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小芳 《党史文苑》2014,(10):44-47
1950年5月1日.新中国成立才半年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法律《婚姻法》就颁布实施了。这部《婚姻法》主张男女婚娴恋爱自由、离婚自由,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伦理。虽然新中国成立了,秉持婚姻自由理念的《婚姻法》也颁布了,但封建落后的婚姻理念不会随着一部《婚姻法》的颁布实施而立刻销声匿迹。  相似文献   

2.
1950年5月1日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婚姻法规,刘少奇在酝酿、起草、贯彻、宣传《婚姻法》的各个环节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酝酿阶段,他向中央妇委布置了起草《婚姻法》的工作并阐述了党中央关于制定《婚姻法》的出发点和原则;在起草阶段,他关注起草和征求意见工作,并积极为《婚姻法》的颁布营造宣传氛围;在贯彻阶段,他就执行《婚姻法》过程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给予细致指导;在宣传阶段,他参与领导了贯彻婚姻法运动月工作,为广泛宣传《婚姻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所谓夫妻财产制度是指夫妻婚前财产和婚后所得财产的归属、管理、使用、收益、处分,以及债务的清偿,婚姻解除时财产的清算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夫妻财产制度在婚姻家庭立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关系到夫妻纠纷的妥善处理,关系到家庭成员合法权益的保护,甚至关系到家庭和社会关系的稳定。2001年修改后的《婚姻法》虽然比1950年《婚姻法》和1980年《婚姻法》在夫妻财产制的立法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实施后,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始倡导《婚姻法》。根据资料,1950年起广西即在瑶族地区陆续进行了《婚姻法》的宣传,使瑶族在少数民族中较早地实行了《婚姻法》。在施行过程中,瑶族自身的婚姻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婚姻法》的实行。总的说来,50年代《婚姻法》的倡导促进了瑶族婚姻的变革,并深刻地影响了瑶族的婚姻行为。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是1948年华北解放区妇女工作会议后,由中央妇委开始起草,经过多次讨论和修改,于1950年5月1日颁布实施的。它以调整婚姻关系为主,以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为核心,为新中国婚姻法制初步奠定了法律框架。为保障《婚姻法》的顺利实施,中共中央和政务院还下发了一系列关于宣传和检查《婚姻法》执行情况的通知和指示,并于1953年开展了贯彻婚姻法运动月活动。《婚姻法》的宣传和实施,使女性从封建婚姻制度束缚中解放出来,从而推动了中国整体性的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6.
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于1980年9月10日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通过,根据2001年4月28日召开的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决定》修正。  相似文献   

7.
1950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正式颁布实施,成为建国后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婚姻法》能在建国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迅速出台,与西柏坡时期的起草工作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主义婚姻法律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是解放初期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废除了封建主义婚姻家庭制度 ,使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逐步建立起来。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时期通过的第二部《婚姻法》,它继承了第一部《婚姻法》的基本原则 ,在内容上更适应改革开放后的我国婚姻家庭的实际 ;第三阶段是 2 0 0 0年 4月 2 8日通过的《婚姻法》修正案 ,该修正案是在总结 2 0年《婚姻法》的实践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结果 ,必将更好地调整我国的婚姻家庭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1950年5月1日,新中国成立才半年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法律《婚姻法》就颁布实施了。这部《婚姻法》主张男女婚姻恋爱自由、离婚自由,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伦理。虽然新中国成立了,秉持婚姻自由理念的《婚姻法》也颁布了,但封建落后的婚姻理念不会随着一部  相似文献   

10.
2010年5月1日,是新中国颁布实施第一部基本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60周年。作为《婚姻法》起草小组主持者的邓颖超,为《婚姻法》的起草和颁布实施做了大量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然而,对于这件大事过去宣传甚少,没有广为人知。现笔者收录资料撰写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1950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是“中国几千年来没有过的一个婚姻大法.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公布的第一个大法”①,其历史意义影响深远。随着新婚姻法的颁布实施.新的婚姻家庭关系得到确立和发展.封建的婚姻家庭关系开始遭到批判和摒弃。在1951年冬,中央和地方各有关部门曾对婚姻法的执行情况进行了一次大检查.北京市根据政务院关于检查婚姻法执行情况的指示,成立了北京市检查婚姻法执行情况委员会.对婚姻法的贯彻落实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肖艳 《求实》2006,(Z1):180-181
2001年4月28日公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下简称《婚姻法》)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是关于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的规定,自此,我国的婚姻法正式确立了婚姻无效制度。婚姻无效制度是结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保障结婚条件和程序的执行,保护合法婚姻,预防和制裁违法婚姻。《婚姻法》虽然规定了婚姻无效制度,但还不是很全面,婚姻法学界对此也有很大的争论。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的婚姻无效制度作一系统的研究。一、确立婚姻无效制度的法律意义(一)填补了我国婚姻立法的空白。婚姻法要求男女结婚必须符合法定的结婚条件和程序,但…  相似文献   

13.
综观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婚姻立法,一般都规定了无效婚姻制度,并将其作为结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1950年《婚姻法》和1980年《婚姻法》都未明文规定无效婚姻制度。2001年4月28日公布实施的修正后的婚姻法新增设了这一内容,弥补了我国婚姻法在这方面的缺失,使结婚制度得到了必要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林木 《党史博览》2010,(4):F0002-F0002,F0003
1950年4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草案》提请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七次会议讨论并获得通过。1950年5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这部婚姻法一直使用了30年,直到1980年才修好。  相似文献   

15.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修改婚姻法的决定,这是进一步完善婚姻家庭制度的重大立法措施,是保障公民婚姻家庭权益的需要,也是促进婚姻家庭和全社会的安定和文明进步的需要。 一、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婚姻法的意义 婚姻法是民事基本法之一,是婚姻家庭关系的基本准则,我国的婚姻立法具有长期的革命传统、鲜明的社会主义本质和浓厚的民族特色。新《婚姻法》是在1980年《婚姻法》  相似文献   

16.
舒皛 《唯实》2006,(3):60-62
2001年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决定》,在保留原有离婚认定标准“感情确已破裂”的同时,增加了五项列举争款。但《婚姻法》仍然存在立法逻辑矛盾现象。以婚姻的契约本质为切入点重新确定离婚标准,同时增加列举性条款,有助于解决理论及实践困惑。  相似文献   

17.
<正>(一九五○年五月十四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已经公布,大家都已经看过了。我现在就这个婚姻法的起草过程中所接触的问题以及其他需要着重解释的问题,向大家作一些说明。我主要讲三个问题。一、婚姻法是怎样产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是中国几千年来没有过的一个婚姻大法,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公布的第一个大法。这部婚姻法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奋斗和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果实之一。它是  相似文献   

18.
废除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建立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是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一项重大社会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颁布和实行,使自近代民主革命以来的中国婚姻家庭制度及其观念的变革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深度和广度。1950~1953年是全国宣传贯彻《婚姻法》的高峰期,本文所要揭示的就是这一时期福建地区宣传贯彻《婚姻法》活动的具体过程和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9.
《婚姻法》是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规范。由于它涉及家家户户的切身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因而影响十分广泛。结婚,是两个男女之间的自愿结合,是感情升华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实行婚姻自由,是我国《婚姻法》的一条重要原则。任何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的行为,都是法律禁止的。但是,婚姻自由不等于想怎么办就怎么办,也会受到一定限制。换句话说,婚姻自由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一是必须符合一定的年龄。《婚姻法》规定,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结婚。这不仅是人的身体、生理发育的需要,也是承担家庭责任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正1980年修改后的《婚姻法》,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这次《婚姻法》的修改,在婚姻观念、分居时间、家庭暴力、无效婚姻、过错方赔偿、夫妻财产归属等方面,给予了新的界定,反映在改革开放后,国家政治、经济生活走上正轨,人们对婚姻家庭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对感情的追求成为人们建立婚姻的目标。200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婚姻法》再次进行了修正。新修改的《婚姻法》适应了社会的新形势,增加了"无效婚姻""可撤销婚姻""禁止家庭暴力"等条款。加强对"家庭弱势群体"的保护是此次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