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士龙 《党课》2012,(20):102-107
她被普遍认为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她曾经被票选为100位影响世界的历史人物之一;她25岁登基,掌管王权45年,为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美丽聪慧,拥有数不清的追求者,却最终选择了孑然一身,孤独一生。  相似文献   

2.
冬日的早晨,天亮得总是特别晚。朱梦茹从温暖的被窝里爬出来,匆匆洗漱一番,便背上书包往学校赶。她曾是班里的生活委员,虽说为了不影响学习,班主任已经不让她任职了,但她还是保持着早早到校的习惯,每天为大家打扫好教室卫生,给同学们创造一个舒适清沽的学习环境。当问起她为什么要这么做时,她轻描淡写地说——这是她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洞庭湖清清,雪峰山巍巍。三湘大地无语作证:一位普通的苗族女共产党员,以她53年的生命历程,实现了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庄严誓言。她任劳任怨的优秀品质,廉洁自律的高尚情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永远地留在千千万万正踏上脱贫致富康庄大道的老少边穷地区各族群众的心中。她就是原湖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以工代赈办公室主任龙清秀。2001年6月25日,人事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追授龙清秀“模范公务员”荣誉称号。她的足迹踏遍全省贫困地区和洪涝灾害地区,每年下乡都在100天以上。指着耸立山间的国家以工代赈…  相似文献   

4.
很多人知道彭真,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夫人张洁清。以她的资质、德行、智慧和美貌,张洁清原本在很多地方都可以脱颖而出,但她却一直默默地生活在彭真的背后。作为彭真的妻子,她毫无怨言。但彭真却为此而叹惋不止。1997年2月23日彭真逝世前,曾对孩子们说:“你们的妈妈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她是个大学生,在工作上很有能力,是我耽误了她。”  相似文献   

5.
明眸 《廉政瞭望》2010,(13):56-57
在创作《抹黄》之前,砚清曾在某媒体任职。一次,他编发了一篇报道女贪官生活糜烂的稿子,没想到却引起官司,女贪官称媒体“抹黄”了她,最终还打赢了这场官司。砚清很不服气,萌发了写一部长篇小说的愿望,书名就叫《抹黄》,为媒体正名。  相似文献   

6.
很多人都知道彭真,却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夫人张洁清。以她的资质、德行、智慧和美貌.张洁清原本在很多地方都可以脱颖而出的.但她却一直默默地生活在彭真身后。作为彭真的妻子,她毫无怨言。为此,彭真生前,曾对孩子们说:“你们的妈妈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她是个大学生,在工作上很有能力,是我耽误了她.”  相似文献   

7.
“姜镇长对我们好亲哟,地震后帮我搭帐篷遮风雨,及时送来米面和清油,过年时还把我接到她家一起吃团年饭。她处处细心照顾我这个孤老婆子,就是有个亲生女儿也未必像她这样巴心巴肝哟!”夸起青川县乔庄镇副镇长、胜利社区党支部书记姜蓉,71岁的孤寡老人王世秀激动得老泪纵横。  相似文献   

8.
提起张士珍,天津人并不陌生,早在40年前,她就是赫赫有名的劳模了。这位以“拿菜一抓准,算账一口清”而闻名商业战线的普通售货员,曾经7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她推着车为双职工送货上门、坚持二十多年售菜车不停的事迹被拍成了电影,还被改编成相声。当我们在张士珍家里向她提起当初的那些感人事迹时,张士珍却淡然地说:“荣誉对我来说并不重要,我只知道:人民的劳模。就是要为人民服好务。”  相似文献   

9.
一纸录取通知书圆了长清女孩赵静静的大学梦。幸福时刻,赵静静最想把这个喜讯告诉一位检察官,一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圆梦人。她,就是济南市长清区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综合科科长孟红伟。  相似文献   

10.
在山西省左权县麻田镇清漳河畔,耸立着太行新闻烈士纪念碑,碑上镌刻着一位在1942年5月反“扫荡”中与敌枪战后跳崖殉国女战士的名字,她就是华北《新华日报》经理部秘书主任黄君江。黄君五,原名黄维枯,1912年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一个旧官僚家庭。她从小天资聪颖,勇敢刚烈。1927年,年仅15岁的黄君这在长沙投身于妇女革命运动,并参加了青年团。长沙“马日事变”后,她迅速离开长沙,夜渡洞庭湖,只身来到上海,进入启秀女中学习。她一边从事革命工作,一边学习。中学毕业后,考入复旦大学经济系,并于1930年前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1…  相似文献   

11.
石丽君 《奋斗》2005,(5):9-10
大海林林业局红星经营所苗圃被誉为全国最佳苗圃,220亩育苗田里生长着1200万株苗木.每年可提供300多万株造林种苗。在这里有一位杰出的女性,用自己20多年的心血和汗水浇着这块“森林调色板”,她就是苗圃主任、全国劳动模范姜淑清。  相似文献   

12.
刘滢 《党风与廉政》2000,(12):44-45
从女儿背起书包那一刻起,我知道女儿已开始走出我的视线越来越远。   不知是在什么地方,什么人说过的一句话突然横在眼前,原话已经记不清,大意是:尽可能地去握你孩子的小手,在他还未长大的时候。因为不久这双小手会挣脱你的大手,你再想握一下时已不太可能——孩子大了、飞了。   当我意识到这点,努力地再想攥紧那双小手时,孩子却执拗地用羊角辫提醒你:她已是个 7岁的识 280个汉字,知道 100以内加减法的一年级学生了,甚至她还是个小组长、卫生干事等等。   她的同学,她的老师开始和你共同拥有一个你生的女儿。   越来越…  相似文献   

13.
宋庆龄是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特殊地位的人物。她出生于晚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作为清政府选定的第一批"官费女生"留学美国。中华民国时期,她投身民主主义革命,由于是孙中山的夫人,她被尊为"国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她一直担任国家领导人,参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也走进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981年,她被授予国家名誉  相似文献   

14.
她把艰难与困苦化作记忆。把委屈与辛酸埋在心问。把汗水与泪水轻轻拭去,把苦累和伤痛放在一边。19年来,面对困难不低头.面对挫折不气馁,为建设文明城市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用女性的青春和汗水装扮着城市的容颜,多次获得西宁市、城北区城市管理先进工作者称号。2008年以来先后被授予青海省“巾帼建功”标兵称号、全国十佳“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她就是西宁城北区城市行政管理执法局服务科清掏工赵红霞。  相似文献   

15.
正"我唱晋察冀,山红水又清。山是那么红,水是那么清。如果有人问,请问好老人。这位好老人,好比一盏灯。战士给她火,火把灯点明。她又举起来,来照八路军……好老人叫啥?名叫戎冠秀。好老人住哪?家住下盘松……"著名诗人田间创作的《戎冠秀赞歌》,于朴实的诗句中,饱含着对"子弟兵母亲"戎冠秀的赞美和爱戴。一1896年,戎冠秀生于平山县杨树壕村。1910年,她14岁时嫁给平山县沙坪村李家为媳。在那个年代,穷人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分家的时候,她和丈夫李有只分  相似文献   

16.
正李淑清是沈阳市和平区望湖路小学的退休教师,今年76岁,家住沈阳市和平区南湖街道东大社区。本来退休工资足以保障她的生活,可几年前她不幸患上了血液病,用药开支大,而她的子女或因工作一般,或因没有工作,无法对她提供更多的帮助。这种境遇曾经让老人情绪低落,有时在窗前晒着太阳,便长吁短叹起来。近一两  相似文献   

17.
《清稗类钞》记载,慈禧太后经常召集诸王福晋、格格到宫里打麻将。特别是庆王的两个格格,更是常客。慈禧爱打麻将,因为她每打必赢,赢了自然心花怒放但慈禧每打必赢是有原因的,原来庆王的两个格格为讨慈禧欢心,暗中拜托站在慈禧背后观牌的两位宫女,看慈禧需要什么牌而向她们打手势,  相似文献   

18.
兰花,历来被人们称颂为“空谷幽兰”的花中君子。她的粗白根须裹着新鲜泥巴,细长绿叶如同朴素草茎,花苞隐藏在其中难以分辨,绽放的浅绿色花朵并不显眼。凑近细嗅,一股似有似无的淡淡馨香,令人心里澄明清透。在西宁市城北区马坊办事处幸福社区居民的心中,走到哪里就把爱心播撒到哪里的原社区党总支书记兼主任毛勤兰,就是一朵饱含真情、沁人心脾的兰花。  相似文献   

19.
秋瑾(字璿卿,又字竞雄,号鉴湖女侠)是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一位著名女英雄。她在短短的一生中,为了宣传革命,反对封建压迫,争取妇女解放,曾写下许多文学作品。她的作品反映了追求理想、不惜牺牲的浪漫主义精神,闪耀着爱国热情和革命思想的光辉。她的诗词,不仅代表了晚清进步诗歌的发展方向,而且具有她做为一个女革命家所独有的爽朗豪迈风格。  相似文献   

20.
正她是"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的遗孀,她曾帮助中国第一批自费留学生走出国门,曾开设比央视"百家讲坛"还早、规格还高的中关村大讲坛。没人能数得清,中科院的老科学家有多少是她的学生。在钱学森的追悼会上,有一条专门铺设的院士通道,她被"理所当然""舍我其谁"地请在这条道上,有人评价这个只有几十斤重的瘦小老太太"比院士还院士"。她就是李佩,被称作"中科院最美的玫瑰""中关村的明灯""年轻的老年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