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我国实施的司法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司法制度。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奠基人董必武对人民司法制度进行了精辟的论述:“人民司法的基本精神是要把马恩列斯的观点和毛泽东思想贯彻到司法工作中去。人民司法基本观点之一是群众观点,与群众联系,为人民服务,保障社会秩序,维护人民的正当利益。要看我们的审判工作是不是便利于老百姓,  相似文献   

2.
<正> 新宪法是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总的指导思想制定的,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有长期稳定性的宪法,是建国以来最好的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但是,“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再好,也不会自动执行。它要靠人去遵守和运用,靠有力的措施去保障,否则,便是一纸空文。可见,宪法实施的保障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为了保证宪法的实施,新宪法作出了一系列的明确规定,基本上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宪法实施保障体系,这就是宪法的法律保障、监督机构的保障、党的保障和人民的保障。党的保障是最根本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描绘了在新时代条件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为继续推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指明前进方向。政法机关要把思想统一到“报告”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目标上来,把任务贯穿到具体工作中去,切实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科学认识和理解依法治国的内涵;把握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若干关系;扎扎实实开创法制工作的新局面: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布局中突出法治保障,具有战略考量,也体现了党对中国式现代化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法治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现代化的中国必然是法治中国。明确法治的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定位,有利于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推进。作为上层建筑与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层面的法治,突出体现的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特色,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法治建设中的根本指导地位,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5.
阐释一个真实的中国宪法世界,不仅具有知识累积的意义,而且具有改进中国宪法制度的工具性价值。依托中国宪法常识,可以认为中国宪法的真实性在于:在宪法性质上乃为去政治化的政治法;在宪法权力结构上乃为以政治主权为主导的二元权力架构;在宪法权利的保障与实现方式上乃为以阶层宪法权利为核心、以政治主权为主导的政治化保障与实现方式;在宪法监督制度上乃为政治主权者基于使命——规律型代表而存在的垄断性与政治化的宪法监督体制。  相似文献   

6.
确认并 保障被矫治 人员依法享 有权利已经 成为现代各 国矫正法律 制度和实践中共同遵循的一条基本准则。中国的劳动教养工作也不例外。自劳动教养制度创建以来,中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维护劳教人员的人权。将劳教人员教育改造成为自食其力、遵纪守法的公民,是我国劳教机关的根本任务。把劳教人员当人看,尊重他们的人格,给予劳教人员以人道主义待遇,依法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是我们党和政府的一贯政策,也是我国劳教工作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 必须指出,中国对被劳教人员人权的保障,都是直接依据中国的有关法律、法规确定的,以中国的…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标准与要求。要建设高质量高标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势必要形成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法治保障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确保法治建设进程顺利推进与法治建设目标如期实现的各种条件、要素所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根据发挥作用的时段不同,可以将法治保障体系构成要素分为基本要素与重点要素。基本要素是法治保障体系中最核心、最基本的要素,包括方向保障要素、硬件保障要素与软件保障要素。只有在法治保障基本要素上持之以恒地投入与建设,才能牢牢稳住法治中国建设的基本盘。  相似文献   

8.
李晓东副主任说;报告很全面,工作做得很好,突出的可以概括为四句话:一是保障体系初步建立;二是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三是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四是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关于下一步的工作,报告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工作措施,也符合省情实际。建议:社会保障要本着积极稳妥的态度去对待,“积极”和“稳妥”两个方面都需要把握好。过份积极有时候太超前,可能和国家的一些政策就会断档;  相似文献   

9.
任何人在其权利受到侵害或与他人发生争执时都享有请求独立的、不偏不倚的司法机关公正审判的权利。这一权利就是各国宪法上的裁判请求权。为保障人权,中国民事诉讼法的修订,应当以裁判请求权的保障为最高理念。在修改中国民事诉讼法的今天,我们应当找出现行的民事诉讼立法在裁判请求权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新的制度设计,来保障公民的裁判请求权得以全面顺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彭振  王晓晴 《河北法学》2023,(1):163-178
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探索中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法治体系,依法保障民族团结稳定发展的经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法治思想丰富了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理论和实践,依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少数民族权益法治保障提供了中国方案,是发展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有力保障,是民族地区法治社会建设的行动指南,是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路径。要以中共二十大精神为引领,依法促进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提供法治保障、促进各民族“三交”“三和”法治化、加强边疆治理法治化、实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化、促进民族立法体系化。  相似文献   

11.
现行宪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宪法依据、有机统一的宪法规范体系和宪法保障体系。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工业化”“四个现代化”入宪,到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入宪,再到形成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核心的宪法规范体系,现代化话语贯穿于我国宪法制定、修改与实施的历史进程。宪法序言中的历史叙事和对国家目标的表达,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规范语境。宪法正文中的基本国策规范、基本权利规范、国家机构规范等,为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提供了规范基础。全面实施宪法,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效保障。为更好发挥宪法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规范和保障作用,应认真对待宪法文本,体系性地运用宪法解释学方法,深挖宪法基础范畴与概念,建构具有历史意识、面向现代化实践的中国宪法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余平 《公民与法治》2010,(20):50-50
今年我去美国旅游,途经旧金山时我去拜访了多年未见的表姐。表姐住在旧金山湾区的一个大型华人社区里,这里的商铺招牌、霓虹灯广告牌、路标指示牌是中文,出售的报刊也是以中文为主,居民大多数是华人华侨,他们待人友善,说中文,吃中国菜,看中文电视节目,置身其中仿佛是回到了中国。  相似文献   

13.
张生贵 《法治研究》2006,(11):46-46
有一则故事说的是需求。有这样两个人,一个名叫“务实”,另一个名叫“务虚”。两个人都从事着体面的工作,长相一样,都穿着时髦的衣装,都住有小康的家庭,一时间很难区分他们两人。但只要问一个同样的问题,立刻就能知道谁叫务实,谁叫务虚。这个问题是如果只剩下十元钱,你希望他去买肉还是去买花,务实的回答是买肉,而务虚的回答当然是买花了。两个人说话间谈起了心情加感觉的话题,务虚说买花就是心情加感觉,花是美好的象征,等于是希望,人生一世最好的就是有希望;务实说肉是保障,连基本生活都没有保障了,还讲什么希望,先顾及生活保障再讲究希望。商人和律师就如同务虚和务实一样,而要把律师和商人联系起来说一下,才会有所感悟。  相似文献   

14.
潘新光 《法制与经济》2010,(10):79-79,81
互联网的发展对中国的公共话语权分配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打破了传统媒体平台上官方与资本垄断的格局,为弱势群体提供了利益表达平台。这是由互联网的低成本、去中心化、即时性等技术特点决定的。我们应充分保障和利用互联网的这一功能。  相似文献   

15.
律师文化是什么?对已经恢复重建26年的中国律师业来说,律师文化也许是一个新概念,也许是一个新课题,也许是一道新风景。所以,需要我们去了解、去发现、去研究、去探索、去实践……本期刊载的一组有关律师文化的文章和发言,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新的启示、新的热点……  相似文献   

16.
保障房对象是有城市户口的居民,这根本就是一个错误。保障房应首先保障最低收入人群,最低收入者都没有保障,怎么能去保障中等收入的普通人?——茅于轼  相似文献   

17.
据报载,河南省漯河市一对青梅竹马的表兄妹,在双方父母的同意下欲登记结婚,民政部门以“法律禁止近亲结婚,以保障其子孙后代健康”为由拒绝。在女方做了绝育手术再去登记仍遭拒绝后,两人起诉民政局“干涉婚姻自由”,最终被法院驳回。  相似文献   

18.
新书推荐     
彩虹 《检察纵横》2003,(3):64-64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一介寒儒,也行也读,却很难成万里或万卷,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好在总有一部分人走了看了,然后写出来就成了供绝大多数人分享的一餐。透过他们的视线和文字,我们因此也可以去看、去想、去感,却不必躬身去行。  相似文献   

19.
王蓉  Liao  Zhenyun 《中国法律》2006,(2):28-29,91-94
经过20多年的快速经济增长,中国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相当严峻,资源和环境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主要瓶颈。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前景来看,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既是缓解中国资源约束矛盾并从根本上减轻环境压力的根本出路,也是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的有效途径。由於发展循环经济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环境治理方式的重大变革,需要权威的法律手段作为支撑、保障和引导。因此,通过立法推进和保障循环经济的发展就成为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内生要求。  相似文献   

20.
刑事程序公正的国际标准与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程序公正的国际标准与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下)岳礼玲,陈瑞华三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对中国的刑事诉讼制度作出了重大的改革,在加强对被告人和被害人的诉讼程序权利保障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解决了一些长期困扰中国刑事司法改革、影响中国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状况以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