.作为ADR之一的调解制度,在化解金融纠纷、保护金融消费者、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上大有可为.结合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香港地区的经验,建议我国构建统一的金融纠纷调解机制,为高效、快捷地化解金融纠纷扩宽渠道,从而更好地保护金融消费者.  相似文献   

7.
对金融消费纠纷,很多金融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构建了或正在构建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在这一多元化金融消费纠纷解决机制的体系层次中,金融企业的内部投诉机制是第一途径;其次是社会各方的纠纷解决机制,包括金融服务督察、调解和仲裁等;再次是金融监管当局的行政处理,它仅起辅助和监督的作用;最后才是法院的诉讼。为构建多元化金融消费纠纷解决机制,我国需要在非诉讼纠纷处理机制方面做出相应的制度安排,北京可以在一些方面先行先试。  相似文献   

8.
顾权 《中国审判》2010,(1):90-91
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是高度金融衍生技术的新产物,司法实践中抵押贷款资产症券化纠纷是目前金融审判工作新难问题。在资产证券化纠纷中应如何界定委托人、信托人和借款人之间的法律地位和相互之间的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9.
一为了更好地贯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为金融体制改革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江苏省高级法院经济庭组织力量赴南京、无锡、苏州、江阴、常熟、张家港等地,对当前金融纠纷案件的审理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金融纠纷不仅在数量上...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河南省涉金融民商事案件多发,民间借贷纠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信用卡纠纷等案件中均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新问题,亟待金融监管部门予以重视,加强对金融领域的监管。一、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多发,反映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压力依然较大(一)相关数据分析自2015年起,民间借贷纠纷超越离婚纠纷,成为河南省民商事一审案件中案件数量最多的案由。2019年至2021年,全省法院共计新收民间借贷纠纷一审案件572061件,占同期民商事一审案件(2967495件)的19.28%。  相似文献   

11.
建立一个畅通、公正且高效的金融消费者纠纷解决机制既是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的重要保障,也是维护整个金融市场健康和稳定发展的基石。因此,金融消费者纠纷解决机制在整个金融消费者保护架构中处于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荷兰的消费者保护法以及金融法均处于欧盟领先地位,其金融消费者纠纷解决机制也别具特色。在国内,拥有一个覆盖全部金融服务领域的统一纠纷解决机构——金融服务投诉局(KiFiD)处理来自金融消费者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纠纷。同时,荷兰作为欧盟成员国  相似文献   

12.
《仲裁与法律》2003,(3):1-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领域的争议与日俱增,因此,快速公正的金融纠纷解决途径对于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近日,本报记者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下称贸仲)即将推出的《金融争议仲裁规则》(下称金融规则),特意走访了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副主任刘文杰。以下为访谈内容。  相似文献   

13.
12月15曰,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人行营管部、北京银保监局共同签署《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合作备忘录》,同步上线金融案件多元解纷一体化平台,为化解金融纠纷提供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14.
以金融仲裁的方式解决金融纠纷之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仲裁是根据金融纠纷的特点所设计的一种争议解决方式。仲裁制度不同于诉讼和劳动仲裁,并且在金融仲裁制度中仲裁员的专业性、程序的高效性、费用的经济性、执行的广泛性等特点对于解决金融纠纷更有独到的优势,对金融仲裁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本文针对金融仲裁本身的局限性也作了客观分析并提出了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09年2月23日至3月11日,笔者对秦皇岛市8个县、区、开发区不同所有制、不同类型、不同规划的19个企业进行走访、座谈、深入、全面、客观地了解了国际金融危机对秦皇岛市企业生存、经营、发展造成的影响,并与企业一起预测了企业发展的态势以及可能出现的投资纠纷、金融纠纷、贸易纠纷、劳资纠纷、商品房预售合同纠纷等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来,侵害金融消费者权利问题日益凸显,诉诸法院成为当前绝大部分受侵害金融消费者的主要选择。如何妥善处理日益增多的金融纠纷,在传统诉讼模式之外,寻求建立适应金融消费纠纷特征的完善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成为我国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处理金融消费纠纷的新思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我国目前处理金融消费纠纷的途径主要包括媒体途径、政治途径、诉讼途径和信访途径;这些途径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金融机构系统内部很少为消费者维权提供适当的途径,非诉讼的纠纷解决机制非常缺乏。而在国外,金融消费纠纷解决途径是多元并存的,非诉讼的争议解决途径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消费者"的概念在金融领域内的延伸与兴起,我国有必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在金融法中引入"消费者"的概念,将保护金融消费者利益作为金融监管的第一目标以及我国金融改革和制度设计的指导原则之一,建立多元化的金融消费纠纷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存单纠纷是指以存单等相关凭证为争议对象或主要证据,以金融机构为一方当事人的纠纷。存单纠纷的法律关系比较复杂,在以往的司法实践中引起了较多的争议,一度成为金融领域的热门话题。1997年年底,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审理存单纠纷案件的若干规定》,澄清了一些模糊认识,为正确处理存单纠纷提供了较为明确的法律依据,也对金融机构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是一份很重要的法律文件。一、对一般存单纠纷的认定和处理从原则上讲,持有人持存单、进帐单、存款合同等凭证向金融机构求偿的,只要不存在以存单为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9.
《人民调解》2023,(4):30-32
<正>重庆市渝中区常住人口近60万,城镇化率达100%。在城市建设发展的同时,社会矛盾纠纷也出现新变化、新特点,物业、医疗、文旅、金融、知识产权等行业、专业领域矛盾纠纷不断增多。为此,渝中区司法局聚焦重点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矛盾纠纷的化解,积极探索人民调解专业化发展新举措,走出了一条服务中心大局、符合发展需要、富有地方特色的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道路。  相似文献   

20.
各类投资者之间以及投资者与金融服务机构之间的纠纷日益增加,但美国法院和中国法院都不愿意受理相关诉讼,通过仲裁解决金融交易纠纷已经成为势在必行的选择。本文分析了美国法院的相关判例和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揭示了两国司法不愿受理证券纠纷的消极态度;介绍和分析了美国的证券仲裁实践,包括美国法院在认定仲裁条款效力上逐渐宽松的趋势,美国金融监管局的仲裁、仲裁裁决书吸引投资者和证券公司的优势所在(文后附有美国金融监管局的一份仲裁裁决书以供参考)。本文最后指出,在法院普遍不愿受理金融纠纷的情况下,正是中国大力发展金融仲裁业的大好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