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税收与公民基本财产权密切相关,税收基本行为需要宪法予以规范约束。世界各国宪法多有关于税收事项的明确规定,而我国宪法涉税规定仅有一个条款,且是作为人民的一项基本义务来规定的,税收立宪存在严重不足。因此,分析我国税收立宪的税收法定、税收公平原则,税权划分以及纳税人权利保护内容的缺失表现及其危害后果,对我国税收立宪提出合理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税收法定主义原则是税法的基本原则,也已经发展成为一项宪法原则。本文研究税收法定主义原则的内涵和在我国宪法中的缺失及危害,进一步探讨税收法定主义原则入宪的理论基础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对税收法定主义原则入宪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西方国家通过税收立宪,实现了国家征税权的宪法限制、私有财产权的宪法地位、纳税人权利的宪法保障,最终走上了宪政发展的道路。我国宪法税收条款缺失,没有规定税收法定原则,行政机关成为税收立法权和执行权的中心,使得征税权在我国成为几乎不受约束的权力。我国宪法对于私有财产权与公有财产权实行不平等保护,只规定了纳税人义务内容而没有规定权利内容,导致纳税人权益无从得到切实保障。税收立宪的价值就在于通过限制国家征税权来保障人权并实现宪政。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宪法关于宪法实施监督的规定,表明我国已经建立违宪审查制度。规范意义上,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似乎已经完善,但制度层面上存在一系列的缺陷:违宪审查主体不当,违宪审查权与宪法解释权存在矛盾,审查内容范围狭窄,违宪审查程序缺失,审查结果缺少强制性,违宪审查制度难以实施等。这些缺陷导致整个违宪审查体系未能运作起来,宪法监督基本上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5.
财产是宪法上的基本概念,财产征用与宪法具有高度的亲和性。通过财产征用的宪法比较,我们可以了解我国财产征用的宪法缺失和国外可资借鉴的制度建设,从而对我国财产征用进行宪法层面的重构。一、财产征用的宪法解读财产是自由的基本要素,也是宪法上的基本概念。自从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开始,当时的思想家们就将财产、生命、自由视为三大基本人权。在洛克的眼中,财产甚至具有对抗世人的绝对性,财产不仅仅是物质财富,而且是权利的象征,也即财产在现代民主法制社会中具有至上的地位。作为保护人权、调整基本社会关系的大法——宪法,保护财产所有者…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与“宪法至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价值内核和价值本源 ,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核心在于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至上意味着宪法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从宪法的核心价值看 ,以人为本与宪法至上是契合的。法律文化传统中“宪法至上”思想和人文精神的缺失 ,公众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对宪法至上理解上的偏差 ,对“以人为本”认识的混乱和滥用因素是二者产生隔膜的根源。其冲突通过明确人权的界限 ,限制政府权力来协调。  相似文献   

7.
张建华 《前沿》2010,(2):96-98
散见于其他法律法规中的纳税人知情权是税收中纳税人的其中一项重要权利,虽然我国宪法中并没有明文的规定,也依然是有其存在的宪法基础的。我国相关法律虽就纳税人知情权做了一些规定,但既不全面也不具体,尤其是对如何保障纳税人的知情权缺乏规定。故完善纳税人知情权的保障非常必要,除了完善一系列制度外,还应该强调从宪法高度确保纳税人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8.
李志明  胡蓉 《理论月刊》2005,(11):104-106
宪法的内在精神是保障人权。中国宪法2004年修正案确立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中国人权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然而,冷静地思考发现,宪法2004年修正案在许多相关制度的配套方面仍有缺失。  相似文献   

9.
论现代税收正义的宪政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现代税收与宪政的互动历史表明 ,税收作为人民主权的派生物 ,合宪性是其正义价值的逻辑基础。运用宪政原理解构的税收关系在本质上是依照社会契约产生的公法之债 ,它取之于民 ,用之于民 ,并通过宪法所确立的税收法律主义原则来保障其体现人民公意 ,实现人民公共欲望的正义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比较法视角通过对中国宪法文本有关权利的规定的考察,分析了中国宪法权利思想的一系列缺失及其产生的深层原因、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完善的建议.作者希望以本文为中国宪法诉讼制度的建立提供一点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比例原则起源于德国。近年来在世界各国得到不 同程度的实践。广义的比例原则包括适当性原则、必要性原 则和狭义的比例原则。其重点是对具体法益的衡量。在我 国,比例原则备受行政法学界重视,但是对该原则在宪法中 的运用却少有问津。本文旨在通过对该原则的简要介绍和 分析,论证这一行政法上的“帝王原则”为我国宪法所采用 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沈卫中 《桂海论丛》2004,20(3):92-94
财产征用历来被视为重大宪法问题。我国现行宪法对财产征用制度的规定,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和宪法理论与实践不发达的影响,存在重大缺陷:征用概念要件缺失;何为“公共利益”尚无明确界定;征用范围过于狭窄;没有补偿原则的外在限制。这些缺陷严重影响了对财产权的限制和保护。必须通过进一步修改宪法和实现宪政民主予以克服。  相似文献   

13.
平等原则实现的是男女平等权形式上的平等,差别原则实现的是男女平等权实质上的平等。我国应当在宪法中明确禁止歧视原则,确立合理差别原则,并对女性平等权提供宪法救济。  相似文献   

14.
我国宪法修正案第十八条规定 ,在宪法序言中增加“政治文明”的内容。从宪法原则与政治文明的联系看 ,政治文明的内容是宪法原则的体现 ,依法而治是政治文明的标志 ,依宪行事是政治文明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 ,我国市场经济中诸如证券市场上违规违法操作黑幕、企业利用虚假广告欺诈消费者等问题相当突出 ,严重损害了市场经济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践踏了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呼吁要回归宪法所赋于的本位 :“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向人民提供人民应拥有的“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16.
从政治因素入手剖析1787年美国宪法制订的历程,能够从本质上揭示独立后的美国联邦政府渴求联邦宪法的深层原因。尽管制宪会议争论非常激烈,方案的分歧也很明显,但克服联邦内部混乱,消除各自为政的政治局面,建立一种新的政治制度,确保国家政治稳定,成为制订联邦宪法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权利宪法保障之缺失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中国宪法发展的历程来看,国家非常重视对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尊重、保护和实现。但现行宪法仍存在未将保障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确认为原则,对少数民族文化权利范围确认过窄,同时,对国家尊重、保护和实现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义务规定过少,也缺乏对少数民族文化权利进行有效救济的途径等。因此,需要将保障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确认为宪法原则,扩大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范围和国家尊重、保护和实现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义务范围,并完善违宪审查制度等。  相似文献   

18.
《人权》2017,(5)
Although the academic community still has some theoretical divergences on whether environmental rights should be a basic human right or a basic constitutional one, there are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countries including this right in their constitution. Based on the constitutions in 193 countries, this paper aims to examine the fundamental situation of incorporating environmental rights into a constitution. It has been concluded tha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s a right is written into a constitution in three aspects, namely, as a constitutional right, a civic duty, and a national policy, principle or social goal. Through summarizing these, this paper argues that including environmental rights in a country's constitution is the means by which all citizens shall enjoy a good, healthy, sustainable and harmonious environment suitable for their development, have timely and comprehensive access to reliable information about environment, participate in making public decisions related to the environment, and ask for legal remedies and compensation for any infringement on their environmental rights, or injury or damage to their environmental property. But even after environmental rights are incorporated into a constitution, there may b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difficulties in their implementation.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事责任评价的时间起点是犯罪的预备行为。我国刑法以处罚预备犯为原则,有助于严密刑事法网,将犯罪遏制在萌芽阶段,充分发挥刑法预防功能,但其与现行的犯罪构成理论相矛盾,与刑法谦抑精神相违,缺乏实践操作性。刑法第22 条已经名存实亡,成为一种无意义的重复规定,建议修改刑法时予以删除,同时将一些严重犯罪的预备行为规定为独立罪名。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立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榕 《桂海论丛》2007,23(1):87-89
尽管宪法确立了社会保障的法律地位,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立法严重滞后。文章阐述了加快农村社会保障立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针对现行立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立法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