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公司信用是公司履行义务的能力和行为的社会评价,其信用结构包括静态信用结构和动态信结构。静态信用结构包括:履行义务的能力、履行义务的意思、履行义务的行为、社会评价;动态信用结构包括:公司信用的开始、公司信用的变动、公司信用的结束。公司信用基础是公司资产,资产的范围包括:公司自有资产及他人为公司履行债务提供担保的资产。公司资产信用的理论基础就是公司独立人格理论及债的担保理论。  相似文献   

2.
从信用基础看我国公司法的资本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我国公司法的“资本信用”及法定资本制谈起,对比国外的立法与实践,指出我国公司法应完成由“资本信用”向“资产信用”的转变,且结合我国的国情有选择地引进授权资本制,并提出法律及相关配套制度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于2013年12月28日修改、2014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公司法》取消了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并将资本实缴登记制度改为认缴登记制,放宽了对公司设立的监管。这一做法降低了公司设立的公法限制,提高了民众的投资热情,也符合国际上的流行趋势。但发达国家放宽资本限制是建立在诸多配套的制度体系基础上的。我国《公司法》在引进国外的资本制度时,并没有引进国外与之相配套的先进的信用体系。如何在鼓励投资、维护股东利益的同时兼顾债权人的利益,在资本制度改革后,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在这些措施中,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4.
魏建  褚红丽 《思想战线》2007,33(2):51-58
一般认为公司资本制度具有两个功能:一是有效落实公司业务展开所需要的基础资本,二是借助公司注册资本保护债权人利益,但是世界范围内公司资本制度的发展却体现出逐渐放弃债权人保护功能的趋势。这个趋势背后的经济逻辑表明,债权人保护只是公司资本制度的虚假功能,追求股东创业成本最小化是其惟一的核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企业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和核心,企业的信用状况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鉴于我国目前市场信用体系不完善造成的信用秩序混乱,失信行为屡见不鲜的现状,本文拟以一人公司和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与现行公司法律制度分离与融合的原因为视角,比较分析两种企业法律制度在我国信用法律制度中暗合的根源,为两种企业法律制度找到他们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的商事信用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张雪娥 《求索》2011,(9):67-69
公司信用是公司履行或偿还债务的能力。保障公司信用的论争表现出内部性与外部性之争及资本效用论与资本无效论用之争二重维度。内部性保障机制是通过公司法自身的规则调整公司组织体内部利害关系人间的权利义务来保障债权,外部性保障机制是通过公司法外的规则调整公司整体与公司外部利害关系人间的权利义务来保障债权。资本效用论主张资本要素对公司信用的实现程度具有实质性作用。资本无效用论否认这一点。每重维度中均存在着非此即彼的偏激立场,这种立场是不妥的。承认内部性和外部性机制双重保护的功效,以及既不承认资本的“全能”效用又不否认资本一定效用的做法,有利于公司信用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地产业滑坡、股市重创、大型企业破产、贷款利率急剧下调等等一系列金融危机表征,使全球信用危机愈演愈烈,给债权人尤其金融债权人带来艰难处境。然而更为遗憾的是,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信用体制,信用立法滞后,因而使信用危机下债权的法律保护显得力不从心。  相似文献   

8.
政府信用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梳理与条陈政府信用内涵的基础上,对政府信用的构成要素进行了二级分解和阐释。政府信用的一级构成要素是制度信用、程序信用、权力信用、效率信用,各个一级构成要素又细分为多个二级要素。制度性质的正义性、制定的及时性和贯彻的实效性是制度信用的分解因;程序信用包括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政务信息的公开化、行政责任监督的民主化;权力信用分解为政府权限的“正位”、权力约束的法制化、权力威力的内化;服务和法治的行政管理理念、机构设置的合理化、办事规程的简化、承诺服务的细化是效率信用的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9.
我国《公司法》的多次修改与公司资本制度密切相关,使债权人利益保护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我国公司资本制度修改与域外公司资本制度改革有相同内容,适应了国际公司资本制度改革的趋势。应完善公司股东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的规定,完善股东的出资义务和信息服务体系法律规定,以保护交易安全和债权人利益。  相似文献   

10.
政府信用失范与政府信用建设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的基础 ,政府信用建设是社会信用建设的关键。政府信用失范包括信用缺失、信用贫困、信用滥用、信用危机等 ,并有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及其形成原因。政府信用建设的方向是建构道德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法治型政府、绩效型政府、制度型政府。政府信用是政治文明的要求与反应 ,是政府文明的主要维度。  相似文献   

11.
公司资本信用悖论命题下的解读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目前公司法学理与立法在频频质疑坚持"公司以资本为信"的观念成为主流的立法指引时,傅穹教授首次提出了公司资本信用悖论这一命题。通过对这一命题的解读,不难发现具有合理性。这一命题对传统的法定资本制和资本三原则的正当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质疑,也迫使学者对公司资本制的制度成因和理论假定进行反思和检验。  相似文献   

12.
浅论我国公司资本制度的完善——兼谈债权人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琼娥  李雪琴 《理论月刊》2003,(3):51-53,75
我国现行《公司法》,一方面执行的是极为严格的法定资本制度,另一方面,债权人的利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公司法设计的目标与现实出现了极大的反差。本文在考察国外公司法的基础上,从加强股东出资的约束机制、有效约束大股东与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完善董事责任制度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完善我国现行的公司资本制度,切实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信用本质上是一种产权关系。好的信用关系意味着交易的各方当事人对自己的资源有比较可靠、明晰的权利边界,并且,交易当事人能尊重彼此之间的权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信用缺失归根结底是与市场经济信用要求的制度缺乏有关,正是制度的缺乏给信用缺失留下了空间,因此,只有从制度建设入手,构建现代社会信用的制度前提,才能从根本上消减市场经济的信用缺失。  相似文献   

14.
政府信用,不但是一个观念层面的问题,更重要的还是一个制度层面的问题。培植政府信用,是兴业安邦之基,也是我国应对加入世贸组织新形势的一项基础工程。要强化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制度意识、信用意识;建立政府信用的评价、监督、调控的机制,实现政府信用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努力营造出不能失信和不敢失信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5.
政府信用内在地包含了诚信、公正、责任等伦理要素,从层次结构的角度看,政府信用的伦理内涵体现为三个方面:以公正、健全、有效的制度体系为核心的制度信用,以法治、民本、服务的权力运作为核心的组织信用,以及以廉洁、诚信、高效的行为准则为核心的行政人信用。  相似文献   

16.
周丽婷 《岭南学刊》2007,(4):51-53,78
政府信用是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是整个社会信用的核心。政府信用与政策执行的目的都是为了延续人民与政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统一的理论基础决定了两者具有共生的逻辑关系。针对当前程度不同地存在的公共政策执行中政府信用缺失情况,有必要从制度、政策、利益等多重视角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寻求在公共政策执行中建构政府信用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周梅  刘传哲 《求索》2013,(9):20-22
违约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是信用类债券面临的主要风险。信用价差被视为衡量信用风险水平的最重要指标。在控制市场风险的条件下,研究流动性因素与信用价差之间的动态关系不仅能够识别信用债券不同风险之间的相互关系,还能够解释信用价差变化的内在机理,为公司债信用风险控制提供借鉴。本文以公司违约结构模型为理论基础,采用能够较好刻画信用价差变化的El交易数据实证检验流动性变化与信用价差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流动性因素是导致信用价差变化的主导因素.利率因素与信用价差变化正向相关。而公司资产变化对信用价差变化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刘笑敏 《思想战线》2003,29(3):122-126
公司资本形成的法律保护制度对于公司、债权人以及股东的利益都具有重大意义,我国公司法律制度对此虽有规定,但存在疏漏,且缺乏可操作性。公司资本形成的法律保护制度的完善应从缴纳出资的原则和如何缴纳出资两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有助于中小企业的市场开拓 ,有助于中小企业融资 ,可以降低中小企业的交易成本 ,可以有效减少中小企业的交易风险。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社会信用管理立法建设滞后 ;信用中介机构不发达 ,执业不规范 ;信用意识未形成 ,信用需求不强烈 ;信用编码未统一 ,信用信息不能共享 ;中小企业自身信用管理未开展。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郑祺 《理论月刊》2004,(5):118-119
商事信用是对商事主体在经营活动中所具有的偿债能力和商业道德品质的综合评价及信赖。商事信用缺失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大桎梏。我国应以加快立法为手段,培育信用服务主体为中心,以失信惩戒机制为保障,来构建我国商事信用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