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国八年抗战取得的伟大胜利,是整个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的结果。海外华侨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他们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华侨除了以人力物力财力支援祖国抗战外,还掀起了文化救亡运动,本文拟就战时东南亚华侨的文化救亡运动作一初步探讨。一、宣传祖国抗战当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华侨除了输材输将、捐款献物外,他们文化活动的中心转为宣传祖国的抗战,揭露日本侵华暴行,争取国际援华,起到了国内舆论工具所起不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七·七”事变后不久,淞沪抗战爆发。中共中央十分关心居住在上海的宋庆龄的安全,特意拍来电报,敦促她尽快离开上海,在这外敌入侵、国事危急的紧要关头,宋庆龄听从了毛泽东、周恩来的意见,放弃了坚守沪上的念头,乘船到了香港。 创建“保卫中国同盟” 为了便于开展对海外华侨和国际友人的统一战线工作,争取他们对中国抗战大业的支持,宋庆龄  相似文献   

3.
田樱 《海内与海外》2004,(12):69-70
我到马来西亚吉隆坡时,下榻的宾馆不远处有一家华人开的名叫世界书局的书店。那是一个雨天,我来到书店三楼时,看到了一个很有意义的图片展———“南洋机工中国抗战纪念展”。在海外能看到这样的图片展,我感到格外亲切,因而吸引了我去观展。展厅前面在红色大字“南洋机工中国抗战纪念展”的横幅下,有四个条幅,依次写着“中国危急,八方支援”、“滇缅公路求助南洋”、“抗战丰碑,机工血铸”、“历尽万难,功垂千秋”,展示着南洋机工英勇投身于神圣的抗日救国援助工作可歌可泣的事迹。这是由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世界书局和星洲日报联合举办…  相似文献   

4.
论海外华侨华人的文化认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帆  张秀三 《东南亚》2002,(1):46-51
二战以前 ,大多数生活在海外的中国移民都保留着中国国籍 ,且以中国为政治效忠对象。新中国成立后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 ,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敌视与封锁 ,加上我国侨务政策的调整 ,放弃对双重国籍的承认 ,大多数海外华侨皆已取得所在国的国籍。现阶段 ,约 80— 90 %的华侨已成为外籍华人。政治身份的转移 ,意味着华人必须从内心情感上调整与所在国的关系 ,意识到作为一国公民所必须承担的义务和享受的权利 ,将自身的命运与所在国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有人认为海外华侨华人正在逐渐消磨自己的文化个性而被同化。笔…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琼崖大地上留下了不少海外琼籍华侨、香港琼籍同胞报效祖国和家乡的足迹。琼崖抗战之所以那样波澜壮阔,光彩照人,是因为它还饱含着海外华人炽烈的民族感情,寄托着海外侨胞的热切希望。东南亚琼侨回乡服务团勇赴国难的壮举和英雄业绩是海外侨胞民族感情的集中体现。卢沟桥的炮声响起,中国在战火中飘摇。拯救祖国,拯救中华民族的大义牵动千百万海外赤子的心。  相似文献   

6.
广西在抗战中的突出成就,主要是广西军民团结一致,英勇奋战的结果,也是与海外华侨(特别是东南亚华侨)的大力支援分不开的。被誉为"中国对日抗战的四大支柱之一"的广大侨胞,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了极大的爱国热情,成为祖国抗日军民的伟大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在海外华侨妇女界抗日救亡活动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其中,美国华侨妇女简夫人(Madam Ethel S.Kam)为祖国抗战捐款输财时精神十分可贵,而她为祖国抗战四处奔走宣传的事迹则更加动人感人。 简夫人是美国底特律市郊一位40多岁的华侨妇女,丈夫早逝,她一直带着两个女儿孀居,开一家洗衣店为生,经济并不宽裕。 “七·七事变”爆发后,简夫人时刻关注着祖国的抗战局势,她说:“我虽然未曾到过祖国,未曾见过祖国的一切,但是我是中国  相似文献   

8.
海内与海外,同在蓝天下。归侨与华侨,置身于四海的华人,共为炎黄子孙。让我们笔揽五洲风云,墨塑‘龙’之风骨,在《海内与海外》高吟中华颂歌。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爱国僧人们为了打破日本的欺骗宣传并为中国争取更多的外援,在东南亚积极进行抗日宣传。他们采取发表演讲和公开信、会晤各界人士、创办刊物等形式,揭露日军侵华的暴行,揭露日本企图吞并中国、侵略东南亚的野心,向东南亚人民介绍中国抗战的状况,号召全世界佛教徒联合起来共同努力还世界以和平。他们的宣传使东南亚国家同情并支持中国的抗战,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地区之间的交流,也为中国的抗战募集了资金。  相似文献   

10.
正我面前有两本新书,一本是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赤子丹心——老归侨范泽川精彩人生》,另一本是由文采风华藏书出版的《琼侨抗战风云录》,两本书的作者为同一人:韩启元。这两本书都是写琼侨抗战史实的,非常感人。《赤子丹心》以抗日战争的壮阔背景为依托,聚焦海南侨乡重镇文昌,以浓笔重彩描绘出一位文昌籍老归侨范泽川壮美一生。  相似文献   

11.
寻金梦     
19世纪,数以百计的中国人被以“卖猪仔”方式运到加拿大筑铁路和在金矿做苦工,写下了一页华人在海外的血泪史。想不到在百年之后,21世纪来临,中国正在日益现代化、国力不断增强的今天,竟有100多个华人冒险飘过浩瀚的太平洋,企图偷渡进入加拿大。他们和百年前的华人来加拿大不同的是:前者是因为衣食所迫;后者则是做着寻金梦。  相似文献   

12.
高子平 《南亚研究季刊》2013,(1):73-78,108,6
自市场化改革以来,印度政府为了应对全球人才流动的新态势,以流失海外的技术移民为主要考量,全面调整海外移民政策的思路及重心,以所谓"双重国籍"的形式授予一部分海外人才以"海外公民权",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中国学术界和舆论界引起了诸多争论。这就需要系统梳理印度的国籍政策嬗变过程及其与公民权的内在关联,消除中国学术界的某些误传,从中借鉴"海外公民权"政策对中国引进海外人才的启示与经验。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海外移民遍布全世界.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在,华侨华人对侨居国和祖籍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中国在二十年代就开始了对华侨华人的研究.五十年代新中国成立后,先后设立了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和中山大学历史系东南亚历史研究所.国家有关部门拨出相当一笔经费用于这些机构的科研工作和图  相似文献   

14.
潮汕海外华侨与抗日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潮汕海外华侨在抗日战争中,奋起救亡,宣传抗日;捐资献物,支援抗战;抵制日货,投资建设祖国;回国参战,血洒疆场。他们为打败日本侵略者,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马凌 《东南亚纵横》2012,(11):71-74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抗击侵略者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战爆发后中日之间由于国力的差距,中国抗战面临着严重困难,而当时的欧美列强又为了自身利益大多袖手旁观,使得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形势。而东南亚华侨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支援祖国抗战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抗日救国运动,华侨在经济方面捐款捐物、认购公债,抵制日货,为祖国抗战提供了巨大帮助。而更为人称颂的是不少华侨回国参加抗战,将青春与热血献给了祖国的抗战事业。  相似文献   

16.
抗战之初与英美等国对日绥靖、大搞“远东慕尼黑阴谋”相反,苏联对中国抗战采取了积极支持和帮助的态度.因此,1941年以前,中国舆论的主流是对苏联友好.但是《苏日中立条约》签订以后,以《大公报》为代表的中国舆论界对苏联的态度却发生了变化,由友好到不满、指责.《大公报》是中国著名大报,抗战期间其地位更是举足轻重,通过对它的分析,可以管窥当时中国舆论的这种转向.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参加的全民族抗战,“显示了处在进步时代的中国民族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胜利,毛泽东同志在评价这场神圣的战争时说过:“中国军队的广大官兵,在前线流血战斗,中国的工人、农民、知识界、产业界,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苏联一方面大力支持中国抗战,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在对华问题上又表现出严重的民族利己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因而对中国抗战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中国人远赴海外,用自己的双手在海外搭筑起了一段段丰富精彩的人生。这些人生背后不仅是经历的集合,还蕴涵着华侨华人可贵的拼搏精神以及衔木填海的心愿。海外华文文学也在这种环境中应运而生,以文字形式将海外华侨华人独特经历转换为承载着时光记忆的“铅字”。  相似文献   

20.
海外中国公民安全与领事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海外中国公民面对的各种安全威胁骤然增加,导致人身、财产等多方面的重大损失,对我国领事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外交部加强了领事保护工作的应急、磋商、协调、预警等机制建设,为保护海外中国公民的利益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海外中国公民的急剧增加和安全形势的日趋复杂,我国领保机构还必须解决人员不足等问题,加强预警效果,以进一步提高保护海外中国公民利益的能力与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