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研究父母离异的未成年人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从父母离异与未成年人犯罪的关联性分析来看,父母离异给未成年人的心理造成严重创伤;父母离异的未成年人犯罪率高有目共睹;父母离异使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缺失、生活失去原有的稳定状态;父母离异后出现的再婚重组家庭,使得未成年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令其一时难以应付。此外,导致父母离异的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父母离异给未成年人造成心理创伤是内因和主要原因,但还有诸如生理变化影响心理、“疾风怒涛”的特殊心理以及学校教育不当和社会不良环境影响等外因。  相似文献   

2.
未成年罪犯的家庭环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庭环境是一个人出生以后直接接触到的那部分生存场所,属于社会微观环境。它直接影响着每个人生理、心理的发展,满足着人们最基本发展的需求,它也是人们与社会这一宏观环境相连的基础环节,其中父母是家庭环境中的主角,起着重要作用。那么,家庭环境中包括哪些重要因素?哪些因素与未成年犯罪有关?我们又应从哪些因素入手,做好犯罪预防工作呢?一、 家庭功能与家庭环境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功能从未成年人角度来讲,应该包括:(1)给予爱,这是家庭也是父母独有的一种功能,因为没有一种爱能与父母给予的爱相比拟,其中应包…  相似文献   

3.
父母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家庭对未成年人承担着抚养和教育的职能。统计分析重庆市某区人民法院2010—2012年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情况与特征,从家庭的视角出发,考察不良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提出减少不良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成长影响的对策建议,包括改进家庭经济状况、改进家庭监护和改进家庭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未成年人)罪犯的家庭或多或少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经济状况、家庭关系、父母品行、教育方式都是可能造成青少年犯罪的因素之一。本文以相关案例和调查数据为依据,对青少年的父母和以父母为中心的家庭各因素与青少年犯罪之间的联系进行实证分析,期望能对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当前青少年犯罪的比率逐年上升,其中离异家庭的青少年犯罪已占到了相当的比例并且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因此,离异家庭的青少年犯罪问题也成为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多数学者认为,父母离异是导致离异家庭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因素。然而,笔者认为,父母离异与青少年犯罪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只要父母负责任地做好家庭教养,无论离异与否,都能有效的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家庭教育应当成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第一道防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作者从事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工作16年,曾审判少年犯650余名。审判实践告诉我们:家庭教育的不当和环境的不良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本文注重典型案例的分析和数据的援引,从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入手,分析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阐述问题家庭给子女健康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发挥家庭教育职能作用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性。文章认为家庭教育应当以德育人,父母应当注重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优良品行;还要做好家庭的法制、心理教育,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并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配合,才能有效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相似文献   

7.
离异家庭环境导向及对其子女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环境的优劣,对其子女犯罪心理形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离异家庭环境那里向不良,直接引起犯罪的低龄化。家庭变异阶段的几个时期会对未成年子女产生不良心理反映,而单亲家庭的消极因素,父母再婚家庭环境的弊端及未成年子女离家出走后的不良交往,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心理演变与形成的原因。但是,相同的刺激情境下引起的反应有显著的个体差异,个体的心理、意识在能否表成犯罪心理中起着主要的作用。本文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未成年人犯罪心理预防的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未成年期是决定人一生的体格、体质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能正确引导,将为人一生的健康发展和成才打下良好基础,反之则有可能导致违法犯罪。本文以武汉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调查资料为背景,主要从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两大个性特征研究出发,探讨容易引起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各种诱因并予以解析。  相似文献   

9.
未成年人犯罪近两年数量增加,并且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趋势。而未成年人犯罪与家庭因素的关系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其中家庭教养与未成年人犯罪联系紧密。以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与亲子关系量表为基础,分出专制型家庭、溺爱型家庭、冷漠型家庭与矛盾型家庭四类不良家庭教养方式。从家庭教养与其他因素对犯罪人格形成的影响两方面入手,综合分析这四类家庭教养角度下未成年人犯罪特征差异。为防治这四类家庭教养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可以通过促进家庭教育立法、实行家庭监督问责制度、加强对监护人的法治教育和加强政府、学校对未成年人家庭的关注的对策,更有针对性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相似文献   

10.
未成年人的社会化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机场刺母案”发生后,社会各界纷纷将批评的矛头指向失败的学校教育。分析案件主角的家庭生长环境,此种案件发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家庭作为未成年人社会化的第一道关口,必须重视父母对孩子的社会化功能,不同的家庭教育模式对未成年人社会化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借鉴香港家庭社会工作的种种服务方法及服务内容,将社会工作内容融入家庭日常环境之中,建立正确的家庭亲子沟通模式或成员互动模式,对于预防类似情况的发生,帮助未成年人顺利社会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