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不仅损害社会的公平正义,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更容易滋生消极腐败现象,侵蚀党的执政基础。加强党的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要坚定不移地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从新制度主义理论出发,剖析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存在和发生的内在机理,加强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进一步认识,可为深入研究特权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吃空饷"现象的根源在于特权思想。因此,特权治理非常关键。加快建设特权治理有效机制,要"治心"为上,积极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治权"为本,健全内部信息公开、财务控制、法人治理和民主监督制度,完善上级单位督导巡视与激励机制,形成协同治理合力,防止权力异化为特权。  相似文献   

3.
陈青 《今日海南》2013,(6):34-34
特权是指个人或小集团在政治上、经济上凭借其特殊身份和地位所享有的超越法律制度规范的特殊权力、特殊利益。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本质决定了它与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格格不入的,是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背道而驰的。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严重腐蚀了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灵魂,严重影响了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严重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特权现象和腐败行为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体制问题。不科学的体制乃至法规政策,  相似文献   

4.
警惕特权现象的蔓延和制度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权现象是一种反社会、反权利、反法治、反制度的政治现象.在当下的中国,虽然不存在制度化的特权现象,但却出现了制度化的趋势,值得我们高度警惕.特权现象主要表现为权力的垄断性和扩张性、权利的特殊化和等级化、职务的终身制和世袭制.特权现象的滋生和蔓延不仅助长权力崇拜、危害社会公正,而且破坏社会信任、加剧制度惰性.特权现象的滋生和蔓延,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但直接原因是对公共财产之非公共支配和对公共权力之非公共运用.遏制和清除特权现象,既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重点是切实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的各项制度.  相似文献   

5.
近期,《人民论坛》和《探索与争鸣》先后开设专栏探讨特权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然而,对于什么是特权,无论理论界还是民间社会都存在着许多认识上的误区,有的甚至是在澄清误区的同时又陷入了新的误区。因此,有必要将理论的纵深度与实践的广涵度相结合以阐明特权的准确涵义,进而澄清在特权问题上的认识误区,为有效地反对和防治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反特权思想是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核心思想。恩格斯运用阶级分析方法和历史分析方法,深刻揭示了特权的阶级属性和形成逻辑,指出了资产阶级反特权的进步意义和历史局限,表达了无产阶级反特权的基本要求并肯定了这种要求的正当性,其反特权思想对于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深入推进反特权斗争、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有深刻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7.
腐败的产生、发展与特权思想紧密相连,特权思想是腐败产生的一大诱因,并且危害深广。我们党和政府要深刻认识到反特权任务的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无论什么时候都决不能放松对特权的警惕性,要多方位、全面地协调各个相关举措,博众之所长而形成强大合力,共同遏制特权的乱作为。  相似文献   

8.
吴柯 《前沿》2013,(21):22-24
特权与阶级、国家和权力相伴而生,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现阶段特权思想和作风的存在,既有根深蒂固的历史根源,又有经济社会急剧转型带来的现实原因。反对特权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立场,必须以上率下、突出重点,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以实际成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9.
2013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刊登周新生的文章,文中指出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社会现象:孩子上学,没被正常录取,走预留名额的路子需要求人;调动工作,必要的手续之外,打通一些关节需要求人。在求人的怪现状里,原本靠制度、靠法律应办的事变得几乎事事求人,使得人际关系变得复杂,从而形成了潜规则,衍生出权钱交易,也在客观上助长了特权思想、特权现象。  相似文献   

10.
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对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阶层"内卷化"是社会流动渠道中一种特定的人为安排,社会中享有特权的个体和群体,构筑能够阻止被歧视的个体和群体在社会地位流动中向上移动(同时保证特权个体或群体不会下移)的一种安排。阶层"内卷化"现象给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蒋政 《岭南学刊》2015,(1):29-33,74
洛克的政府特权理论一般被解读为对行政权自由裁量权扩大的超时代洞见。但是这种解读与《政府论下篇》的论旨不符。如果考虑到《政府论下篇》的论旨,以及洛克所处的时代,他的政府特权理论应当被解读为一个严格限定的政治妥协。他承认政府特权势必存在,但是对之进行了严格限定。尽管如此,洛克的政府特权理论还是有缺陷的,主要是对司法权和人民政治参与权的忽视。因此,对"正当特权"的解读宜严不宜宽,以免为特权思想张目。  相似文献   

13.
江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指出 :“我们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 ,各级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 ,必须受到人民和法律的监督。”在某种意义说 ,失去人民和法律监督的权力 ,可以视为特权。目前 ,铁路企业存在的干部作风问题 ,很大程度上与特权有关。特权在干部的思想、工作、生活作风等方面的综合反映 ,就是特权主义的表现。端正干部作风 ,必须反对特权主义。  一、解决特权问题是端正干部作风的关键问题特权主要是指超出法定范围的用权。特权主义主要表现于“权力至上”和“权力私有”的特权思想 ,以及“权力滥用”和“以权谋私”的特权行…  相似文献   

14.
《群众》2016,(1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就家风建设作了重要论述,强调党员干部的家风与作风党风紧密相连,家风建设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十八届六中全会亦提出,各级领导干部是人民公仆,没有搞特殊化的权利,要带头执行廉洁自律准则,自觉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作斗争,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教育管理好亲属和身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某些贪官要“摆平公检法”、“摆平中纪委”、“摆平电视台”、“什么都能摆平”之类狂言的报道屡见报端。“摆平现象”的盛行,在社会,助长了不正之风;在官场,则滋生腐败,玷污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摆平现象”的盛行,摆没了老百姓对党对法律的信任,摆没了社会诚信,破坏了官场的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16.
声音     
正凡此种种,不仅与简政放权的国家大政方针背道而驰,也成为纵容特权滋生腐败的温床。——一些行业协会违规收费花样新翻,有的通过形形色色的手续、资质、认证等,人为设卡为己谋利;有的依托行政职能,在企业年检或其他审批事项中搭车收费;有的甚至依仗"只此  相似文献   

17.
2008年第2期《人民论坛》刊文指出,对于官员来说,"商场"如坟场。官员进入"商场",官商混淆,如果缺乏严格而有效的监督,必然导致权钱交易,破坏公平竞争,滋生腐败现象。对于官员来说,"情场"如坟场。官员在婚姻之外进行不正当的异性交往活动,表面上似乎只是生活作风的"小节"问题,  相似文献   

18.
胡仙芝 《人民论坛》2012,(28):52-53
特权与职权不分,既导致了不正当特权的不正确使用,更导致了人们对特权的全面反感,使人们逐渐走向"认为所有的优先权利都必须破除"的认识极端人们一说起特权,就会想起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就会想到贵族、特权阶级,心生反感,深恶痛绝,于是抨击他们,怨恨他们,厌恶他们。然而,在内心深  相似文献   

19.
虞崇胜 《人民论坛》2012,(28):54-55
"有权好办事"——人们似乎越来越看重权力的魔力了,现在的情况甚至严重到,连再小、再边缘的官位,都能给当任者带来经济利益,都有寻租的潜能。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信号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普遍都感受到特权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似乎社会的每一角落都弥漫着特权的气息。在当下的中  相似文献   

20.
雍正治贪     
易中天  孙博 《小康》2004,(2):66-69
雍正最终不会成为这场斗争的赢家,因为改革赖以成功的条件和改革的目标是根本相悖的。雍正要惩治的是腐败,反腐败的力量是他的特权,而特权又恰是腐败之源。没有特权,不会滋生腐败;没有特权,又无法惩治腐败。这是一个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