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概念。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发展实践的自然深化和逻辑升华。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化对我国新型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化为新型社会建设明确了目标方向、提供了精神力量、提高抵制各种意识风险能力。为了深化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化,我们应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及其大众化的研究;促使马克思主义信仰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与中国具体实践、理想与现实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琦  虞新胜 《求实》2006,3(12):46-50
作为一种信仰,马克思主义与历来的宗教信仰有着本质的区别。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与信仰的统一,是信仰活动和现实生活的统一,是个人和社会的统一。正确认识信仰的本质和内在机制,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性,从理论认识、信仰教育和行为追求等方面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3.
信仰是人的本质需求。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人类信仰发展的伟大成果,具有丰富的哲学底蕴。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现了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美好生活的价值理想,是人类终级关怀的不懈追求,其所倡导的崇高理想在人类长期不懈的奋斗下,一定会成为现实。一、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人们对历史发展认识的自觉选择。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社会现实生活的正确反映。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主力军,他们的信仰状况直接关系着党和国家的未来.当代大学生存在信仰不稳定、信仰多元化、信仰世俗化、信仰功利化问题,导致当代大学生信仰问题的原因可以从多元文化因素、教育因素、社会因素、信仰主体四个角度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从提升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竞争力、创新大学生信仰教育、改善信仰环境和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四个方面强化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5.
李辽宁 《唯实》2009,(1):30-32
软权力是一种柔性控制力,在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国内社会治理中,软权力理论同样适用。社会整合中存在着多种软权力,其中,信仰软权力居于核心地位,对于凝聚社会成员、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代中国,发挥信仰软权力功能,重点是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相似文献   

6.
《求实》2013,(4)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世界观信仰,是实践、理论和主体的统一,是无产阶级解放与人类解放的统一,是人生关照与社会关照的统一,是自愿与自觉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社会和谐发展的人心秩序,是引领当代多样信仰文化的主心骨,是当代人摆脱精神懈怠的指南。信仰教育是培育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可期待的路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不仅超越信仰传播而且契合信仰自由,但存在意识形态信仰化和信仰意识形态化的两维对立。  相似文献   

7.
赵路 《求实》2011,(Z2)
信仰是人类的精神支柱,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思想或主义的极度尊崇和信服,是一种对人生有限性的超越和对不朽精神的追求."信仰的本质,在于人类对自身本质力量和生存发展的把握."[1](P1)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理论,同时它又是一种科学的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国社会的主导信仰,正是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引导下,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的结合,才使得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年龄结构上看,当代大学生正处于理想信念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信仰问题,既关系着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目光的关注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8.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和决胜期的新形势下,加强和巩固8800多万名中国共产党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核心问题,因此要在新形势下加强和巩固全体党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而要加强和巩固全体党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须从三维的视角即加强和巩固党员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价值、基本原则和有效路径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这种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不仅对加强和巩固党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深邃的理论价值,同时更具重大的实践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养困境主要表现为信仰需要和信仰"被崇高化"的冲突、信仰工具层面和价值层面的疏离、信仰教育中理性与非理性的博弈、文化多元社会与大学生信仰选择能力薄弱的矛盾。解决这一信仰困境要重视作为信仰的马克思主义,重塑回归现实生活的信仰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批判选择能力。  相似文献   

10.
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养困境主要表现为信仰需要和信仰“被崇高化”的冲突、信仰工具层面和价值层面的疏离、信仰教育中理性与非理性的博弈、文化多元社会与大学生信仰选择能力薄弱的矛盾。解决这一信仰困境要重视作为信仰的马克思主义,重塑回归现实生活的信仰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批判选择能力。  相似文献   

11.
信仰具有强大的协调力、凝聚力和激励力,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科学的信仰,具有其他任何信仰都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是我们从事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确立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全面实现及其成果的巩固,要求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作为一项根本任务。理论途径、政治途径和实践途径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确立和稳固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左亚文 《学习月刊》2013,(21):22-24
马克思主义首先是一种科学.其次是一种信仰.它是科学和信仰的统一.但这种信仰是建立在科学之上的信仰。因而.在性质上.马克思主义属于一种人文信仰.而不是宗教信仰。与其他形式的信仰一样.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本质内涵也主要表现在宇宙的终极解答、社会的终极理想和个人的终极价值三个方面,并且呈现出实践性、批判性和开放性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13.
信仰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具有重要的意义。引导大学生把个人理想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结合,是当前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关键所在。针对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困惑,文章从环境根源、主客体根源等多方面深入分析了导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原因,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养成机制进行了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当代阐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仰理想是个人与社会的灵魂,没有精神支撑的社会是脆弱的;没有信仰的人是很难想象的。坚持价值性与科学性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与中国文化相结合;保持事实维度与理想维度适度张力等,是恢复与发扬马克思主义固有的精神信仰底蕴之根本。  相似文献   

15.
信仰是人类主体对于其生存发展具有最高意义的某种客观对象的信奉与实践追求,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无产阶级革命、夺取政权并巩固政权的力量源泉。当今时代,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马克思主义主流信仰在我国受到一定冲击。因此,我们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思想建设中,要搞清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化的理论内涵,这对新时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实现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化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人们的信仰是多种多样的,不同时期、社会、地域的人们往往有着不同的信仰。不同的信仰,在本质上有所不同。宗教信仰和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当今社会的主要信仰,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宗教信仰和马克思主义信仰进行比较,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引导群众形成正确的信仰观。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这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力。本文基于对当代大学生如何看待与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调查数据,以结构方程的视角对马克思主义观进行研究,遵循思想品德形成规律,从"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对马克思主义的思考"与"认同马克思主义、践行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角度进行分析与理论假设。结果表明态度的双重性导致在认同、信仰与践行马克思主义时具有不确定性;学习依然是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但更倾向于通过认同与信仰的行为来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的思考依然影响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的独立思考、强烈认同与高度信仰是践行其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希望,其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否坚定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信仰主体辩证思维缺乏、市场经济负面影响、西方社会思潮误导、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机制滞后是大学生信仰问题的成因。  相似文献   

19.
信仰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层次和核心内容。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和重要途径,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信仰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要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20.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深层次推进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化概念的提出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及其与马克思主义信仰在部分属性上的相通性,使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研究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化成为可能。以此为视角,在实现路径上,马克思主义主要通过吸取中国传统哲学智慧、创新社会理想观念和吸收民间文化传统三方面来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