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源于媒介和促进著作权交易的需要.延伸性集体管制度并非著作权利用制度,而是一种著作权限制制度,将其作为一种著作权利用制度植入著作权法中并不合适.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应该是市场经济主体,而非行政管理主体,我国现行法将其错误地定位为行政管理主体或类行政管理主体,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如果在这种制度环境中不加选择与判断,无条件地引入著作权延伸性集体管理制度,将会无限放大现行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的立法缺陷.著作权是私权,一般而言,只有在著作权人授权的前提之下,集体管理组织才有权管理其权利.在著作权权利限制制度之外所建立的著作权延伸性集体管理制度中集体管理组织没有正当的权力来源,该制度也不可能有好的运行效果.因此,在我国现阶段,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草案语境下的著作权延伸性集体管理制度应该缓行.  相似文献   

2.
追续权是著作权中的一项重要权利,其与艺术品及艺术品市场息息相关.很多西方国家已将其纳入到其著作权权利体系中.我国由于诸多原因,未将其纳入到著作权体系中.但随着我国艺术品市场的快速发展,著作权权保护水平的提高,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草案欲将其纳入.因此,对追续权的客体范围进行一定的探讨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著作权保护方面,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保护都比较严格、宽泛.但是针对我国国内目前对著作权的保护尤其是著作权中“一权多诉“却显示了其弊端.其在保护著作权人权利的同时,也存在着浪费国家司法资源等事宜.  相似文献   

4.
论著作权保护对象理论对抄袭认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作权保护对象问题是著作权学说最基本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在著作权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是否构成抄袭,直接决定于对著作权保护对象的认识.本文拟在这方面谈点看法.一、著作权保护对象理论与抄袭认定的关联性著作权保护对象是什么?当然是各类形式的作品,但作品是无形的,对其保护不会像保护有体物的所有权那样容易办到.更为复杂的是,法律提供著作权保护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鼓励作者的创作积极性,使之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另一方面还要发挥作品繁荣文化、丰富精神生活、启迪思想的作用.因此,作为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作品,法律对其所提供的保护本身就充满着矛盾.这种矛盾的焦点,就是著作权作为一种特殊的  相似文献   

5.
法国《知识产权法典》对著作权的刑法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凝  刘新魁 《知识产权》2008,18(2):79-84
法国是世界上比较重视对著作权保护的国家之一.特别在对著作权的刑法保护方面,有其独到的特点.与其他国家不同,法国现行对著作权的刑法保护条款,主要规定在<知识产权法典>中.该法典设定了侵犯著作权以及邻接权的犯罪与刑罚.法国在刑法层面对著作权的保护,规定比较全面,制度也比较完善.法国在长期司法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对我国完善著作权方面的刑事立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论数字时代著作权间接侵权责任制度适用的有限性及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技术打破了传统著作权制度的内在平衡.为恢复著作权制度的内在平衡,著作权间接侵权责任制度被适用于数字环境并不断被扩张.尽管著作权间接侵权责任制度对恢复数字环境下著作权制度的内在平衡能发挥一定作用,但它的适用也暴露出了规则确定性较低、可预测性较差、经济效率偏低等缺陷,因此,其适用是有限的.为应对新技术发展,数字时代的著作权制度必须具有新的思路与立法范式.  相似文献   

7.
著作权合理使用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合理使用原则概述著作权中的“合理使用”是各国著作权制度中对著作权限制的一种主要的制度,其概念的提出是在美国Folsomv.Marsh一案中,后来在美国1976年著作权法中被法典化。合理使用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使用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的许可,也不必向其支付报酬。该制度典型地体现了著作权法保护作者和其他著作权人利益与促进信息广泛传播的双重目的。一方  相似文献   

8.
著作权客体即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是著作权存在及其边界的判断标准,构成著作权法的逻辑起点.著作权客体制度涉及作品的内涵(构成条件)、外延(保护范围)、种类及著作权对象的排除等问题,其范围的界定与标准的确立,构成著作权法的基础.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需要借鉴国际著作权保护的成熟理论与经验,结合我国《著作权法》的实施现状,完善著作权客体制度.  相似文献   

9.
作为著作权权利限制方式之一的著作权强制许可使用制度,在限制权利滥用与促进文化传播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具有独特的行政强制性的著作权强制许可使用制度在我国目前的著作权法律体系中并未得到体现,然而,无论是从著作权国际立法的趋势与特点而言,还是我国社会自身的发展现状对该制度提出的需求——利用著作权强制许可使用制度来满足发展需要,弥补自身不足的角度而言,在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时引入该制度,完善我国的著作权法律体系都有其必要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刘文舒 《法制与社会》2012,(22):269-270
网络的发展与变化使得侵犯著作权的刑事犯罪导致的社会危害日益加重,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但是我国对其的刑法保护有较大的局限性.在当前的经济发展条件和司法环境下,要全面完善关于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立法,并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才能让著作权发挥其对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申请注册的商标不得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如果商标注册人与商标设计者为同一主体或者取得了商标设计者的授权,就不会产生著作权与商标权的权利冲突的问题;如果未经权利人许可,擅自将他人享有著作权的作品申请注册商标或者作为商标加以使用,就会造成与他人著作权的冲突.以著作权作为在先权利进行主张的,需要证明诉争商标与其所享有著作权的作品构成实质性相似,还要证明诉争商标注册人接触或者有可能接触到所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其中,在判断是否接触或可能接触时,需要结合作品的独创性、日常经验等因素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 著作权制度公认并已成熟的设计思路是将作者与传播者的权利分列保护,设立了著作权和邻接权.作者享有对原始作品的著作权,传播者对在传播中产生的演绎作品享有邻接权,可以禁止他人未经许可复制与传播.激励创作和传播的著作权制度使作者和传播者的利益在人类精神文明水准提高的同时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3.
杜伟 《知识产权》2013,(1):62-65,74
我国新近公布的《著作权法(修改草案)》中关于著作权集体管理向非会员权利人延伸的有关条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延伸性集体管理是非会员权利人经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行使权利的一种方式,其扩展了现有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代表性,有利于提高作品利用效率,节约作品交易成本,为著作权人的权益提供更有效的保护,并达到权利人、使用者与产业三者利益的平衡发展.因此,延伸性集体管理的法律属性、功能与价值取向,关乎延伸性集体管理制度在我国的适用、制度设计和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14.
论网络环境下期刊著作权的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立风 《法学论坛》2007,22(3):78-83
实践和理论研究中期刊著作权常常被忽视,网络环境下期刊著作权的侵犯问题与此不无关系.期刊著作权人以期刊整体为客体享有人身性与财产性著作权.期刊著作权不是双重主体,期刊社或期刊的主办单位是期刊著作权主体.当前互联网的发展使侵犯期刊著作权更加容易,给期刊著作权保护提出了挑战.在网络环境下保护期刊著作权,要解决好取证问题与诉讼的地域管辖问题,并确定包括网络服务商在内的责任人以及赔偿数额的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15.
2021年,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共受理著作权纠纷案件5109件,其中,一审著作权纠纷案件781件,二审著作权纠纷案件4328件.2021年共审结著作权纠纷案件4039件,其中,一审著作权纠纷案件760件,二审著作权纠纷案件3279件.在较好地完成整体著作权案件审判工作的同时,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理了一批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件,现...  相似文献   

16.
尹胜虎  樊珺 《法制与社会》2011,(36):273-274
目前,在音乐电视著作权中有两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一是音乐电视的法律性质问题,音乐电视权利主体的确定及权利内容的范围就由其决定.二是音乐电视的著作权许可使用收费问题.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并未对该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业界也没有相对统一的做法.本文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浅要探讨,并提出了音乐电视著作权的司法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7.
数字技术构建了国家精品课程数字化资源复杂的权利配置与行使关系.国家精品课程数字化资源著作权的行使主体包括著作权权利主体,也包括著作权的管理主体.国家精品课程数字化资源著作权的授权方式,应以国家精品课程著作权管理主体为主导模式.国家精品课程数字化资源著作权行使的利益机制,应保障著作权主体和相关贡献者的合法权益,并有利于信息资源的再创造,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8.
徐璐  吕国强 《科技与法律》2021,(2):76-85,94
侵犯著作权罪属于行为犯、情节犯.作为有自身特殊性的侵犯著作权罪存在犯罪未遂形态,但必须在修正后的"情节严重"前提下进行认定.侵犯著作权罪规制了四种可以对应于著作权法的实行行为:复制行为、发行行为、出租行为与信息网络传播行为.可以依据著作权法的理解来认定这四种实行行为的"着手"与"未得逞",从而认定其犯罪未遂形态.  相似文献   

19.
法律责任 侵犯他人著作权或者不履行、不恰当履行著作权合同都要承担法律责任。对于什么是侵权行为,发生侵权和违约的情况如何处理,著作权法第五章作了规定,现分述如下: 一、侵犯著作权的行为 侵犯著作权与侵犯有形财产权在性质上是一样的,但由于著作权是无形财产,因此侵犯著作权的表现形式与一般侵权有所不同,侵犯著作权不是侵犯作品载体的所有权,而是侵犯作者对其作品的“专有权利”,即精神权利和经济权利。比如,毁坏一张珍贵的画稿为一般的物权侵害,但如果把这张画擅自拿去印刷出版获得非法利益,就是侵犯著作权了。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著作权地域性为重点,论述了其演变过程,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提出,尽管著作权地域性源于各国仅依本国法保护著作权,但是在著作权国际公约出现后这一特性逐步减弱,且伴随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著作权的地域性也终将消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