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上海市社联资助、主办,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副院长王永杰副教授承办的2011年上海市学术专场之一:"司法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冲突与衡平"研讨会,于2011年11月5日在复旦大学举行。来自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社会科学院、华东政法大学,以及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等司法实务系统的专家学者们展开了系统研讨。研讨会分为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相关理论问题、具体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法学界和司法工作者在纠正“重实体、轻程序”现象的同时,产生了过分强调程序公正的倾向,并导致司法裁判不公现象的增多。从实证的角度看.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基础和前提.实体公正是程序公正的依归和检验标准,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是一致的,但有时也会产生冲突,这时,法官就要根据价值衡量来决定取舍,不能简单地一律程序公正优先.也不能把实体公正作为惟一的追求。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民事诉讼实务中要实现裁判的实体公正,必须在民事裁判结果中体现法律和情理的统一。以取得裁判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实现法律公正与社会主流正义观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徐秀红  邹世发 《人民论坛》2012,(36):140-141
在现代法治社会,量刑公正作为司法公正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以量刑公正之程序视角为切入点,详细阐述了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的"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的确立过程和改革进程,辩证的分析了其在我国现行的刑事审判程序中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合理的改善意见。  相似文献   

4.
论行政程序中的正当原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法律的正当程序作为一条重要的法治观念与宪法原则,起源于英国的"自然正义",光大在美国,传播于全球。注重程序公正日益成为现代法治国家共同的价值取向。在我国,由于受"重实体轻程序"观念的影响,程序意识相对落后,正当程序观念亦不发达。我国行政正当程序原则的应有之义包括公开、通知、听取意见、说明理由、回避、告知和禁止单方接触等原则。完善行政正当程序原则,才能使纠纷真正得以解决,从而实现实体公正。  相似文献   

5.
社会公正:公共政策价值的理性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艳 《理论月刊》2008,(4):135-137
公共政策应以社会公正作为根本的价值取向,追求程序公正的同时也应追求结果公正.然而我国在过去的几十年内.现代化的进程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条件下的公共政策偏离了社会发展的公正元素.正是因为这种偏离,我们在今天看到了中国的社会结构的畸形,看到了公共资源分配的不均,看到了弱势群体的更加弱势化,看到了基尼系数的逐渐变大.反思这一切.我们认为公共政策应向理性选择回归.  相似文献   

6.
弈棋的人都知道弈棋的“程序”,这些“程序”是棋赛公正的保证。破坏这些“程序”,例如,哪一方可以多走几步,一般说,都将必胜无疑,而另一方当然只能被“将死”。由此可见“程序公正”重要性之一斑。显然,“程序”是公正的卫士。没有“程序”,就没有公正;破坏“程序”,就会丧失公正。弈棋如此,万事皆如此;操生死、决存亡的司法工作,更是如此。但这些不过是浮泛肤浅的议论,阐释得较为精辟、深刻的还大有人在,法国大革命的著名领袖罗伯斯庇尔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在《革命法制和审判》中这样写道:刑事诉讼程序……是法律对于法官弱点和私欲所采…  相似文献   

7.
关于刑事诉讼中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之关系 ,各种观点互有争议 ,该问题不仅为诉讼理论问题 ,且关系到诉讼中人权保障、诉讼模式等一系列实质内容。但有些提法抛开法律文化背景与法制现状 ,一味强调程序优先或过分坚持实体优先 ,有失偏颇。本文试从实体公正、程序公正的历史渊源等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王保国 《前沿》2006,(12):163-165
程序公正是国家普遍依循的一项重要司法原则,注重程序公正,通过正当程序实现司法权威已成为现代法治国家的共同价值取向,针对当前司法实践中的若干有损司法权威的程序异化现象,坚持程序公正是实现司法权威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9.
吕平顺 《理论月刊》2001,(12):88-89
公正与效率是民事诉讼的两大价值目标.没有公正,就没有效率;没有效率,也谈不上公正.该文探讨了何谓公正,何谓效率,并通过对督促程序与证据制度的分析,阐述了公正与效率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
量刑建议权是公诉权的固有内核,亦是法律监督权的当然体现。当前,量刑建议制度的研究与践行已较为深入,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大量的指导性文件,为司法实践提供了基本的范式,也将量刑建议纳入我国量刑程序改革的具体步骤。但是由于既存的理论争议与实践障碍,量刑建议在具体施行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有必要基于实证分析的路径,以《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为依据,对量刑建议理论与经验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对量刑建议程序及配套制度进行进一步的构造,以促进其规范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