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瑞泽  张志红 《思想战线》2000,26(2):132-136
魏晋南北朝时期寡居女性有的受传统封建礼教的束缚和熏陶而不愿再婚,有的受先秦两汉以来寡妇再婚以及北朝少数民族婚姻开放风气的影响而再婚.由于受门阀等级内婚制约,再婚双方都较为重视对方门第.男姓再婚虽然在礼法方面有许多限制,但在实际生活中礼法限制则形同虚设,但也有受传统礼教观念影响较深的男子终身不再娶.  相似文献   

2.
四库馆臣的文学批评思想产生于纯粹的古典语境,体现了传统社会的主流观点,为我们反思现当代人的古代文学研究提供有益视角。魏晋南北朝文学在当下的研究语境中享有盛誉,却难以契合馆臣的文学趣味,因而在以馆臣为代表的传统士人眼中历史地位并不高,更不会被视为“自觉”的象征。研究中国古代文学要坚持本土文化立场,并在此基础上汲取外来文明之长,以促使古今话语对接。  相似文献   

3.
郭建勋  毛锦裙 《求索》2006,(10):165-168
魏晋南北朝对《楚辞》的接受是全方位的,人们不仅重视它,甚至把它当成“超逸”风神的象征;屈原作为一种人格范型,已通过民俗的方式深入人心,与他有关的地望和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对于《楚辞》这一经典性的文学作品,此时期的文人比两汉更看重它的抒情性和华美的艺术形式,他们有意识地选择《九歌》而非《离骚》作为仿效和学习的对象;《楚辞》作为一种先在的文学资源,依然是文人摹仿的对象,其句式、意象和语词被大量运用于诗赋作品中,并在与文体赋、乐府诗、骈文等各体文学的碰撞交融中,推动文学形式的发展,激活新型文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除延续了上古传说和历史故事题材之外,还兴起了佛教故事题材和纯文学作品题材。人物故事画借用了上古传说、历史故事和佛教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场景等,并使之更为具体形象、生动有趣,使故事的文学性和所寓示的教义更为显明。这一时期,画家以诗、赋、箴、颂等纯文学作品为题材作画已渐成风气,绘画与文学作品既紧密联系又相互补充,在流传上互相促进。魏晋南北朝绘画题材文学化的趋势,为中国文人画的产生、诗画的交融提供了条件,在绘画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龙新辉 《湖湘论坛》2005,18(1):49-50
乐府起源于汉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 ,文人乐府诗创作在内容上有所变化和创新 ,主要体现在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对战争、边塞题材的开拓 ,对人生的慨叹 ,对爱情的歌咏 ,对声色的近求 ,文人通过撰写乐府诗以抒情言志。  相似文献   

6.
史卉 《求索》2011,(2):180-182
杂传兴起于西汉末年,经东汉时期的发展,至魏晋南北朝达到鼎盛。魏晋南北朝虽然是历史上少有的思想解放时期,但文艺创作仍旧是以儒家思想为主要表现内容。究其原因,是因为儒家思想在此一时期社会意识形态中仍占统治地位,杂传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深受儒学思想的影响,而且不少杂传本身的创作目的也直接体现着儒学的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7.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两性关系呈现出较为自由开放的基本特征。皇室后宫淫乱、多后并立、官僚贵族狎妓成风、离婚再嫁普遍认同、女子自主择夫相当盛行等是其主要表现;原始婚俗遗风、及时行乐的时代风尚、"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玄学的流行与人性的自然诉求,是导致这一时代特征的基本而直接的动因。  相似文献   

8.
李金荣 《求索》2010,(1):163-165
魏晋南北朝之屈赋研究,主要包括文本训解和作品评论两大方面。本时期之屈赋训解,在词语训释方面多能补充或纠正王逸之疏失,在音义和专题研究等方面更有开拓性的贡献。本时期之屈赋批评,在批评角度、批评标准上已由汉代重视对于屈赋的政治功利和道德伦理评价,转向本时期重视对于屈赋的文学评价,重视对于屈赋文学精神和文学意义的揭示,加之他们有着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广阔的视野,所以他们对于屈赋的品鉴显得异常的精要。当然,传统儒家功利主义文学思想也部分地限制了他们对于屈赋的理解,而对屈原思想行为的冷落,甚至批评,也导致了他们在论及屈赋时很少关注屈赋文学精神的形成和艺术成就的取得与屈原个性、气质和人格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以分裂和动乱为主要特征的历史时期(达260多年),其社会福利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0.
邓雪峰 《前沿》2012,(18):147-148
魏晋南北朝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社会最为动荡,人民极其痛苦的时代.由于政局动荡和战乱兵燹,无疑使这一时期的经济和文化事业遭到严重的摧残,藏书事业自在其中.纸的生产技术的改善和使用的普及,不仅促进了藏书量和品种的增加,良好的藏书风尚也推动了文化的发展,使这一时期的文化出现了大融合的新景象.  相似文献   

11.
对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及其作品比较优劣高下并分别品级等次,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普遍运用的一种文艺批评方法。它的产生与先秦两汉以来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物品评风气有密切关系,在形式上则受到"九品官人"法的直接影响,但主要的原因还在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文艺创作的繁荣和品评鉴赏风气的盛行。《诗品》、《古画品录》及《书品》、《续画品》是"品第"批评法的代表,它们之间存在着前后承接、互相影响的关系,并对后世的文艺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王晓静 《求索》2010,(1):166-168
时间以永恒流逝的姿态与人的生命相对峙,人类对生命的终将消失怀着永恒的忧虑和恐惧,于是,时间话题就益显沉重。汉末以来,自然灾疫泛滥与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激发了人类对生命的终极关怀,开始了人作为单一个体的考察。志怪小说承载这一历史现实而孕生。志怪小说里虽然有着丰富的时间表达方式,其内容充斥着形形色色的非现实因素,但其主体仍然是现实生活着的富有实用理性精神的中国民众。所以,志怪作品也异常真实地凸显了民间文化里的生命智慧与情感。  相似文献   

13.
魏晋南北朝是“象”范畴实现从哲学范畴向美学和文论范畴转化的重要时期.陆机将玄学思潮中的言象意引入文艺学领域,从构思角度阐发三者之关联,触及到形象思维问题;而刘勰则鲜明提出“意象”观并与“物象”相区别,赋予“象”审美化品味,其“隐秀”说为“象”做出全新的界说;钟嵘以“滋味”、“直寻”论诗,要求诗人构象“即目会心”,并娴熟地以“意象”从事批评.此阶段山水、田园诗中的“兴感”以及创作中情与景的结合,均是对“象”的文学实践,这为批评家进行理论总结,提出范畴术语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弘明集》中的僧俗论辩文章 ,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文化冲突。这一时期的文章以尚气、华丽、骈俪著称 ,而论辩之文却呈现出典雅、清丽、疏畅的风格。  相似文献   

15.
对于“文化”,历代学人从不同角度多有精辟之论。本文通过对魏晋南北朝和唐朝胡汉文化冲突、碰撞及融合双向选择的考察 ,期能阐明文化的时代性这一特质  相似文献   

16.
袁晓莉 《新东方》2006,(9):60-64
麦积山石窟建造的时间约在姚秦。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麦积山开除常住地粮碑》中记:“麦积山为秦地林泉之冠,其古寺系历代敕建者,有碑碣可考,自姚秦至今一千三百余年矣,香火不绝。”可以看出麦积山始建于后秦时期(384-417年)相当于安帝司马德宗隆安至羲熙年间,仅晚于敦煌莫高窟。自后秦开始兴建麦积山石窟寺后,经过“六国共修”(前秦、后秦、西秦、北魏、西魏、北周),走向了鼎盛。麦积山石窟共有194窟,而现存北朝时期的石窟就占了一半以上,其中北魏洞窟74个,西魏洞窟16个,北周洞窟44个,基本上代表了麦积山石窟繁荣时期的艺术特征。麦积山…  相似文献   

17.
魏晋南北朝的思想文化成就辉煌,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许多思想文化史的重要课题受到学者们重视,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对60年来魏晋南北朝思想文化的研究阶段及研究成果作一总结概述,以期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18.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减灾政策与救荒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频繁,自然灾害频发,据有关资料统计:在这一时期的自然灾害中,地震116次,水灾83次、旱灾65次、风霜、雷电34次、虫害28次、疫疾65  相似文献   

19.
崔一楠 《求索》2011,(5):240-243
两晋南北朝的政治活动深受占星术的影响和支配,星占之辞既是决策时考虑的关键因素,也是政治斗争中的另类"武器"。帝王们常将其当作确立"天命"的重要工具,为改朝换代制造舆论,臣下也通过天象变化来劝诫君王,防止其权力过度膨胀。由于占星术对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亦存在不利影响,故各政权多对其进行严格控制,以便达到官方垄断的目的,此种即禁即用的双重政策贯穿于历朝历代。  相似文献   

20.
“天人合一”是中国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它在我们民族性中根深蒂固地沉淀着,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巨大,最显要处莫过于唐代以前的历史时期,影响主要有三方面:逆天不祥、指天而呼、天(神)人合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