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画家黄永玉常常妙语隽人,有一次他说:“母鸡下了蛋一定要翘起尾巴得意地叫唤几声。可是老何做了工作从不爱吭声。”笑话毕竟是笑话,但他对老画家何海霞的褒扬之意溢于言表。不久前,海霞老人的画展在中国画研究院陈列室举行。看了《松涛半似雨》、《日照群峰生紫烟》等一幅幅厚重坚劲,气息清新的佳作,无不为他深厚的功力和孜孜不息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黄河     
思一 《瞭望》1989,(37)
79年头一回看到黄河的画展是在上海虹口公园,那时他才15岁,展出了40幅画,是同他的父亲黄永厚联展的。在场听到一句评语,这叫大人小孩都没法生气:“儿子比老子好!”话是余白墅先生说的。上海人会看“苗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能塞人口么?过了几年,浙江美术学院学报用整页篇幅发表了黄河的毕业创作《女娲》,风格显得特异而闲散。女  相似文献   

3.
人生的画幅     
林清玄 《党政论坛》2014,(14):49-49
我去访问一位画家,他一向以“难产”著名,要很长时间才作出一幅画。他非常郑重地对我说:“我作画不像一般的画家,他们作画好像游戏一样,一天画好几张,我的态度是很严肃的,  相似文献   

4.
有两位画家相约各画一幅画,主题是“宁静”。第一位画家选择一个湖泊作背景,风平浪静,湖面无波。他得意地介绍其中意境:“你们看,这个湖面平静如镜,蝴蝶也栖息在花朵上停止飞舞,没有风没有雨,又远离尘世喧嚣,完全呈现出宁静来。”第二位画家画的是奔腾瀑布,旁边有一片灌木林,树枝弯到水面,一棵树的树项筑着一个鸟巢,几乎快被浪花浸湿,鸟巢内有两只出生不久的小鸟沉沉酣睡。  相似文献   

5.
参观者没有参观到的东西 我经常在各地跑,遇到参观过苏南乡镇工业的人,总要打听一下他有什么感想?发现有什么新招?在甘肃省的一个县里,一位参观者对我说:“人家(苏南)那厂房,那设备,我们怎么能同人家比?”我问他:“你了解他们当初是怎么干的吗?”答:“这个嘛,没有了解。”陕北的一位参观者对我说:“我  相似文献   

6.
李兴濂 《各界》2013,(4):39-39
1962年12月1日,赫鲁晓夫在苏共中央书记伊利切夫等人的陪同下,去马涅什展览馆观看画家和雕塑家们的现代艺术作品展。当他进入展览馆,一见到苏联抽象画派画家的作品,便破口大骂。把抽象派美术作品斥责为:“这是诲淫作品,而不是艺术。”“如果让他们掌了权,那就瞧他们会怎样对待我们吧。他们就会制服我们的。”  相似文献   

7.
沈阳冶炼厂是一个有50多年历史的万人大厂,住房紧张一直是比较尖锐突出的问题。一次,厂长黄永敬为分房来到一个祖孙三代九口人只有一间住房的老工人家里看望,老工人握住他的手说:“厂长,我知道厂里有难处,房子盖得不多,缺房的人又太多了。只要领导还想着咱工人,我就满足了。”黄永敬听了老工人这番话,禁不住热泪滚滚,很动感情地说:“我们的工人多么通情达理,只要当领导的还想着他们的困难,他们就能理解工厂的难处,  相似文献   

8.
画家黄永厚寄来一幅画,献给为安徽、江苏抗洪救灾作出贡献的人们。 他是湘西土家族人,但长期在安徽工作,退休前,是安徽画院的著名画师,教授,目前客次京华,但家人仍住合肥。苏皖两省的洪涝灾害,一直牵动着他的心。 在他寄画的前几天,同我谈到安徽的灾情,他忧形于色,但又为灾区军民奋力抗灾和炎黄子孙“与子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艺术大师靠什么享名艺坛?一般说,多靠他们功力深厚的实践,多靠他们独具风格的作品。梅兰芳靠他的演出,齐白石靠他的笔墨,而当今的刘海粟老人——用老人晚年的话讲——“自己首先还是一位中国画家”。因此衡量他的造诣和成就,也就仍然要遵循中国艺术大师的“既定标准”,要看他在将近80年艺术生涯中不拘一格的  相似文献   

10.
被称为“画坛鬼才”的著名画家黄永玉,无论其画作、文章还是日常生活,都充满幽默.有人说他“以诙谐和调侃的方式笑谈人生或冷眼旁观这个多少有些滑稽和荒诞的世界”.他曾写散文集《比我老的老头》,而他就是个“好玩”的老头,常常妙语连珠,幽默风趣,段子脱口而出,真逗煞人. 黄永玉一生轻看功名,不入仕途.谈到从政,他说:“从政犹如踢足球,关键要有几个漂亮的进球,还要传几个好球,让别人也进球.只不过进球的过程中要避免踢人,还要防止被人踢.更要提防背后踢过来的脚,这一脚,可能会让你永世不得翻身.”他说,躺在地上过日子,贴着土地过日子,有个好处就是,摔也摔不到哪儿去.  相似文献   

11.
最近,通过新闻媒介又认识了两位人民共和国的大功臣,事迹都很感人。一位是全国甲级战斗英雄中的唯一健在者——朝鲜族共产党员申日权,他隐居几十年,最近才被找到。当记者看到他珍藏着的许多军功章,问他为什么不据此向组织要求给予相应安排时,他这样回答:“无数贡献更大的战友为革命牺牲了,有的人甚至连名字也没有留下,与他们相比,我们这些活下来的人有什么资格伸手要名誉地位要待遇?!”一位是河南蔡县共产党  相似文献   

12.
这样的奉献     
英国的一位老太太,她有三个儿子,老大决定当一名志愿者教师,到非洲去办学校,不幸被土著给杀了,老太太非常伤心。二儿子对她说:“妈妈,大哥死了我很难过,但非洲那些人好可怜,他们没有文化,您让我再去哥哥原先办学的地方,替他完成未完成的教育使命,好吗?”老太太点点头答应了。不久,传回了坏消息,二儿子也殉职了!同样的要求被三儿子提了出来。但过没几年,老三也死在土著的手上。三儿子的遗体运回了英国,就在追思礼拜上,老太太脱稿说了一句话:“我好后悔!”全场的人似乎也都可以体谅她的难过与不舍,岂料,她接着说:“我为什么没有第四个儿子呢!…  相似文献   

13.
人穷志不穷     
王岩 《党政论坛》2013,(4):62-62
一位未成名的青年画家,靠画人像为生。一天,一个富人经过,喜欢他的画工,便请他画一幅入像。双方约好酬劳是一万元。一个星期后,富人依约前来拿画时起了歹念,心想:“这人年轻又没有名声,画中的人像是我,这幅画如果我不买,绝不会有人买。”于是不顾约定,说只愿花三千元买这幅画。  相似文献   

14.
未羊 《瞭望》1996,(17)
我们这块古老陆地上的人,似乎越来越向往美国,这从一些人衣服上的星条旗点缀可以看出,也从一些店面的星条旗图案装饰可以看出。一般人用热辣辣的眼光看美国,是羡慕那里物质的富裕,这可以从电视广告和电视肥皂剧中人们的穿着打扮和不停地用高脚酒杯喝红葡萄酒可以看出,还可以从人们的语言变化中看出。有一个电视广告,好像是推销大哥大的,背景是天坛的回音壁,儿媳妇手持大哥大同海外的丈夫通话,大声转告公婆:“他说他爱你们!”瞧,多么美国化! 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美国人的一种难能可贵的美德。美国人在他们的国家可以骂总统,国务卿更不在话下。在他们眼里,这帮人都是他们纳税养活的,不好好干活就该骂。可是,你是否见到过,或听到过哪有一个美国人在国外骂自己的国家的?没有。  相似文献   

15.
一点比较     
王涵 《瞭望》1984,(10)
近代德国作家卡尔·艾特林格写过一个题为《利他主义》的独幕剧,写的是巴黎塞纳河畔,一个走投无路的乞丐,投河自杀了。于是,从四面八方汇集来一大群人,各人发表着各种见解: 一个美国资本家大声的说:我要赌二十块金元,他一定会淹死的。谁跟我打赌?二十金元。一个为妓女边画素描边调情的画家说,一个为理想而牺牲的人是一个英雄。一个为同胞牺牲的人是一个傻瓜。另一个青年一面发表“看着—个同胞淹死,却没有一个人跳下去救他”的感慨,一面又表示:“我正陪着一位小姐——这样做(按:指下去救  相似文献   

16.
杨逸 《党政论坛》2013,(22):39-39
乔治·勃拉克是与毕加索相齐名的一位法国立体主义画家。一天,他的一位朋友,法国另一位也很有些名气的画家,来他的画室参观。其间.勃拉克无意间向他抱怨道:“我有一幅画画坏了,有一处很小但很难发现的败笔,我本打算将其毁掉,  相似文献   

17.
手画手     
《党政论坛》2010,(22):57-57
在现代艺术里有一位很独特的画家,他不属于任何流派,只是埋头创造一个又一个“不可能的世界”。他对身边的自然有着不同的观察视角,其许多作品都源于悖论,幻觉、矛盾空间和多重意义,他更像一个技艺高超的魔法师,利用缜密但又出人意料的逻辑,将绘画变成与人的视觉做的一场游戏。首先对他的作品感兴趣的不是画家,而是数学家、  相似文献   

18.
程青 《瞭望》1995,(47)
一个生活很难自理、无法与人用语言交流、从未受过美术教育的弱智青年,有一天在音乐的激动下拿起了画笔.自此,一幅幅构图别具一格、色彩绚丽多变的油画在这个充满爱意的家庭中诞生.这位弱智画家叫罗铮.1965年出生.他的父亲罗忠镕是知名作曲家,曾是中国杰出青年作曲家陈钢、莫五平等人的老师.他的母亲李雅美是位歌唱家.姐姐罗莹是位钢琴演奏家.他们4人组成的这个家庭,自罗铮出生起,相依相伴,和谐生活至今.罗铮10个月时,大夫诊断出他大脑发育不全.这个不幸的消息对他的家庭打击之大是可想而知的.更何况那时正处“文化大革命”之中,罗铮的父亲被囚禁审查,他的母亲去干  相似文献   

19.
好人曾令刚和他的字●黄永厚文图一)好人受欺、好人受气这是不争之说。我用好人做了题目、又隐去他受欺受气的故事,会不会有损行文的仗义呢?我想不会。第一,好人在单位是士民众庶有口皆碑的。第二,好人不舒心的事都归清官难断那一头管着,别人替他着急吧,他都嘿嘿一...  相似文献   

20.
阮籍在竹林七贤中要算长者了,比山涛大五岁,比嵇康大十三岁。他同曹家、司马家都不沾亲带故,但他父亲阮瑀却是曹操身边的大笔杆子,建安七子之一,许多军国书檄都出自他的手笔,也算是曹魏已故大臣。 因着毛泽东在“文革”初期的一封信里,引用了阮籍的一句话来比况自己——“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阮籍的知名度曾一度提高。但时过境迁,连“文革”都淡化得快要忘却了,何况毛泽东的信,更何况那信中曾引用过的一句话以及说这句话的人。 在知道竹林七贤、知道阮籍的人中,大抵也都只注意到他的狂放。许多画家画过竹林七贤,几乎无例外的都把他们画成一群世外高人,悠闲自得。诚然,他们的狂放载诸史籍,即以阮籍论,都说他“傲然独得,任性不羁”,“倜傥放荡,行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