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港 《协商论坛》2010,(9):64-64
张大千先生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代宗师。他一生致力于传统绘画艺术的整理、发掘、革新和发展。他足迹遍及南北美洲及欧洲各国,不遗余力地传播和弘扬祖国的文化艺术,赢得了广泛的赞誉。1957年,纽约美国世界美术协会公举大干先生为“当代第一画家”。大干先生才华横溢,多才多艺,其诗、书、画、印、鉴堪当五绝。徐悲鸿先生尊其是“五百年来第一人”。  相似文献   

2.
王金泰是出版社的美术编辑,又是一位出色的画家,他任编辑时曾画过二十多本连环画和数以百计的插图。正是这些艺术实践,为他成为一名国画艺术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吕松霞 《春秋》2009,(4):60-60
徐孟海的姥爷是一位画家。7岁起,他跟姥爷学画画,一画就是40多年。他以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为题材的花鸟画,从严谨细腻的工笔,到工笔写意结合,形成了中国花鸟画创作上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徐孟海的日常工作是烟台艺术学校的一名美术教师。1980年,莱阳师范美术系毕业后,他被分配到烟台旅游学校当美术教师。他教学很认真。  相似文献   

4.
胡政厚先生是甘肃省庄浪县这个中国梯田化模范县土生土长的优秀山水画创作者。他出生于艺术世家,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考入庄浪县瓷砖工艺厂作美工,多年的瓷砖工艺画制作为他的山水画创作打下了坚实的美术基础。  相似文献   

5.
退休的陆小吉和他在上海市美术学校的同学张忠焕、完震峰,以及校友邓菲都进入了无拘无束、散淡自如的生活状态,但是艺术是他们心头的梦。纵然岁月流逝,青春不再,但是只要艺术在召唤,他们觉得人生永远是充满激情的交响曲。  相似文献   

6.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美术事业伴随着时代巨大变革蓬勃发展。中国美术界,人才辈出。他们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融合、借鉴了世界文化艺术发展进程中的精华,丰富自己的创作语言,创造出了一大批有较高水准的作品。  21世纪的东方文化将更为世界瞩目,东方美术这股澎湃的艺术潮流必将汇入世界文化艺术的长河。在这个栏目里,我们将陆续介绍一些美术家,将他们不断求索的足迹展示在读者面前,以唤起人们对当代美术家及其作品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袁夕 《今日中国论坛》2008,(11):103-108
张本平是何许人也?何谓"张本平现象"?"张本平现象"的实质及意义是什么?它的产生和发展对当今书画艺术界起到了什么样的影响作用?带着一系列的问号,近日本刊记者对张本平和他的书画院进行了采访,对"张本平现象"有了详实而全面的解析。张本平是一位在改革开放中涌现出来的民营文化工作者;"张本平现象"实际就是大众美术传播的公共性和民间性,其意义就在于弥补了大众美术公共性的空间,创造了新的历史条件下艺术产品生产的模式,即"张本平模式"。张本平首开了民间办美术的先河,他不仅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民间办画院的第一人,同时也是我中华民族文化史上首个民间办画院的人。他的成功探索和有益尝试为我国文化艺术体制的改革创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树立了成功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在河套平原那充满麦香的土地上,在乌拉特草原清新的晨风里,步伐坚实地走来了一位画界新星,他就是巴盟师范高级讲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美术促进会。理事张建国先生。张建国毕业于巴盟师范美术专业班,此后,凭着对艺术不断追求的精神,他又先后到内蒙古师大美术系,北京首都师大美术系油画专业,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修班深造。在校期间严格、刻苦的基础训练为他以后的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多年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坚持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画风质朴无华。在他的画中,无论宽广辽阔的草地、逶迤…  相似文献   

9.
余永红 《前沿》2009,(5):78-81
全球化是目前世界经济、文化发展的总趋势,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承传与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陇南白马人虽然生活于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中,但随着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白马人的生活也正在迅速发生变化,陇南白马人的民间美术也正在向世俗化方向发展,其服饰、建筑、家具、面具等民间美术种类,正在逐渐丧失本民族艺术的古朴、神秘等传统艺术精神和韵味。可以说,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有效保护白马人民间艺术和文化,实现白马人文化与艺术的民族化,是中国现代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0.
夏伟 《中国人大》2011,(10):46-47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高毅进看待玉雕站在了一个比旁人更高的高度上。他的眼界不仅仅局限在玉器工艺方面,更关注着中国民间传统工艺的保护与发展。在中国工艺美术界,“和田玉、扬州工”无人不晓。高毅进就是“扬州工”的杰出代表之一,他是扬州最年轻的中国美术大师,其作品以玉器器皿见长,传承了扬派玉雕“精巧,灵秀,儒雅,圆润,浑厚”的艺术...  相似文献   

11.
《浙江人事》2008,(12):24-24
沈永政,1962年生,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嘉兴市秀洲区教研室美术教研员。在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潜心研究、探索小学美术教学方法。他从农村实际出发,充分挖掘农村民间艺术,开发农村植物资源,拓展了儿童美术创造性教学的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打破了传统教学以技法教学为导向,以技能训练为手段,以追求逼真为目标的教学方法,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2.
姜志雄  姜青辰 《前进论坛》2012,(6):48-49,66
初识植绒壁画创始人倪继周先生,是在23年前,在继周先生的香山画馆里,看先生在黑色的植绒布上作画……倪继周先生不是“科班”出身,但他生于一个美术世家,从小就受到艺术熏陶。他爱画画写写,书画让他废寝忘食。有时,睡梦中也常常梦见画画,梦醒了半夜三更爬起来,开灯作画到天明。  相似文献   

13.
汪诚一     
曹意强 《今日浙江》2013,(12):60-60
汪诚一曾入学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在京深造后又返回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创办工作室。在新中国美术史上,汪诚一是一位典型的学院艺术家,而他一生的研究与创作也同学院结下了密切的因缘。从毕业展、主题性创作、  相似文献   

14.
民族宗教美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民族宗教美术艺术语言完全丧失了民族宗教美术的优良传统。强势地位的日渐衰弱、创作主体心理的精神失却和分流,使宗教美术创作逐渐趋于衰退。我们应学会在对传统文化保护行动中促进民族宗教美术的发展,将学术研究与实践创作相结合,重视民间画师的挖掘和培训。只有不断地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才能真正提高当代民族宗教美术的艺术水平,创作出具有中国气派的当代宗教美术作品。  相似文献   

15.
谢伯子先生喜欢画荷花,积70余年时日而情思不减,是因为他割舍不去对家母钱素蕖女士的眷恋。他喜欢画山水,这几乎贯穿了他以往的全部艺术实践而未曾有丝毫懈怠,是因为他始终难忘首先向他打开艺术殿堂之门的外祖父钱名山和父亲谢玉岑。他也喜欢画具有魏晋风骨的古代人物,这其中的缘由何在?伯子先1923年出生在人文荟萃、历代文化名人辈出的江苏常州。他“早慧过人”,少年即有画名。中国美术史上第一部《中国美术年鉴》(1946年版)介绍伯子先生说:“谢氏为玉岑词人长子,生有异秉。虽病喑而胸次寥廓,挥毫落纸,有解衣磅礴之概。家学渊源,得力于石涛…  相似文献   

16.
欧阳修所作题跋文400多篇,具有极高的价值,对当代和后代产生了深厚的影响。本文从文学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力图探寻欧阳修题跋文所做的贡献。文学价值主要分析欧阳修对题跋这一文体的发展具有开拓性的作用;学术价值主要表现为欧阳修题跋文在金石考证方面具有的史料价值;艺术价值表现为欧阳修艺术鉴赏方面很高的造诣,关于书法有着宝贵的经验之谈,对音乐、美术有着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余永红 《前沿》2008,(12):95-98
民族宗教美术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传统的重要构成部分,当代民族宗教美术表面繁荣的背后,是艺术水平的低层次,宗教美术地位的边缘化、主体精神的弱化、创作主体的低能化是民族宗教美术衰微的根本原因。目前中国社会极为开明和人性化的宗教政策、文化氛围对民族宗教美术的新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我们应通过加强宗教协会等管理机构对宗教美术创作的规范和管理,艺术专业院校对民族宗教美术的研究和创作的参与,重视对优秀民间宗教美术师的挖掘和培训等方式,提高当代民族宗教美术作品的质量,继承和弘扬民族宗教美术文化。  相似文献   

18.
美术市场:从无序到有序张艺波在美术界,几年前人们关注的还是现代艺术思潮所带来的种种艺术运动,进入90年代,美术界所面临的冲击已不再是新潮美术和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所带来的困惑,而是商品化趋势所带来的艺术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变化。这种变化,已使美术界难有安静的...  相似文献   

19.
孟禄丁是20世纪80年代重要的代表画家之一,他的作品《在新时代——亚当夏娃的启示》(与张静合作)作为85美术运动的开篇之作被载入史册。1987年之后.孟禄丁逐渐走向了纯粹的抽象风格.至今主要从事抽象艺术的创作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赵俊生     
《前进论坛》2010,(4):F0004-F0004
赵俊生,1944年生于天津,现为中国美术馆艺委会委员,农工党中央书画院艺术顾问,日中水墨交流学会理事,东方美术交流学会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文化部美术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