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集中体现了他的家族观念,奠定了他在家族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他对先祖文化的继承、对家族关系的理解基本出于儒家思想,因而随着《颜氏家训》一书在家族中影响的深入,这一家族最终成为历史悠久的儒学世家之一.  相似文献   

2.
3.
曾小梦 《求索》2007,(8):217-219
《礼记》作为一部礼学文献汇编,其中保存了大量的引《诗》例证。通过对《礼记·坊记》一文的引《诗》研究,可以看出《诗》的功能的扩展,它由政教工具、交际工具而演变为儒家阐发、论证其礼治思想的重要理论依据,同时也证明了《诗》的丰富意蕴是由其文本自身特征和读者的接受、解释过程共同造就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解释者不断“重铸”所赋予的。  相似文献   

4.
5.
2001年,四川人民出版社推出一部构思独特的《读懂领袖丛书》,赢得广大读者的青睐。丛书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邢贲思先生一开始就明确规定了丛书写作宗旨:“我们编撰《读懂马克思》、《读懂恩格斯》、《读懂列宁》、《读懂斯大林》、《读懂毛泽东》、《读懂邓小平》系列丛书,目的就是为广大读者特别是各级干部提供一个帮助他们弄懂弄通马克思主义的辅助性读物。”关于“读懂”二字,邢贲思先生解释说:“它不像过去出版过的一些读物,是对一些历史背景、名词概念、文章内容等进行诠释,而是力图从经典作家的革命实践和理论活动  相似文献   

6.
顾黔 《求索》2006,(11):183-184
本文从分析评议徐渭的札记《青藤山人路史》中的词语训释,看明代中后期阳明学盛行之时的学术风尚。本文认为该书体现了徐渭作为文学之士考稽的特色,显示了大写意画家徐渭笃实的一面。同时,也指出其训释考稽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新东方》2016,(6)
不少学者认为《庄子·天下》篇"道术"是一种把握宇宙人生的学问,或者是研究怎样实现人的精神超越境界的方法,即往往把"道术"当作探索"求道""得道"的某种方法途径来理解。审慎地考察,我们会发现"道术"属于以"道"之精神境界为宗旨,用"道"来指引社会人生因循自然、顺应天然的应用研究。"道术"应当是讨论"化道"之用的"用道之法",而不可能是"求道之术""得道之法";与之相应,"方术"则因为天下之人"各为所欲焉而以自为方"导致忽略甚至背弃"道"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8.
《了凡四训》是明朝时期袁了凡先生将自己一生的亲身经历、改变命运的心路历程写出来,作为教育他儿子成长、为人处世、改变命运的宝典,并被后世广为传颂。历史上不少伟大的政治家、教育家都极力推崇。清朝的曾国藩把《了凡四训》列为其子侄第一本必读的书,近代的胡适先生认为《了凡四训》是研究中国中古思想史的一部代表作,日本汉学家冈正笃先生则将《了凡四训》作为治国宝典推介给日本天皇及历任首相。  相似文献   

9.
谭学亮 《求索》2008,(9):188-190
“《长生殿》之祸”之所以发生,是因其在国恤期间演唱,具有一定的偶然性;而其风行海内并流传不朽,则是因其反映了历史真实,传导了时代的心声,并在根本上契合了历史与现实需要,体现了深刻的必然性。一部优秀作品的意义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10.
十六、十七世纪之交,莎士比亚剧作渐有严谨、肃杀的格调,作于1599年的《裘力斯·恺撒》即是一例。历史性与悲剧性是该剧的双重特质。在该剧中所体现出的:史实的严肃性与中世末期人文精神对实证与真理的呼唤,使莎氏能在充分满足上述条件的过程中展现其个人对历史的主观反思。而该剧的情节构架则是使莎氏的构思与赋意能胶着一处的主因。  相似文献   

11.
龚传星 《求索》2011,(5):244-246
《庄子·天下》对于先秦学术史的分疏乃是基于道、术分离这样一个基本观念。然而这个道、术分离的判断依然是一个需要被追问的话题。实际上道、术的对举乃是道术与方术的对举,而道术与方术的对举是"以物观之"的态度,此态度并不透彻。由此导致《庄子·天下》中存在道术为一,却又分离的困境。更为透彻的观念是以道观之。如"以道观之",则道术与方术并不存在对举现象,"以道观之",道、术为一,道在术中,对于学术史的梳理应当回到"以道观之"的观念,如此《庄子·天下》中所存困境即可化解。  相似文献   

12.
《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是马克思先后计划并写作的两部巨著。《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写作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出版均早于《资本论》的写作和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写作计划包含了《资本论》的内容,《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写作过程孕育了《资本论》。《资本论》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一般”相关内容演化发育的结果。《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续篇是《资本论》,《资本论》的“续篇”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册除“资本一般”篇外的其他篇和其他册。《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在写作计划、考察对象、逻辑行程、叙述风格和完成程度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政治经济学批判》不是《资本论》的“准备著作”或“手稿”,而是一部未完成的、比《资本论》内容更全面的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巨著。  相似文献   

13.
《默觚.学篇》是魏源青年时期的读书心得,集中体现了其修身治学思想。关于修身,魏源认为主要应从两方面下功夫:一是“从顺入”——“好仁”;一是“从逆入”——“恶不仁”。关于治学,魏源则从珍惜时间、活学活用、教学相长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强调。  相似文献   

14.
从生态的角度解读《管子·牧民》,可以看到管子执政治国的理念是出于对自然的尊敬、对人的自然需求和人文需要的充分认识。在此基础上,管仲强调了执政者必须有执政之道,必须顺应四时而施政;强调建构强大的区域性人文生态系统是治国执政的天然职责;提出要以人性为基础,实行先进的生态执政策略。  相似文献   

15.
季芳 《理论月刊》2008,(8):128-130
优秀的大众文化是具有兼容性与开拓性的。央视版《宝莲灯》的成功在于通过商业性与品位性的有机结合,发挥传统文化的特质共性,吸收主流文化的责任意识,融合精英文化的理性审美提升其人文底蕴。通过丰富美观的形象传达多种人生的况味,以表层的奇幻展示内在价值的必然,以生动缤纷的内容启迪大众思考事物的真正价值,追问人生的意义,应和着大众(尤其是青少年)娱乐的需要与提升自己的隐秘而神圣的渴望。自2005年首播以来一直保持着高收视率。  相似文献   

16.
现代报纸文艺副刊与文艺杂志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作为“四大副刊”之一,《民国日报·觉悟》在五四新文化的语境中不遗余力地推动新文化的普及和新文学建设,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保存了最原初的场景.从某种意义上说,回到《觉悟》也就回到了文学史的现场.  相似文献   

17.
马丽娟 《前沿》2013,(6):143-144
简·奥斯丁是18到19世纪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女作家,她的《傲慢与偏见》作为一部以描写日常平凡生活为素材,以爱情与婚姻作为探讨对象的浪漫主义小说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傲慢与偏见》通过对四个婚姻关系的具体描述,阐述了简·奥斯丁本人的婚姻观点,这种观点乃是凡是建立在只有爱情或只有财产的基础上的婚姻是得不到幸福的,只有爱情与财产融合起来才能组成一个美好的婚姻。作者这种反映当时英国社会择偶标准的婚姻价值观,在今天看来也有一定的道理和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林合华 《理论月刊》2007,(11):58-60
关于《礼记·乐记》人性论之性质问题,学界向来有两种不同的见解,即性善论和性可善可不善论。通过分析,不难看出上述两种观点的争论主要源于对"性"字的不同理解。《乐记》对人性的双重理解是可以统一的,这恰好体现了其人性论的深刻性。而通过将《乐记》的人性论置于儒家人性论的形成过程中来考察,可以更深入地把握其本身的性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唐超 《长江论坛》2019,(4):92-96
《墨子》在先秦时期作为同儒家一样的显学,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式微,这与其思想内在的矛盾性及论证的不严谨有关。"兼爱"是墨子的主要思想之一,本文首先通过博弈论的模型,对《兼爱·上》文本进行分析,论证其"兼爱"观与理性人假设的矛盾性;其次,从逻辑学出发,通过对《兼爱·上》中的观点进行分析,得出墨子的论证严密性不足,说服力不强,从而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兼爱"思想为何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20.
乐萍  熊欣 《求索》2013,(3):156-158
《心兽》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德国女作家赫塔·米勒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近乎诗性独白的叙事模式,呈现给读者一种极权统治下的恐惧氛围,建构了一种个人化的时代记忆,传达出作者的反抗精神及对自由的追求。正是作者为了抗拒遗忘的创作,以及小说中所包含的强烈政治性和对社会异化的深刻反思,使得《心兽》成为了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不朽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