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天明  张瑞强 《前沿》2009,(5):86-87
由于对多样化的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有限,人类必须改造环境使其适应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此过程中,环境变化的生态学过程并未引起20世纪以前的人类的注意,进入21世纪,环境恶化的苦果使人们意识到,环境是人类的生存之本,发展之道,人类必须与环境和谐相处。本文从生态学角度阐述了环境的多样性和人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并结合人类改造环境的生态学过程和人类社会在21世纪遇到的环境问题,提出了实现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理论途径。  相似文献   

2.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一种历史性的现象。不能将我们所追求的人与自然的和谐,混同于古人所说的天人合一。实现人与自然的历史性和谐,就要自觉掌握生产和消费的辩证法,克服对真理的直观主义的理解。真理是真和善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从属于经济学范畴而且从属于哲学政治学范畴,从哲学视角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尊重自然规律,实现二者的平衡,达到合目的与合规律的统一。但在人类发展进程中却出现了自发或自觉的"自然中心主义"或"人类中心主义",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非平衡困境,不仅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也危及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走出人与自然关系的非平衡困境需要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陈书录 《江苏政协》2010,(Z1):26-27
天人合一,或者说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中国文化的主要特色之一,也是中国历代诗词中重要内涵之一。翻开一部中国诗词发展史,有关人与自然的作品琳琅满目。莫砺锋教授主编的《我见青山多妩媚——人与自然主题历代诗词选》(下文简称《诗词选》),以特有的审美眼光,从中  相似文献   

5.
人与自然主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它符合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天道无为的自然观。中国古代始终对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有着深刻的体认,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预见到环境资源的有限性和生存发展需求的无限性这对尖锐的矛  相似文献   

6.
张立影 《前沿》2012,(7):40-43
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还是生态马克思主义,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构建,这是两者共同的价值追求。但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在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阈内具有特殊的性质。总体来说,作为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追求,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既注重生态政治战略的构建,又注重生态伦理以及科学消费观的探求。  相似文献   

7.
自然界的规律、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资源的安全利用标准,设定了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可能性空间.当代人类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诸多困境.要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解,走文明发展之路,需要观念的转变、制度的重新安排以及实践方式的调适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林灿铃 《当代广西》2007,(15):53-54
环境与发展的密切关系被表述为“可持续发展”,其原则是既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又要求在二者和谐的基础上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是在此基础上的环境与发展一体化。这已成为环境保护的基础,成为世界各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9.
笔者前时曾读过《人民日报》记者写的反映甘肃省民勤县人沙之斗的长篇通讯《民勤之殇》,心里总觉得沉甸甸的。曾几何时,民勤这片水天一色的绿洲已有94%的土地荒漠化,迅速变成影响中国乃至世界的沙尘暴四大源头之一。在当年人代会上,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甘肃厅听取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深沉地说:“和谐社会首先是人和自然的和谐,生态环保问题马虎不得!”  相似文献   

10.
柴丽 《新东方》2009,(4):31-35
自古至今,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也是人们一直努力探讨的话题。但曾几何时,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大自然已变得面目全非、满目疮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受到了严峻的考验。为了不致造成更大的恶果,为了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地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正确理念,给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和谐带来了曙光和希望。  相似文献   

11.
戴德铸 《理论月刊》2007,(10):60-6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深入研究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充分认识统筹我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更好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相似文献   

12.
试论人与自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红 《理论月刊》2002,(12):61-62
人和自然环境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前提。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经济物质财富不断增长的同时,全球问题日益严重,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危及了人类的生存。保护地球,整治环境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俞树彪 《探索与争鸣》2006,42(12):38-41
构建和谐社会,营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已成为时代的呼唤和价值追求。人与自然和谐是一种善,人与自然的不和谐是一种恶,扬善去恶是人类伦理追求的一个目的。人类只有在与自然协调和谐相处的前提下,把握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才能获得真正持续、健康的功利和幸福,达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4.
陈友放 《前沿》2008,(8):132-134
伴随人的一生有四对基本矛盾:一是人与自我的矛盾,二是人与他人的矛盾,三是人与社会的矛盾,四是人与自然的矛盾。创造和谐的人生环境,就是要协调好自我身心的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观察与思考》2007,(21):61-63
<正>明代聂大年有词咏杭州风光云:"钟声何处寺,白鸟没林腰。"——自古杭州便是人、动物、植物、人文风光和谐相处的天堂之地,为多少文人墨客所倾倒。但今天,杭州作为以追求国际品质为目标的大都市,经济发展迅速,人口不  相似文献   

16.
由江苏省政协文史委员会编纂,莫砺锋教授主编的《我见青山多妩媚——人与自然主题历代诗词选》问世了,我有幸在清样阶段便读到这本书,深深为之叫好!这本书立意新、选篇合理、注释解析精到,又由名家领衔,令人称赞不已。  相似文献   

17.
和谐生命的四重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虹 《湖湘论坛》2009,22(1):15-16
和谐的生命应该处理好以下四重关系,即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我以及生命与超自然。和谐生命彰显着生命与自然之真,生命与社会之善、生命与自我之美、生命与超自然之圣,真、善、美、圣是和谐生命的四重主题。  相似文献   

18.
7月20日,莆田市荔城区黄石镇东洋村土地整理项目现场一派火热,工人们正在进行田间交通桥铺装、桥涵基础铺设,灌排渠也在紧张施工之中。项目完成后,数千村民将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19.
童强 《江苏政协》2010,(Z1):28-29
莫砺锋教授主编过好几种书,但新近主编的中国古代诗词选——《我见青山多妩媚》却十分的独特。诗词选本实在太多,历朝历代,各种各样的诗选词选,应有尽有,但是,以人与自然为主题,将历代诗词佳作汇集一处,略加导读,形成一册篇幅适宜的选本,却恐怕从没有过。可以肯定地说,  相似文献   

20.
和谐是自然界的最高秩序,是人类追求的至上境界。和谐文化既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更是我们今天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精神支撑。和谐理念不但源远流长,而且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涵。中华民族的先哲们不但在处理社会问题时非常关注和谐,把它视为政治学、伦理学的重要原则;而且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也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