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时代潮》1995,(1)
失业,一个敏感的话题。长期以来,我们似乎一直在回避着它。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失业作为一种必然的社会经济现象,正不可抗拒向我们走来。怎样面对这个现实,怎样迎接这个挑战,是我们这个时代不容忽略的重大课题。本刊组织这个座谈会,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各抒己见,目的是让人们正视失业,并能更好地面对失业。  相似文献   

2.
失业,这个人们讳莫如深不敢面对的问题,终于摆在了我们面前。多年来,我们把失业视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专利”,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失业。其实,失业作为一种经济现象与社会制度无关,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不可避免的产物。目前,企业职工大量下岗失业的现象,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实行的就业体制和就业政策在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必然反映,也是长期以来重复建设、盲目建设以及企业经营机制深层次矛盾多年积累的结果。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不可避免地要经历这样一个历史过程。有人说,既然我们选择了市场经济,同时就选择了失业。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正视失业,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把失业所带来的负效应减少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的下岗失业问题中出现了青年失业现象,而且愈演愈烈。青年失业现象的特点、产生原因不同于其他人员的下岗问题,因而解决这类失业也要区别对待。青年失业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通过全社会的努力解决青年高失业问题,不但可以降低资源的浪费,促进经济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可以为我们带来一个安定、祥和的社会。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进入新的转型期,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正当国家为忙于解决老的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时,一个新的就业问题又浮出水面,这就是“新失业群体”。何谓“新失业群体”?指的是那些到了就业年龄仍然依靠父母养活的年轻人。本期以《关注“新失业群体”》为题,对新出现的失业群体作了较为充分的报道。我们之所以要花这么大的力气对这个年轻的群体予以关注,是因为这是一个日益庞大的群体,“这个问题处理不好的话,会带来很严重的社会问题”(社会学教授孙立平语)。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新失业群体”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人们会以怎样的心态来“接纳”他们?罗先程(北京某高校教师):现在学校很大一部分课程是为应试教育而开设的,学生们学的往往是一些过时的知识,这些知识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一毕业就失业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我们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的变迁,城市失业人员的出现是不可回避的现实。这个群体的出现引发了诸多的社会治安问题,对社会秩序有着极大的危害。这些问题的出现有社会的原因也有经济的原因,但是其根源是失业人员形成的社会文化在起作用。通过对失业人员引发社会治安问题的文化表现、通过文化原因的研究,找出矫正失业人员心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我们党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有一个认识和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到现在还没有完,我们可以把党在各个不同时期对这个问题的提法作一些比较,看看我们党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怎样发展的。大体上有这么几个时期:  相似文献   

8.
崔鑫 《前沿》2008,(12):133-136
青年因失业而遭受社会排斥,青年失业所导致的排斥问题引发了关于社会公平的思考。经济建设效率和社会公平的政策与效率和公平同等重要,所以,我们研究青年失业现状,为解决青年失业问题提供可行的政策建议,然后才可以建设公平公正的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9.
失业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它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而且也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政局稳定的大问题。前几年,人们一提失业就有点谈虎色变,不知所措。随着经济的发展,失业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听得多了,见得也多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  相似文献   

10.
孙立平,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是中国较早提出和研究“新失业群体”的学者。“对这个群体有不同的叫法,如待业青年、新增劳动力等,我们只是提出了一个更加醒目的概念,目的是引起社会对这个年轻群体的关注,这是一个日益庞大的群体,这个问题处理不好的话,可能会带来很严重的社会问题。”孙教授在他的办公室里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屋外暖暖的阳光与沉重的话题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失业下岗问题已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应当看到不同地区的失业下岗状况具有不同的特征。判断一个地区失业下岗问题的程度,不能仅仅依据其数量,还需要综合分析社会经济各方面以及失业下岗人员自身的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失业下岗问题,科学地判断其程度,以便冷静地采取合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下岗和再就业,是当前国企改革中遇到的一个普遍性问题。而思想疏导又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环节。怎样做好思想疏导工作呢?我认为,必须要做到“三到位”。 1.下岗失业不失志的思想疏导要到位 下岗了,失业了,但不能失志。自暴自弃、怨天尤人,不但对自己的再就业无济于事,反而使自己的身心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给  相似文献   

13.
乌格 《中国减灾》2011,(7):40-43
申剑丽("21世纪经济报道"报记者,以下简称"记者"):中国政府救灾平台做了60年,还在不断的发展。但是建立我国社会组织自己的救灾平台,还是个新东西。万里长征总要走出第一步,我们现在就是第一步。首先,有一个问题是,这个平台怎样跟政府对接·汤老师,您觉得在这个平台当中,谁发挥统筹的作用呢?汤敏(友成常务副理事长、"友成大学(筹)"校长):这个要具体分析。我们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14.
失业者的社会状况--一个应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市场经济的形成,"失业"现象伴随而生,失业对人们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其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使之成为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建立包括失业保障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制定居民最低生活救济线等措施已在我国大部分城市中实行,这些措施在解决失业者的生活困难,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政府对失业者的关注主要是经济状况的关注,整个社会和传媒的焦点也集中在这里,而对失业者的社会状况极少关注.所谓社会状况是指失业者的心理健康、社会交往、家庭生活等方面.失业不仅使一个人失去了稳定和有保障的经济来源,还使一个人失去了社会地位,必然对一个人的心理和各种社会关系产生影响.笔者曾于1997-1998年间以广州为主对失业者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此项调查从1997年9月开始,1998年4月结束,共回收有效问卷1270份,调查对象包括失业和下岗.其中男性39.1%,女性60.9%,平均年龄35岁),尽管这项调查距今已有4年,但其结果仍然对我们认识失业现象,关注和解决失业者问题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严峻的失业形势已成为困扰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稳定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本文通过调查对辽宁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阐明了失业人口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影响,并对失业人口犯罪问题提出了科学的预测,进而为有效地控制社会稳定,打击失业人口犯罪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由于失业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因此,政府当前最关心的莫过于人们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7.
当前,失业、下岗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面对严重的失业、下岗问题,国内外不少学者纷纷著书立说发表自己的见解,但是,一些学者的见解引起了笔者对一些问题的深思:1、失业、下岗产生的都是负效应吗?2、能否把失业、下岗归咎干科学技术进步?3、失业是改革的结果吗?4、劳动密集型产业是解决我国失业、下岗问题之根本吗?本文拟就上述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失业、下岗产生的都是负效应吗?根据经济学家胡鞍钢的统计显示,1997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达589万人…  相似文献   

18.
失业现象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个社会问题。一般而言,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均称之为失业者。当代西方经济学认为,失业分为周期性失业和自然失业两类:周期性失业是指在经济活动中,由于经济发展受诸多因素影响不是直线发展的,因而在经济发展的波动过程中会出现劳动力总需求不足而造成失业。周期性失业又称非自愿失业。自然失业是由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季节性失业  相似文献   

19.
部分国有企业职工下岗,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它已引起党和政府以至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能否妥善安置下岗职工,切实解决好下岗、失业职工的再就业问题,是社会稳定之基础,是国有企业改革成败之关键。当前再就业工作存在一系列矛盾,我们必须深刻认...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正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当怎样认识和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本文就这个问题谈几点浅见。一、克服无关紧要思想,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地位,是加快改革步伐、加速经济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归根到底就是要发展社会生产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发展社会生产力关系如何?让我们从人在生产力三要素中的作用来看这个问题。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自然界获得物质资料的能力。劳动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