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艳红 《学理论》2012,(16):28-29
从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模式、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体系、构建优美整洁的农村环境、构建防控结合的保障体系、营造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几个方面谈谈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生态概念伴随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逐渐深入而不断变化,大致包括与人分离的"自然"或"环境",为人所用的"资源"或"能源",与人相关的"时空"或"系统"和与人同一的"文明"或"观念"等。后者并非对前者的否定,而是对前者的跃迁和提升。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且在具体措施中分别从"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及"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四个角度展开。而这四个角度分别与生态概念的四重内涵相互对应,充分说明其对生态的理解是人类历史发展至今有关生态研究的智慧结晶,也体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特色,更作为一股思想力量和精神动力推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武朔 《学理论》2013,(22):32-33
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决策。各地更是在中央的号召下开始了各种形式的生态文明建设,虽然大部分地方在这一方面是走了正确的道路,但是也有一部分地方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某些方面走向了歪路,背离了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甚至走向了"伪生态文明"。这一类偏离生态文明建设正确道路的"伪生态文明"不仅无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而且还会妨碍国家和社会各个层面的建设和发展。所以我们一定要警惕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伪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4.
生态环境是现代世界各国关注的重点问题,生态环境关系着一个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来源于人类实践对科学的理解,将其生态文明的内涵与当代的生态文明建设有效结合起来,有利于摆脱生态困境,从而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以及实现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周军军 《党政论坛》2013,(21):53-55
理清生态文明素养的丰富内涵,是提升国民生态素养的前提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只有国民更加牢固树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和谐相处的理念,培养良好的生态文明素养,才能聚集实现中国梦和推动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磅礴力量。基于中国梦的理论视域,国民生态素养至少涵盖十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刘永生  祝和芬 《学理论》2010,(26):77-79
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历史上最新的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操作模式。其表象是克服工业文明带来的弊端,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其内核是以人为本。它吸取了儒家传统文化中的人本思想,以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和谐发展为基础。这样,生态文明建设才落到实处,才能取得应有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菅建伟  张晶 《学理论》2011,(35):58-59
现代工业文明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因此人类现代文明面临一次重大的抉择。探究利奥波德大地伦理观的内涵,如大地共同体、生态整体主义等理念,结合生态文明不断发展演变的内涵,从价值观、发展观角度为二者寻找到共同的出发点和归宿,并指出人类基本价值观的转变,可以为构建生态文明提供一种可能性选择。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4,(32)
党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以人为本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同时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这就需要正确理解"以人为本"与"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地位"之间的关系。从语境分析、话语解构、关系解读、对比理解四个方面进行解读有助于科学认识以人为本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宏伟 《求知》2011,(12):9-11
随着资源环境对我国发展的约束日益增强,我们党在20世纪末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党的十七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并将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之一。深刻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对于理清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思路,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生态文明及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综合学界的研究成果,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我们认为,应从时间和要素两个角度的结合上来把握生态文明的内涵。从时间意义看,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更进步的新文明,是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前后相继的社会整体状态的文明形态。从要素角度看,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经济社会活动中,遵循自然发展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人自身发展规律,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取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21,(8)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内涵丰富,从逻辑维度看,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回归和发展,是对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的借鉴和吸收,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生态文明实践与国内外环境现状的现实结合;从内涵维度看,两山论、生命共同体论、生态文明兴衰论是支撑起这一思想的四梁八柱;从实践维度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高度融合。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的本质诉求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离不开对政治的关注与讨论。因为政治关系到整个国家权力的运行,关系到人类生活的福祉。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以关注人的生存权利为底线,注重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政治体系的运行中关注权力的正当运行与资源的公平分配,从而为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揭示了明的内涵,并对明内容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明形态的多样性与互补性、明价值的正向性与共享性、明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明关系的开放性与兼容性作了系统阐述。正确把握这些特性,是科学认识人类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明建设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4.
政治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 ,它包括政治主体文明、政治意识文明、政治行为文明、政治制度文明等多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16.
恩格斯生态思想是在对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早期生态环境考察的基础上,在创立、发展和深化唯物史观的过程中,以唯物辩证法为本,对前人理论的批判创新。恩格斯站在历史全局视域向人们诠释了人与自然的存在关系,揭示了人类劳动与自然界的内在关系,阐明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之解。恩格斯生态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借鉴。以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理论内核为基点,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实践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打造人与自然的绿色之路、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为世界生态文明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赵蓓 《学理论》2014,(33):23-24
武陵山区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连片特困区之一,生态文明建设对武陵山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中包含丰富的生态思想,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对武陵山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绿色发展理念的生态内涵与实践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论坛》2017,(3):124-128
绿色发展理念的核心是"生态"问题,只有厘清了绿色发展理念的生态内涵,才能采取正确的实践行动。中国在经济发展、工业化过程中,生态压力呈现,像雾霾、水质恶化之类的生态问题不断。"生态现代化"理论源于西方,中国人选择了一条继承西方优秀思想又不同于西方的生态道路,我们的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它是实现经济与环保双赢之路。依生态逻辑,中国生态治理从新法律法规方面迈向绿色发展,从多元主体共治上着力绿色发展,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实现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新理念,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廉洁的政治体系作保障,廉政建设也需要生态文明发展的支撑,生态文明建设与廉政建设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契合。实现生态文明发展与廉政建设契合的合理路径,首先需要构建以廉政建设为保证的生态文明发展环境,其次是使生态文明的理念在廉政建设过程中得到有效渗透,从而使生态文明建设和廉政建设形成合力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6,(1)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全国范围内出现的雾霾、洪涝灾害以及频频发生的地震、自然资源的捉襟见肘,不得不让我们停下脚步,审视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为我们带来的伤痛。生态补偿制度的早日确定是解决一系列环境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最优途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列为五位一体的地位,而如今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明确指出在建设生态文明中,应贯彻执行生态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