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沈德理 《新东方》2008,(12):23-27
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产生了一种新的关系形式,这就是经济体制转型期省级经济特区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即省级经济特区与中央政府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省级经济特区创新与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关系;而经济体制转型正是催生省级经济特区及派生出它与中央政府新的博弈关系的主要原因。回顾和研究这一关系,对于我们今天进一步规范中央与地方的权利界限,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具有明显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关于经济特区要不要“特”、应不应该继续“特”、如何继续“特”的争论引起了国内国际的关注,从专家学者到政府官员,从地方民众到中央高层,都对这场争论极为重视。特别是,到1995年底中央确定的给特区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已基本到期,也就是说,从1996年开始,许多减免关税的优惠政策已不复存在。靠优惠政策启动和起家的经济特区怎么办?经济特区怎样“特”下去?下一步如何发展?本文将对此作些探讨。 一、经济特区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1980年中国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又建立了海南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中国创办经济特区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加快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新路子和有效途径。17年来特区依靠中央给予的带有“含金量”的特殊而优惠的政策,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改革,有力地推进了特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读者表达     
海南改革开放的灵魂 作为一位关心海南的读者,读第3期封面故事《海南:20年求“特”之路》,感慨良多。文章从实际出发将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的20年,准确地概括为“求特”之路。一个“特”字,是海南改革开放的灵魂。魂在,海南就士气昂扬,发展迅捷;魂失,就落魄,陷入滞缓低迷。  相似文献   

4.
20年改革开放征程,20年先行先试见证。一个崭新的海南站在世人面前:从建省初期到2007年,GDP增长21倍;地方财政收处增长50多倍;城镇居民收入增长11倍;农民收入增长7.6倍……曾经落后的海岛,已变成初步繁荣、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经济特区。在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历程中,海南这个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一路坎坷曲折而显现后发优势的经济特区,更具标本意义。为此,本刊特约海南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的专家学者,从主题、成就、战略、价值四个方面总结与梳理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年来的发展成就和经验。敬请垂注。  相似文献   

5.
构建海南更具有特色的经济结构和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突出经济特区的"特"字,是海南机关党建工作面临的新课题。近年来,海南省直机关工委自觉把机关党建工作放到经济特区"特"字的重大时代背景中去思考、去谋划、去实践,努力以改革创新精神探索具有海南特色的机关党建工作新路子,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6.
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试验田”的省级经济特区。海南正在酝酿新的变革之路,力争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这就是站在建省办经济特区20周年新的历史起上,走向大开放——自由贸易区——海南总动员。在海南刨办自由贸易区,我们怎样由构想、争取到变成现实,我们需要做什么和怎么做,如伺取别人之“经”,创自己之“新”而完美心愿,本刊特推出迟福林、林克昌同志的“建言”和“视野”——走向大开放:自由贸易区走向与海南未来  相似文献   

7.
朱华友 《今日海南》2006,(11):27-28
《江泽民文选》集中体现了江泽民同志的对外开放和特区建设思想,尤其是经济特区建设思想,极大地丰富了邓小平关于特区建设的理论。——要把发展经济特区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1992年以后,我国全面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着全国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和发展,随着原来只有经济特区才有的某些优惠政策和灵活措施在内地不少地区逐步推行,围绕经济特区的争论开始增加,有些人认为经济特区已经不“特”了,经济特区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有些人认为经济特区即使办,前景也未必美好。对此,江泽民同志多次提…  相似文献   

8.
编读往来     
"感受改革开放"征文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周年。为回顾与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和宝贵经验,以及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推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再创新辉煌,今日海南杂志社特举办"感受改革开放"征文活动,欢迎大家踊跃参与。  相似文献   

9.
论邓小平经济特区建设思想的形成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的经济特区建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邓小平的特区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理论是一个创造性的发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一、邓小平经济特区建设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邓小平的经济特区建设思想是从中国国情出发,借鉴世界各种模式的特区的经验而创造出来的,它经历了探索、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第一阶段,从1978年春至1980年8月…  相似文献   

10.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之初.就提出和推行“小政府.大社会”的行政管理模式.成为海南改革探索的一大亮点。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诸多原因,“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并没有取得完全成功,在省委关于海南如何构建“更具有活力的体制机制,突出经济特区的‘特’字”的命题下。对这一管理模式和改革实践进行反思总结,对思考海南未来发展路径不无裨益,为此.本刊刊发下文.以供读者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特区,正处于创业思想需要重新定位的关键时期。全体创业者,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是否清醒地认识这一点,能否作出正确的选择,及时调整思路,实现创业指导思想的转变,对于能否继续保持并进一步扩展它超常发展的势头,能否顺利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至关重要。经济特区以“政策吸引”为主要特征的第一次创业成就辉煌,但政策引力正日益减弱且明显不足:期待着旨在创造新的引力竭的第二次创业。我们知道,经济特区是以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感召和吸引海内外投资者特别是海外投资者进行开发建设的特殊经济区域。特殊政…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周年。为回顾与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和宝贵经验,以及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推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再创新辉煌,今日海南杂志社特举办"改革开放与我的生活"征文活动,欢迎大家踊跃参与。文章既可以是紧密结合海南的发展实际,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海南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实践经  相似文献   

13.
以创新为灵魂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济特区的理论基础。发展经济特区将贯穿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创新把经济特区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特区从设立、开发到逐步壮大,已经走过了15个年头。经过15年艰苦的探索与奋斗,经济特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推进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充分发挥了“窗口”、“试验田”、“排头兵”的作用。实践证明,邓小平同志和党中央作出的兴办经济特区的决策是英明正确的。由于国内和国际形势的发展,中国经济特区目前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不久前,江泽民总书记对经济特区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经济特区要为加快建立全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积极探索和创造更好的经验;经济特区要通过深化改革和…  相似文献   

15.
张浩 《人民论坛》2020,(1):80-83
从宝安撤县建市到深圳经济特区的诞生,从经济特区姓“资”姓“社”的争论到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的一锤定音,从经济特区“要不要继续特下去”到中央明确提出“三不变”方针,到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宣示“经济特区不仅要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再到当前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党中央举旗定向、英明领导,是深圳改革开放一路前行的“灯塔”。  相似文献   

16.
中国需要经济特区,更需要突出生态特色的经济特区。经济特区作为先行的改革开放试验区.曾为我国扩大开放和经济体制的转变作出重大贡献。而突出生态特色的经济特区,则主要承担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试验的重任,破解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两难选择的世界性难题。如果在这一点上取得成功和突破,海南对世界的影响和贡献就更大了。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社会上有一种声音,认为经济特区是特殊历史时期产物,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区政策优势的"特"将逐步淡化乃至消失,特区立法权也就失去了存在意义。显然,这是对经济特区的一种狭隘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庆祝海南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大会上指出"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办出水平"。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要求深圳打造法治城市示范,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显然,经济特区作为改革"试验田"的使命被党和国家寄予了更大厚望,  相似文献   

18.
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毛宗城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这项政策是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的,但是根据中国国情实际,中国政府采取了首先以沿海地区为重点,逐步向内地梯度推进的步骤。八十年代,中国形成了由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组成的沿海开放地带。经济特...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周年。为回顾与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和宝贵经验,以及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推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再创新辉煌,今日海南  相似文献   

20.
唐璐 《半月谈》2004,(3):87-89
2000年,印度前商工部长马朗宣布将以中国经济特区为模式建设印度式经济特区。从那时起,有关经济特区的讨论在印度就没有停过。今年1月8日,在印度内阁批准由中央为经济特区立法,并原则同意再设立23个经济特区后,这场争论算是暂告终结。未来无论经济特区法案是否按时出台,有两点是肯定的:第一,印度将加快建设经济特区步伐。目前印度经济增长率预计是7%左右,而经济特区的增长率高达23%。第二,印度将不会再像当初那样盲目模仿中国,新经济特区肯定是在仿效中国经济特区模式基础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