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母亲的菜园     
徐续红 《民主》2013,(8):54-56
母亲有两个菜园:一个在乡下,一个在城里。在湘乡龙洞乡,有一条长达千余米的石灰岩溶洞,传说很久以前洞内出了一条龙。"龙洞"确是藏龙卧虎之地,陈赓大将、谭政大将老家都在龙洞乡。这里离韶山也不远,只有几公里,我记得小时候和母亲上山砍柴,翻过山去,就到了韶山地界。母亲今年76岁。她本是大户人家的女儿,"民国二十六年正月初五卯时,出生在  相似文献   

2.
林丽琴 《慈善》2016,(2):37-38
我曾看过一个家教短片:一天,爸爸感觉有些头痛,吃完晚饭就回卧室休息去了。4岁的女儿在客厅里看电视,妈妈嘱咐女儿:"你去看看爸爸,关心他一下,可以吗?"女儿跑进卧室,不到2分钟就回到客厅继续看电视。妈妈问她:"你有关心过爸爸吗?"女儿头也不回,一边看电视,一边应付地说道:"有啊,我有看看爸爸的。"女儿聚精会神的样子让妈...  相似文献   

3.
有一则寓言很有意思,有一天,一只蝎子来到河边,想渡河到对岸去,可是蝎子不会游泳,就向青蛙求助,请青蛙将自己背过河去,青蛙执意不肯,说:"假如游到河中间,你蜇我一下,我不就没命了吗?"蝎子说:"是啊,那我自己不也没命了吗?"青蛙一想,有道理,蝎子他再狠毒,还不至于狠毒到害人又害己的地步吧,他也总得要命吧.就这样,青蛙驮着蝎子向对岸游去,就在游到河中间的时候,青蛙觉得自己脖子上被重重地蜇了一下,……在和蝎子一起沉到河底之前,青蛙问蝎子:"你怎么……"蝎子说:"我实在是忍不住了."  相似文献   

4.
《侨园》2017,(6)
正去年夏天,我飞到德国看望女儿、女婿和外孙。女儿一家住在法兰克福郊区的一个小镇上。我的外孙贝贝已经9岁了,从小在德国长大,他生活学习的环境怎样,这是我十分关心的。在法兰克福机场,一下飞机,我就见到了女儿一家。贝贝一见到我高兴地说:"外婆,您好!您一路辛苦了!"完全是一副大人说话的腔调。我想起两年前他和他妈妈一起回国来看我,一进屋,他就问:"外婆,您有什么事需要我做的吗?"这让我很欣慰。虽然外孙是个独生  相似文献   

5.
<正>连续几天,不断有朋友和同事打来电话,告诉我"喜讯":儿子哪天结婚,女儿哪天出嫁。我在外地女儿家住,不能如约参加朋友或同事儿女婚礼,接到"喜讯"之后,只好托人带上一份份子钱,或者向打来电话的人要微信号加好友,然后把"喜钱"转账给朋友或同事。有一年,我认真算了一下,婚丧嫁娶、  相似文献   

6.
《民主》2021,(5)
正今夜,繁星点点,我一边品尝自制的馨茶,一边聆听"高山流水"曲子……仿佛置身于无际的大海,静静地站在礁石上注视着遥远星空下的母亲。不知母亲的窗前是否有流星滑过?如果有,那滑过的流星就是我的眼睛,那流星滑过的轨迹就是我思念母亲的眼泪。  相似文献   

7.
张衍荣 《侨园》2013,(10):40-40
<正>北岳恒山在大同东南,其主峰玄武峰在山西浑源县境内,海拔2017米,比泰山还要高出近500米,由金龙峡东、西两峰组成,东为天峰岭,西名翠屏山。悬空寺就坐落在翠屏山上。它面对天峰岭,背倚翠屏山,上靠危崖,下临深谷,举目望去,如一排错落有致的空中楼阁贴在悬崖峭壁上。其惊险场面,谁见了都会为之捏把汗。在主峰山脚下,我见谷底立有一块巨石,上刻"壮观"二字,硕大鲜红,且字旁多出一"点",不禁驻足凝视。导游介绍说,那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对悬空寺的赞誉。何以旁边又多出一"点"呢?导游说,那是比壮观还要壮观的意思。相传诗人游览时,一时想不出更好的赞美词,便灵机一动,在"壮观"旁边加上一"点",以免留下终身遗憾。我不禁笑道,想不到诗仙也有词穷时呀!我紧随导游沿着陡峭的石阶向悬崖上攀爬。见悬空  相似文献   

8.
思想道德建设,根在良心。 汶川大地震中有一则感人的故事:2008年5月16日下午6点半,距汶川大地震发生已经100个小时,救援官兵从什邡县汉旺镇坍塌的废墟里抬出一位虚弱得已昏迷的受难者,名叫刘德云。人们吃惊地发现,他的左手腕上,歪歪扭扭地写着一句话:“我欠王老大3000元。”他告诉女儿:“如果出不来,手腕上那句话就是留给你的遗嘱。”一个突然遭到灭顶之灾的人,濒临死亡时留下的遗言竟是告诉子女替他归还欠债,可见欠债还钱的诚信已多么深地植于他的内心。  相似文献   

9.
跑出底线     
桃源  于多 《瞭望》2008,(25)
一个在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扔下自己的学生逃跑的教师,网民赠其外号范跑跑。据他宣称,除了自己女儿,即使是他的母亲被埋压,他也不会去救。他所追求和捍卫的价值,是正义和自由。  相似文献   

10.
唐春翔 《侨园》2013,(11):76-77
<正>家被抄1966年8月一天中午,和红卫兵战友又一次"横扫"完毕,我唱着"造反有理"兴冲冲蹦跳着回家。我家在一个大杂院北屋。一进院心蓦地提了起来:自家台阶上堆放着许多从屋里清出来的东西。小心翼翼地走进屋,屋里的情景使我目瞪口呆:墙上字画耷拉着,地上掘了几个坑,橱子移了位,床被掀翻了。一个高大魁梧的"红袖章",指挥着几个造反派在搜查,他是父亲单位的电工,姓徐。母亲蜷缩在墙角里,惊惶的眼睛里噙着泪水,紧搂着7岁的弟弟,弟弟瞪着惊恐的眼睛。这还了得,红卫兵的家居然被抄!我  相似文献   

11.
未来     
娄岩 《侨园》2012,(6):34
临回美国的最后一个晚上,我原本想和父母在一起,但朋友的一个电话又让我忘记了最后陪父母一个晚上的诺言.在送我回家的路上朋友问:"这次回国感觉如何?"我脱口而出的竟是"我仿佛完全忘记了在国外生活了十多年的事实."用我母亲的话说:"这孩子回国这么多天就没在家里吃过一顿饭."一个朋友更是调侃我道:"我就没看过一个像你这样从国外回来的人,比总理还忙的."  相似文献   

12.
《侨园》2014,(9):39-39
在很久很久以前,母亲抱着儿时的我坐在阳台上,等着父亲回家,母亲看着太阳升起的地方,眼神中带着一丝丝不知为何的忧愁,我问母亲:“你在看什么?”母亲回望我一眼,然后又望向太阳升起的地方,唇齿之间吐出一个宇:“家。”我满脸疑惑:“家不就是这吗?”“不,”母亲摇摇头,指向远方:“家在比那里还遥远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民主》2016,(8)
正不幸,也是人生的一道风景"一个诗人,应当把所有的东西,甚至包括不幸,视为对他的馈赠。"虽然身为陕西文化界名人,但我却有着难以名状的人生艰辛,我总是爱用中年失明的作家博尔赫斯这句话,来表达当下的心境与态度。我的经历,曾经让无数的人动容。患有严重阿尔茨海默症的母亲,已不认识自己的女儿,总将女儿当成母亲。  相似文献   

14.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有人问我:"如果这场地震发生在美国,也会死很多人吗?"我说:"不会。在美国,像汶川、北川自然条件这么恶劣的地方,可能压根儿就没几个人住。"而据报  相似文献   

15.
在最近的一次大会上,一位县委副书记含着眼泪讲了他最近的一段感受。中秋节回家的时候,他去亲切地问候母亲,但母亲却说了一句令他非常惊讶的话:“妈不盼别的,只盼你能平安退休。”“妈,我才30多岁呀,怎么就说退休?”老太太沉默了一会儿,才说:“你看电视上,有多少当官的都犯了事,我是怕你把握不住呀。”  相似文献   

16.
<正>方志敏写过一副对联,"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五物,松柏翠竹白梅兰",他把祖国比母亲,爱祖国的"佳山水",并用"松、柏、竹、梅、兰"为他的五个子女起了名字。方梅,是他唯一的女儿,也是目前方志敏唯一在世的子女。严冬出生的她,如梅一般,凌寒开放,顽强不屈。"我这一生不在乎别的,就在乎我的父亲"方梅出生在1932年,严酷的战争环境下,她一下生就与父母分离,被寄养在弋阳县一个山坳的农户家里。1935年8月6日,父亲方志敏英勇就义,时年36岁,方梅的母亲缪敏也因叛徒告密被捕入狱。这之前,方梅一共见过父母两次面,还都是在他  相似文献   

17.
《侨园》2017,(11)
正妈妈走了,整整一年了。就在去年的1月9日上午,我接到母亲所在的社区主任打来的电话:"你母亲出事了,快过来看看吧!"我急忙开车来到位于沈阳市兴隆堡的美国郡……只见妈妈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周围围着很多邻居。邻居对我说,你母亲走了三四天了,可能是心梗。因为平日里你母亲没有什么爱好,也不愿意跟谁接触,只是每天到广场上跳跳舞,邻居们发现有三四天没见到你妈妈了,而且你妈妈屋内的小狗每天叫个不停,大家都觉得奇怪,就到  相似文献   

18.
刘和芳之死     
楚东 《瞭望》2004,(52)
刘和芳:合肥市一位29岁的下岗女工,6岁女孩的母亲,离异。12月2日下午,自缢于自家房门。 死因:生活特困,虽苦苦挣扎仍未摆脱厄运而绝望。 生活状况特写:刘母称,7年来女儿在家里几乎天天吃咸菜饭;自杀当天锅里有一碗盐水煮萝卜;死前由于无钱交10多元的统一安装新水表费用,家中已断水一个多月;女儿上小学的500元是弟弟代缴的;7年没买过一件新衣服……  相似文献   

19.
正愁怨花前月下不相逢,恨生难从容。最是酒醒梦残时,星月皆朦胧。临窗目,此时穷。痴情何如,洁好不容易又把孩子哄睡着了,这才悄手悄脚地走出房间,轻轻带上房门,然后在客厅的沙发上坐了下来。桌子上的闹钟,叭哒叭哒敲打着洁原本就不平静的心房,只见洁眉头紧锁,一个人坐在那里一声不吭地发了会儿呆。她突然起身来到康的房门前,一边敲门,一边轻声说道:"康,出来一下,我有话和你谈。"  相似文献   

20.
《侨园》2017,(4)
正母亲离开我们已经许久了,但在我的手机里,依然保留着她的电话号码……每每看到这11个阿拉伯数字,就会想起母亲病危的那些日子,清晰如昨。每天早晨,我习惯在7:30分前到达母亲家去探望她。那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数九寒冬。母亲早已起床了,她早已习惯在这个时间等候我的到来,她把自己收拾得利利索索,虽然年过八旬,却一直保持着整洁的习惯。看到我进屋,母亲就从厨房里端来桂圆、栗子放在我面前。虽然我已年过不惑,但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