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中外历史来看,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发展变化,都离不开解放思想,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思想解放史.每一次社会大的发展进步,每一次社会制度的巨大变革,都是以人们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为先导的,解放思想成为引领和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2.
在近百年的中国近现代史上,发生过三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由此引发了三次历史性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巨变和进步,随之而产生的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成为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三座里程碑。他们的核心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维护中华民族的大团结,统一全中国,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全面振兴中华。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进步观是对西方近代以来形成的理性主义历史进步观的根本性变革,其变革的标志便在于改变了以往哲学家从抽象的人或直观的人角度来理解和阐释人类历史的进程。马克思在考察人类社会历史的进步历程和揭示进步的规律时,以现实的人当作他思考、探究社会历史之谜的前提和出发点。现实的人概念是马克思历史进步观中的最为核心的概念,只有通过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和把握,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马克思历史进步观的精神实质,并更好地把握其现实价值和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宏滨  ;赵锦辉 《求索》2007,(7):50-51
社会和谐与社会进步在理论上是统一的,在实践上也是双向互动的发展过程。从社会进步视角考究社会和谐,它是社会进步的重要特征、推动力量、追求目标和保障机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助于促进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5.
社会发展与历史进步是一个辨证运动的过程,也是一个经济与道德双向建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同历史时期的主体对未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势构筑不同的梦想,主体梦想产生各种激励力量,改变与超越现实,使社会发展历史进步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真正统一起来。梦想力量呼唤培育与扩充社会正能量,无论是主体指导思想所蕴藏的正能量、还是主体情感意志与道德所内涵的正能量,都是自内而外、自下而上助推梦想力量不竭的源泉。  相似文献   

6.
历史进步论,特别是唯物史观的历史进步论既面临一个正本清源的任务,又有一个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问题。历史进步论以承认历史进步的客观性为前提,历史进步的实质是人的发展与社会形态变革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奠定了唯物史观历史进步动力理论的基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观,是对唯物史观历史进步动力论的发展,不仅打开了我们关于历史进步动力系统的认识眼界,而且宣示了一种具有明显主体建构特征的历史动力观。  相似文献   

7.
从近代工业革命开始的社会发展一方面提高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产生了环境的破坏和人类心灵的创伤。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矛盾引发了人们对价值观念的探索。发展的主体是从事劳动实践的人,实现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统一从客体方面表现为能够持续促进生产力的提高,从主体方面表现为适应人的全面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通过社会主义的劳动建设和谐社会是当前社会进步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8.
<正>德先生与赛先生是20世纪初叶中国人对现代世界历史最深刻最简洁的总结,认为这是实现民富国强的最基本要素。话虽精辟,但落实下来却远非易事。专制制度固然与这二位"先生"无缘,但有了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就能自动接踵而至吗?今天,世界上可能无人不知科学的重要性。没有科学,不但不会有以太空技术为标志的人类文明,不会有全球性的快捷与方便,恐怕连70亿人口也难以养活。科学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是技术进步的源泉,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基石。科学的确太重要了!世界有  相似文献   

9.
历史从来没有截然的进步与反进步的运动现象。工业文明发展方式不但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变革和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而且也导致了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思想文化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和文明进步,但这种文明进步都是以"问题为导向",都是付出沉重代价后获得的。对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而言,理想主义与悲观主义、现实主义与虚无主义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形而上学,唯有历史辩证法才能超越世俗的迷雾,而达到在代价中开辟进步之路的真理彼岸。人类文明形态进程依次是部落文明、农耕文明,再进入到工业文明。到目前止,虽然工业文明占据主导地位,然而,生态文明的曙光正大踏步向人类走来。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总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步,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体现,也是解决我国现阶段各种矛盾的途径。必须始终坚持发展不动摇。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是在扬弃黑格尔唯心主义历史进步观基础上来阐释唯物主义历史进步观的,二者存在本质区别。在历史进步逻辑起点上,黑格尔确认"理性",马克思确认"生产力";在历史进步逻辑运行上,黑格尔确认"理性的狡计",马克思确认"线性进步逻辑";在历史进步终点上,黑格尔确认"绝对精神",马克思确认"共产主义"。通过三点对比分析,揭开马克思的历史进步观的内在逻辑规定:历史进步性只是从生产力出发推导出来的线性逻辑规定,由于这一线性逻辑规定合乎一个民族、一个文明体求生存谋发展的本质要求,彻底偏离出它逻辑规定的文明都成了死文明,那么,当下世界正在绽放的文明的历史都必然围绕它螺旋式上升运动。共产主义恰恰就是现实的历史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趋近线性逻辑规定的社会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2.
咸阳,中国著名古部之一,位于陕西省八百里秦川腹地,是秦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20世纪中叶,一所为千里之外的雪域高原培养人才的高等学府——西藏民族学院在此成立。在西藏现代文明的进程中,西藏民族学院被赋予了特殊的历史使命,它以富于想象力的方式开启了西藏高等教育的序幕。 西藏第一所高等学府诞生 西藏第一所高等学府的诞生和选址极富时代色彩。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原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宣告西藏和平解放。  相似文献   

13.
人类社会历史究竟是怎样的?"制度决定论"对此问题给出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回答。这个回答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对人类社会历史真相的揭示,认为人类社会的诞生、国家的起源、国家的异化和国家的复归,都是由制度决定的。其二是对人类社会历史真谛的澄明,认为整个社会历史的总规律是有什么样的制度,就有什么样的社会历史,当制度发生变化时,社会历史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由于制度是人的创造物,所以制度决定社会历史的实质乃是人决定。于是,社会历史的性质、主体、动因、动力、目的、过程、宿命、趋势和意义等基本问题亦能随之澄明。或许有人觉得仅凭三个普遍性的事实为前提,就推论出了人类社会历史的真相与逻辑,未免太过简单和轻率。但经说理可知,并不是把社会历史说简单了,而是人类的社会历史本来就不复杂。  相似文献   

14.
文化的价值定位不应总是从社会共性中去寻求,文化的价值也在于不同文化现象的独特性,通过比较独特性而体现个性文化的社会价值。落后的、劣势的文化存在都具有价值。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突现了这种文化的价值。社会进步需要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的推动,社会全面进步需要不同程度文化的补充。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促进各文化间的“和合”,推动社会进步。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对社会主体在社会发展遇到曲折时把握方向、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对社会进步进行历史考察和现实审视 ,可以得出 :代价付出是社会进步的手段和中介 ,它既带有客观必然性 ,又有主观人为性。我们的目的在于建构正确的代价意识 ,理顺社会进步与代价付出的辩证关系 ,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6.
社会进步代价的调控问题是社会进步代价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代价调控的可能及调控的程度与代价可否避免和实践主体的特质密切相关。而进行社会进步代价的调控既要注意解决好代价的支付方式、代价的承担及补偿等微观问题,也要注意把握住代价调控的实现条件,也就是在实现可持续发展进程中要时刻保持代价与创价的博弈均衡。  相似文献   

17.
陈华杰 《桂海论丛》2007,23(3):57-59
文章首先对创新实践的内涵和方式进行界定;接着阐述了社会进步是客体与主体相协调的整体性变革;客体方面的变革是社会进步的现实基础,而社会进步的核心内容则是主体的发展;最后从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创新实践推动着社会进步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8.
熊辉 《理论月刊》2007,(1):56-58
消费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永恒不变的主题,与人类社会进步相伴随的是人类对消费深度和广度的无止境追求,人类在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中不断创造和消费着各种相应的“美好”、“幸福”符号,正是这种符号促进了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可以说,人类进步的历史,是在维持人类生存的基础上追求“幸福”符号的历史;从本质意义上讲,现代社会不断增长的生产和消费的就是符号——已经超出生物学意义的代表着人类“美好”、“幸福”生活理念的符号。  相似文献   

19.
<正>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朽灵魂;创新,也是一个社会进步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不能创新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民族;一个缺乏创新的社会,也是难以挤身于人类文明社会之列的社会。自人类社会历史之演变发展,推进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伴随着猛烈的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多样化趋势,创新,更是成为决定一个民族或者社会,在未来世  相似文献   

20.
历史自信是中国共产党书写党的历史的前提。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表现在一直能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对待自己的历史,能客观认识、叙述和评价自己的历史进程,坚信自己历史方向、历史使命的正确性,坚持弘扬自己一贯的奋斗精神,充分肯定自己的历史成就、历史价值,不断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勇于善于修正自己的历史错误,不断进行自我革命。党的三个历史决议充分体现了这种历史自信,是党的高度历史自觉产生的历史成果,既是严谨的历史篇章,也是鼓舞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历史自信,以更高的历史自觉与更大的历史勇气开创未来的政治纲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