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和西方经济增长理论,既有历史联系,也有着本质的区别。两者的分歧体现在对经济增长的本源、动力、条件和结果作出了不同的解释,根源在于思想基础和方法论上的对立。当前,构建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经济增长理论,既要发展和完善马克思关于经济增长的基本原理,也要有选择地比较、借鉴和吸收西方经济增长理论中的一些技术性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2.
经济发展实践表明:经济环境越宽松、政府服务职能越完善、社会化服务程度越高、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就越快,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就越大。从贵州的实际出发,要加速非公有制经济数量扩张和质量的提高,需要正确估量贵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加快“三大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一、模型和变量的选取。经济增长理论表明,经济增长尤其是长期经济增长的源泉,一是资本、劳动、土地等要素投入数量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二是由于制度和技术进步等因素提高了生产效率,从而使得相同的要素投入获得了更大的产出。由此可以认为,外商直接投资的集聚效应也是通过这两种途径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我们将外商直接投资的集聚效应的内部因素进行分解:一方面外商直接投资通过要素投入数量的集聚对经济增长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外商直接投资通过要素质量或效率增进而  相似文献   

4.
中小企业成长与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一国经济增长的确需要一批赫赫有名的“寡占”企业,但同时也需要大量的卫星式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在安置就业、促进技术创新、加快金融改革和完善市场机制等方面有着大企业集团无法媲美的优势。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和中小企业的发展都到了关键时期。对此,需要以中小企业发展为主线,以剖析经济增长的要素供给为基石,从理论和实践上阐明现阶段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与中小企业成长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藏书体系数量质量二者“度”的平衡与协调,在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中缺乏深入研究,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也无模式沿袭,本文试图对数量质量的度,对“书——人——识”之间的关系作探讨。 一、数量与质量二者“度”的平衡与协调 藏书规模的大小,是图书馆存在的重要标志,适当的规模是图书馆工作的必要前提和条件。然而,我们往往只注重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而忽视质量的提高和效能的发挥。其实,图书馆是否能真正成为提供社会经济发展和全面进步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  相似文献   

6.
城市经济增长 ,作为整体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隶属于一般经济增长的 ,具有一般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 ,但它也有不同于一般经济而成为城市经济的特征。它不仅仅追求经济要素在数量上的增长 ,而且要有一种结构和质量上的飞越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经济法理论出发,初步分析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主要工业化国家在劳动关系法律制度领域发动和推展的“去管制”运动的过程,指出新的经济活动形式,即经济国际化的加剧发展是其根本原因。在我国当前急需完善相关劳动关系法律制度中,尤其需要重视和研究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8.
论低代价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国内外工业化史的回顾中,考察了经济增长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对西方的主要增长理论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共同缺陷是忽视了经济增长的代价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增长理论———低代价经济增长理论;并根据这个理论,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与代价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我国实现低代价增长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
社会科学本土化:反思、批判与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源于西方的社会科学理论不能(很好地)解释本土的实际状况,并不构成本土化研究的充分条件,因为理论与实际的“脱节”并不必然是对理论本身的证伪,而在文化意义的理解上寻求本土化研究的论据,其否定的就不仅仅是西方社会科学理论的普适性,更是完全否定了社会科学知识本身的客观性。本土化倡导者正是因为混淆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取向,挑取人文主义的论据与科学主义的结果,才使得本土化研究看似论证有力、前景广阔,但在同一研究层面上,支持本土化的理由,更多的只是反应了社会科学理论自身的不完善,尤其是对本土社会科学“不加批判地运用”、“粗暴地套用”以及投机、功利式研究的不满,它与本土化本身必要与否基本没有太大关联。  相似文献   

10.
宏观经济增长预期指标设立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我国首次采用宏观经济增长预期指标,是对宏观经济调控方式的一次重大改革和完善。它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客观需要,也有利于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为实现今年的预期增长目标,既要实事求是,防止定“高指标”、争“高速度”,又要千方百计保持适度增长,坚持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作为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硬核,“经济人”假设从形成起就不断受到“社会人”假设的反拨与挑战,促使经济学理论体系不断调整自己的保护带,推动整个经济学学科理论的发展。波兰尼的“嵌入”理论对“经济人”假设的批判是颠覆性的。为后来的学者建构以“社会人”假设为基础的经济社会学理论做好了铺垫。格兰诺维特等建立的新经济社会学首先把人视为“社会人”,再考察其置身其内的社会关系和制度空间。进而分析其经济行为的激励因素,对传统的理性选择、效用驱动的经济模型所提出的那些理论进行补充解释甚至是替代解释。这种基于相同研究对象而引起的学科交流和对话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追赶型经济增长理论:一种组织经济增长的新思路》一书自1995年7月第一次出版至今已经连续修订了5次,最近修订的第六版又已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正所谓:经典的理论是不会老的。尽管这本书已经出版十多年了,但经过作者钟阳胜同志的不断修改充实,今天拿起来研读仍然耳目一新、富有启迪。经济增长问题,一直是经济学家孜孜以求、不懈探讨的话题。亚当·斯密、马尔萨斯和大卫·李嘉图等西方古典经济学家,把对经济增长过程的分析作为自己理论的核心,悉心探究工业革命条件下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和规律,得出了“一部分社会产品的积累和投…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经济学流派中,新剑桥学派将研究的重点引入分配领域,着重从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上,研究了收入分配理论与经济增长理论。综述了新剑桥学派的收入分配理论,吸收其合理的思想;然后对照分析了我国收入分配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最后关于产权改革和三次分配分别给出了一些标本兼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社会契约论是西方近代著名的政治哲学理论,它阐明了国家或政府公权力的来源,说明了主权在民的思想(卢梭)。因此,它是现代民主政治的理论基础之一,也成为现代民选政治实践的范本。而中国政治哲学中虽有“君轻民贵”思想,但未能形成西方的权利转让学说,由于缺乏社会契约论的认同和对公权力来源的追问,因而导致官僚政治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改变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需求环境,对中国外向型、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和转换提出了迫切要求。西方新增长理论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作为整体来研究,通过模型说明人力资本、知识等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的自我积累、自我演进机制,不但适用于发达国家,也同样适用于发展中国家,所以在研究中国的增长方式转换时,可以通过对新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获得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6.
农村金融服务抑制的原因及对策——以武汉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汉市属于中部比较发达的省会城市,农村金融服务既有农村金融的一般性问题,也有自身的特点。本文利用金融发展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等理论研究武汉市农村金融服务抑制的原因,认为制约武汉市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以及实体经济缺乏资金盈利机会的经济因素所致,而根本原因是产权制度、保险制度、信用担保制度以及法律制度为核心的不合理的制度安排。由此得出从完善制度体系角度推动武汉市农村金融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我国法制的现代化,摒弃偏见,广泛借鉴吸收西方学者理论的合理成分是必须的。但前提是我们必须首先把握其理论的精神实质,从而做到取其“神”,而非用其“形”。就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而言.广为人道的“三权分立”理论实际上就仅是其“形”,而由“适应”与“抗争”两种精神构成的法的“适合性”精神才是其“神”,才是具有普遍适用意义的人类理性。因而,我国也应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构建自己的政治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8.
“十五”期间,以私营企业为主的上海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全面发展,对本市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作用与日俱增。与此同时,成长中的上海民营经济,在企业规模、成长方式、经营绩效等方面出现了分化调整迹象,数量众多但实力不强,活力充分但规范性不足,集聚倾向明显但产业链关系松散,都市特征显著但国际化程度低下,在财富创造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及产业能级方面,与其增长速度和发展规模尚不适应。为了促进上海民营经济在“十一五”期间有更大的发展,需要从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高度,以融入世界经济和全国经济的视角,又基于上海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的战略要求,客观评价民营经济在本市“十一五”期间的现实作用、潜在功能和特殊地位,分析研究以下重大问题:1、民营经济发展与上海经济增长、城市活力。2、民营经济发展与上海经济功能、产业结构。3、民营经济发展与上海科教兴市、产业能级。4、民营经济发展与上海体制改革、国资调整。5、民营经济发展与上海就业基础、社会事业。6、“十一五”期间上海民营经济发展的目标和产业重点。  相似文献   

19.
如何有效促进和强化科技创新对未来三十年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的支撑作用,是事关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基础性问题。本文从创新对经济增长“悖论”的重大现象入手,提炼出“基础研究悖论”、“基础研究陷阱”与“应用研究悖论”、“应用研究陷阱”典型问题,解析科技创新支撑一国经济中高速增长水平的可行路径,进而尝试归纳科技创新支撑—国经济中高速增长水平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情景下促进科技创新支撑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水平的主要路径与重点方向,并着重阐述了当前阻碍科技创新支撑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水平的主要问题,指出了今后推动科技创新支撑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水平的重点改革领域和政策举措。  相似文献   

20.
特警训练发展迅速,但其中的问题也很突出,特别是培养体系中缺乏自然科学理论的指导.运动人体科学理论的研究已经大大促进了体育的发展,因此将该理论引入特警人才的培养过程,对多角度提升警务搏击教学训练的科学性,完善“特警人才培养体系”警体教学训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