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晓红 《学理论》2010,(1):163-164
《四世同堂》中不同的女性形象,展示了老舍的爱憎态度。他热情歌颂了一些具有母性特质的女性形象,批判否定的是那些毫无母性情怀的女性。本文试图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一现象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夏衍在《芳草天涯》中塑造了三个不同的女性形象,这三个女性形象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也代表着不同的生活群体。本文通过对这三个女性形象的分析,在分析夏衍对这些生活在不同层次的女性的态度的同时,也探寻出在特殊的战争年代女性的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3.
魏青 《学理论》2010,(13):159-159
作为华裔美国文学的领军人物之一,谭恩美更关注女性。她的三部代表作《喜福会》、《灶神之妻》、《百种神秘感》都凸显了关心女性命运、探索女性出路等方面的主题,作者的双重边缘性赋予了她的作品鲜明独特的女性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4.
陈俐  李家富 《学理论》2013,(17):213-214
曹禺在创作初期塑造了诸如蘩漪、陈白露等散发着现代气息、充满生命激情的叛逆女性形象,但自《北京人》中温柔善良、美丽贤惠的愫芳开始,曹禺笔下的女性又开始回归传统和古典。两类极端的女性形象承载了作者不同阶段的生命体验和与之不可分割的审美艺术标准,彰显了作者创作"蜕变"的审美诉求。  相似文献   

5.
李照冰 《学理论》2009,(31):183-184
《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历时十年之作,其中洋溢着浓厚的女性意识。本文将通过作品中展现的女性地位和女性价值观,以及主人公斯佳丽的典型表现这三个角度来分析作品中复杂的女性意识。出身高贵的女性虽然生活富足却处于男性强权之下,但是女性在现实生活中价值的实现又表明女性并非无知无用,特别是斯佳丽身上主体意识的进发和后来对传统的皈依,都表明《飘》中的女性意识具有复杂性和矛盾性。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7,(8)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婚姻、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为研究主题,恩格斯论述了原始社会三种婚姻家庭形式的起源和发展,他以婚姻家庭发展的不同形式为出发点,阐明了婚姻家庭对于女性社会地位的影响,分析了女性受压迫的根源并且为女性解放提出了有效的途径,这对于我们在新时期正确看待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促进女性的解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曹禺在其成名作《雷雨》中塑造了一系列极具性格特点的典型形象,其中又尤以女性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著称。一直以来,《雷雨》剧作中三位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都是评论界讨论的焦点。从女权主义理论出发,再一次解读《雷雨》中的女性形象,能够进一步揭示出她们性格中的复杂性与局限性以及导致她们悲剧命运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8.
调查研究表明,女性受教育程度与女性的发展成正比。我国《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数据报告》)吸收、借鉴了联合国和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并与妇女发展纲要监测核心指标相对应,确定了衡量女性社会地位和女性发展的八项指标——经济、政治、教育、婚姻家庭、健康、生活方式、法律、社会性别观念。其中,教育被列为第三项。所以,从教育的角度,特别是终身教育的角度审视深圳女性的发展,有其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唐传奇《郭翰》篇中,大众认知中一向对爱情忠贞不渝的织女,其形象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试从《郭翰》篇展开,分析唐传奇以至唐代文学中女性意识崛起的倾向,并进一步论证这种现象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0.
性别是构成社会的重要因素,女性因性别特质也影响着公共资源的分配。《贝弗里奇报告》是社会保障领域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针对当时面临的现实环境,它沿着婚姻家庭需要对女性保障内容做了全面的规划。性别视角从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下女性面临的风险出发,解析《贝弗里奇报告》中女性保障内容,发掘《贝弗里奇报告》关于女性保障的价值理念,以期促进对《贝弗里奇报告》研究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女性价值观念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社会转型期中国妇女价值观念的嬗变”的调查资料为依据 ,分析和讨论了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妇女价值观念变化的特征、原因和趋势。  相似文献   

12.
贾平凹在《废都》中创作了牛月清、唐宛儿、柳月、阿灿四位女性形象,她们身上无不体现着贾平凹对女性生物性的热衷展示,对女性物化状态的肯定与张扬,对女性臣服于男性的赞美褒扬,这反映出贾平凹浓厚的男权主义思想审美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新移民文学队伍中的一员,严歌苓可以说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海内外颇具影响力的一位作家。从《雌性的草地》到《少女小渔》,到后来的《扶桑》,再到《第九个寡妇》和《小姨多鹤》,严歌苓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其2009年大作《寄居者》在延承以往创作主题与风格的基础上,将视野深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规模的种族迫害和族群逃亡的巨大灾难,从女性视角出发,围绕着一个异族三角恋的故事,展示了身份、文化、历史、宗教、民族与人性错综复杂的纠缠,对当代移民文学特别是女性文学研究,具有新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12)
通过对《紫色》中女性人物在家庭中的他者形象进行分析,指出女性是家庭中的他者,他者的形象体现在两性关系中,而两性关系不仅包含黑人的两性关系也包含白人的两性关系,两性关系的不平衡使男性把自己的欲望放置在主导地位,作为他者的黑人女性被父权的语言所压迫,丧失了主体地位,没有权力、没有话语权,然而作为他者的女性主体在不断的抗争中颠覆了父权制霸权,使得两性在不断的抗衡中走向和谐。  相似文献   

15.
郭砾 《学理论》2009,(21):104-107
男女两性在法律上享有平等的财产权利,但事实上女性的财产权利却是离婚过程中的一个脆弱环节,究竟哪些与社会性别有关的社会文化因素影响了女性的财产权利?本文从法律视角和社会性别视角对《婚姻法》修正案实施后离婚单亲女性财产分割和经济资源受损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试图挖掘司法实践中妨碍女性取得公正判决结果的深层根源。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使用媒体实现自我社会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引言 每天使用各种不同的媒体构成了当前几乎每一个美国和其他工业化国家的青少年成长环境的一部分,平均而言,美国青少年每天花大约四小时听音乐,花另外两小时看电视。流行音乐唱片的70%购买者是12—20岁的青少年。十几岁的青少年比任何其他人口部分的人观看更多的电影,四百万以上的女青少年每月购买诸如《十七岁》(Seventeen)和《时髦》(Sassy)一类的杂志,3/4的12—14岁的白人女性定期地读至少一种杂志,加上录像、书、报纸等,所有这些构成了青少年日常经历的一个相当可观的部分。在20世纪刚开始时,大多数青少年(及其他人)被局限于书、杂志和报纸等这些印刷媒体中,那时根本就不存在电  相似文献   

17.
严玫玫 《学理论》2010,(29):198-199
海明威的短篇小说《雨中猫》通过分析女人、猫与丈夫这三者的关系,深度解读了当时(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西方女权主义的心路历程。透过他的笔触,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新女性爱恨交加的复杂情绪,对我们了解那个特定年代女性的形象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陈晶 《学理论》2015,(5):123-124
西方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弗尼吉亚·伍尔夫的大多数作品都着重于从女性视角出发,剖析女性的意识,分析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中父权制在婚姻上对女性意识的压制及女性在生活上对父权制的反抗,旨在揭示20世纪父权制下英国妇女的生活,特别是她们的女性意识从受压迫到奋起反抗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9.
《瞭望》2001,(14)
《环球》杂志经过半年的读者投票,世界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美籍华人靳羽西女士被评选为“环球 20位最具影响世纪女性”。   在中国我们常常听到:“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第一个真正能够把这句话实现的是靳羽西。七十年代,羽西已经开始在美国做电视节目,《看东方》、《改变中的中国》介绍了大量的历史文物、风土人情。羽西主持直播的国庆 35周年的庆典,第一次使中国的容貌通过美国公众电视传播网 (PBS)向全美播放。实现了“让世界了解中国”。 1986年,羽西应中央电视台的邀请,主持了 104集的电视系列剧《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3,(29)
赛珍珠常常以中西方双重文化视角审视笔下的中国女性形象,尤其是中西方文化交汇中的女性命运。然而从身体空间政治学角度看,她笔下的中国女性是困在"形式上"的中国女性。为了尊重所要表达的作品主题,她无意识地将西方女性或是西方女性主义者的平等自由的一些观念赋予中国女性。所以她笔下的女性形象不是中国所特有的,是理想中的中西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