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代中国,中华民族面临两大历史性课题——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成为中华民族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不懈奋斗的崇高目标和深层动力。围绕这一目标,思想学术界兴起了"师夷制夷"、"中体西用"、"保国"、"变法"、"三民主义"等变革思潮,这些思潮流派无不将振兴中华大业一步步向前推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回顾近代振兴中华思想的发展演进,可以看出历史所留下的宝贵经验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2.
在近代中国向西方"寻道图强"的变革思潮孕育和发展过程中,翻译成为思想启蒙的重要工具和寻求变革的政治策略。林则徐借助翻译打开了"开眼看世界"的窗口,魏源通过《海国图志》阐发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发出了近代变革思潮的先声;洋务派推动"采西学"、"制洋器",把"师夷制夷"的思想推向实践层面,从而推动近代变革思潮首先在"器物"层面开始发生。在这种一脉相承的变革思潮的孕育生成过程中,翻译始终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鸦片一役,惊醒了有识之士的天朝梦。遇"千年未有之强敌"、处"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中国,出路何在?"师夷长技以制夷"!借西洋坚船利炮挽天朝危局的呼声,与中外相安、十年无事的暂时稳定,汇成了19世纪后半期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契机。洋务运动成为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起点。甲午战争是对长达30年的洋务运动所做的一次总检验,但结  相似文献   

4.
正1946年8月8日,新华社记者仓夷和《晋察冀日报》记者肖殷接到北平军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发来的电报,让他们火速赴北平参加第25小组工作,采访调查安平镇发生的"艺军袭击美军"事件。电报立刻引起了新华社的高度重视。仓夷本人更是精神振奋。抗战中,仓夷亲身体会到不能与亲人团聚的分离之苦,也目睹了日本侵略战争带给中国人民的苦难。如今抗战胜利了,内战决不能再发生。中国共产党人怀着极大的和平诚意,派出代表团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在近代史上有四次较大的接触和交融。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经过“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变法维新和辛亥革命,发展到五四新文化运动,这时有人提出“全盘西化”论与新文化运动相对抗。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指明了中国革命的道路,“全盘西化”论归于破产,社会主义走向胜利。今天有人重弹“全盘西化”的老调,企图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回到资本主义社会去,这是历史的倒退。  相似文献   

6.
正19世纪下半叶,由于在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接连失利,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迫于列强压力,清政府规定今后将"夷人"改称"洋人","夷务"改叫"洋务"。设立总理衙门,管理一切对外事务。其对外政策,已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局部开放口岸,由奋起还击到避免开战,由伸张主权到割地赔款,由蔑视外国到学办洋务。  相似文献   

7.
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一方面要反对资本主义("制夷"),以实现民族独立解放,另一方面又要学习资本主义("师夷"),以反对封建主义,实现繁荣富强。"师夷"、"制夷"是中华民族遭遇资本主义的本能直觉;随着历史发展和马  相似文献   

8.
正【引用】"师夷长技以制夷"——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原文节选】"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海国图志》【原文释义】写作此书的目的是什么呢?答:为了利用西方列强之间的矛盾,使其自相攻伐;为了学习西方的礼仪,与其和谈、和议;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用以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  相似文献   

9.
胡振荣 《新湘评论》2023,(24):26-29
<正>走向现代化,这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为之不懈奋斗,从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孙中山的“建国方略”,“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开启了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10.
正渝东北的人一直称酿酒为"烤酒"。烤酒房过去叫"糟房",烤出的酒都在57度以上,名"烧酒""火酒""白酒""原酒"。自古渝东北一带乡民善酿,糟房遍及城乡。多种古籍记载,云阳在巴国时期就烤出一种"巴乡清"酒,秦昭王把它与黄金杯相提并论:"如果秦犯夷,输黄龙一双,夷犯秦输清酒一钟。"夷,指生活在三峡一代的巴人。后又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贵州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南部旅游区的龙头,荔波大力培育旅游产业带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助推县域经济提速转型,实现了百姓富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打开谷歌地球,沿北纬25度环视,除了海洋和沙漠外,在中国贵州南部有一处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喀斯特原始森林,被联合国组织的专家誉为"地球同纬度上最后一块绿宝石"。这块"绿宝石"就是荔波。160年前,"西南巨儒"郑珍初到荔波,便留下"莫作居夷寥落意,此间便恐是桃源"的咏叹。今天,怀揣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  相似文献   

12.
<正>龙场所悟之"道",从直接的内容看,不外是对格物致知之说的重新理解,而其深层的内涵则颇为复杂,主要包括了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和致知格物三个内容。居"夷"处困动心忍性明正德三年(1508),在中国西南边陲的贵州龙场驿,发生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上一件重大思想事件——龙场悟道,标志着阳明心学的诞生,阳明文化因此成为贵州"五大文化"之一。王阳明作为明朝士大夫阶层的一员,为什么会与贵州结下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3.
《求是》2014,(10)
<正>世界社会主义的500年,从1516年莫尔发表《乌托邦》这一社会主义思想源头开始,到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到俄国十月革命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率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发展,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过程。500年历史回顾,有利于深化对"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论断的认识;也有利于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大趋势的正确把握。邓小平同志说过:"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里,一是"必然代替"、一是"长过程发展",这两个关键词语揭示了世界历史发展的大势,深刻体现  相似文献   

14.
近代文化发展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一是近代文化发展的滥觞时期,这是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的第一个回合,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初步尝试;二是救亡图存拓荒播种时期。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已经触及到了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问题,但都未能找到中国文化发展的根本出路;三是“民主”、“科学”两面大旗把近代文化发展推向一个崭新阶段,文化发展发生了质的变化。中国近代文化发展开创的自觉追求先进思想的精神,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主义传统,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今天,仍应弘扬光大。  相似文献   

15.
挖掘圣君贤相的国家观智慧,古为今用,是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中国化的必然要求。"大一统"是汉武帝国家观的核心,包括主权统一、民族统一、疆域统一。为此他武征匈奴、文徕诸夷,实现军事统一;文用推恩、武诛叛国、"因俗而治",实现政治统一;"独尊儒术"、不黜百家,实现思想统一;最终实现主权统一、民族统一、疆域统一三大目标,奠定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基础。这对如何解决当前国家统一等难题及如何进行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求实》2014,(Z1)
<正>在社会主义与中国命运的价值关系上存在"救中国"和"发展中国"两大取向,建国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转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发展中国这一主线。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从邓小平同志强调"发展是硬道理",到江泽民同志指出"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再到胡锦涛同志提出"发展是第一要义",这条主线愈益清晰。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范畴。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新起点上,一方面,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经济社会发展处于难得的机遇期,经  相似文献   

17.
蒙曼 《廉政瞭望》2011,(22):57-57
隋文帝第一次实现了中国大范围内的多民族的统一,真正做到了地无分南北、人无分夷夏。只要看看隋文帝这个第一家庭就明白了。杨坚是汉人。他的皇后独孤伽罗则是鲜卑化了的匈奴人,这两个人的结合,就叫人无分夷夏。  相似文献   

18.
闽人对于中国近代海军的贡献,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概言之,闽人对于近代中国海军影响深远,功不可没。最为突出的、重要的贡献是一,先开风气,放眼西方,率先“师夷长技以制夷”,二,兴建了我国第一个近代造船基地,为建立中国近代化海军奠定了物质基础;三,兴办了我国第一所海军学堂,培养了大批海军将帅人才,为建立中国近代化海军提供了组织保证;四,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反对侵略、保卫祖国作出了重大牺牲。  相似文献   

19.
周颖 《学习月刊》2013,(13):53-54
20世纪头20年的清末民初时,积贫积弱的中国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派出了大量的留学生访欧、访美、访日,队伍庞大,数逾10万人,但这些留学生大部分选择回国,尤其是精英分子基本上全回来了。据1937年的《清华同学录》统计,当时学成归国的达98%。中国近代史那进步文明的一页,无不用浓重笔墨书写着他们的业绩。当时国家给予留学生的待遇远远高于国外,一些留学生在即将毕业时,就会接到出任国家政府高级官员或知名大学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确立奋斗目标、选择发展道路、谋划战略布局、制定战略步骤的过程中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初心和使命。从"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渐行渐近;从"中国式现代化"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与"四个全面"协同并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日趋完善;从"大三步"到"小三步"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再到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步骤愈加清晰具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