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3年初就读过由张聚昌、杨军等同志撰写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就业理论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一书。作者高屋建瓴的理论分析,大胆而鲜明的理论观点,使人耳目一新、受益非浅。作为一本研究就业理论的著作,《研究》无论从体系结构还是从内容上着都不乏新颖和独到之处。例如,该书首先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分散在他们大量著作中的关于劳动就业问题的理论观点进行了研究和汇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大陆的马列经典编辑事业成就斐然,先后编辑出版:《斯大林全集》13卷,《列宁全集》第1版39卷、第2版60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50卷、第2版30卷(计划70卷);《列宁选集》第1版、第2版、第3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版、第2版、第3版;22种单行本《马克思列宁主义文库》,25种单行本《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文库》;10卷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5卷本《列宁专题文集》。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以来,理论界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基本观点的学习和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进展。回顾60年的历史,结合中国社会的发展实际,60年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观点研究中发生了八个重大的主题转换。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以来,理论界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基本观点的学习和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进展。回顾60年的历史,结合中国社会的发展实际,60年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观点研究中发生了八个重大的主题转换。  相似文献   

5.
<正>去年底,《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0卷本)和《列宁专题文集》(5卷本)正式出版发行,这对于如何进一步学习好运用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推动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具有重大意义。为了使广大读者进一步了解该文集编译和修订情况,我们  相似文献   

6.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辩证方法”的论述 “辩证方法”这个概念,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评论黑格尔哲学时常用的一个概念。最早是恩格斯1859年在《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一文中提出来的,此后,马克思、列宁、斯大林都使用过这个概念。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中,有时把“辩证方法”简称为“方法”,也有时在“辩证方法”前面加上各种定语,使“辩证方法”具体化。例如,“消除一切教条东西的辩证方法”等。但其含义与“辩证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田改伟任主编、蔡亚志和林立公任副主编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民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下文简称《论民主》)为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问题提供了集中、全面而翔实的经典作家民主理论文本。该书的编纂有以下几个特点。一、集经典作家对于民主理论论述之大成《论民主》一书从卷帙浩繁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列宁全集》《斯大林选集》中摘录出来,共1014条目,60余万字。该书把经典作家对于民主的论述按照六个方面进行了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过程中撰写的文本,既包括公开发表的著作,也包括大量的手稿等.它具有独特的经典特性:科学性、实践性和开放性.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文本依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为之提供了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也是我们观察当今世界,思考时代问题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9.
国家管理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对这一问题的有关论述,有助于我们正确领会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精神实质,更好地指导我国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初步探讨。国家管理是社会管理的一种形式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一个基本观点,即国家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职能是通过国家机构所从事的国家活动来行使的,通常把这种国家活动称为国家管理  相似文献   

10.
《求知》2017,(1)
为了响应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号召,从本期开始,本刊设立"经典导读"栏目,从写作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等方面介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些经典文章或重要著作,以期帮助广大领导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著作有进一步深入的理解,在广大领导干部中积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本期发表的是中共天津市委党校科社教研部李玉洁博士的《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正>人物简介逄先知(1929—),山东胶州人,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历任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办公室毛泽东著作研究组副组长,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编审,全国党史研究会第二、三届副会长。中共十三大至十五大代表;第八、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参编《毛泽东选集》(第1—4卷)、《毛泽东文集》(第1—8卷)、《毛泽东著作选读》(新编本)、《毛泽东诗词集》、《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毛泽东外交文选》、《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邓小平文选》(第1—3卷)等。主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毛泽东年谱(1949—1976)》《毛泽东传(1949—1976)》。合著《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出版《逄先知文丛》。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9,(12)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从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矛盾出发,运用唯物史观揭示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狭隘性和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当代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研究学者特里·伊格尔顿在其著作《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中对当前西方反马克思主义的十大观点进行有力驳斥,为我们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崭新视角和有益启示。基于《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的文本分析《共产党宣言》经典文本发表170多年以来思想张力的基本特性,其高度的科学性、自觉的实践性、鲜明的阶级性是《共产党宣言》保持旺盛生命力和强大影响力的深刻理论特性。  相似文献   

13.
依靠无产阶级专政来保卫社会主义制度,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在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以及在它之前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共产主义原理》等著作中,虽然尚未使用“无产阶级专政”这一术语,但是都对无产阶级专政思想作了阐述。1848年欧洲革命以后,马克思总结了当时最典型的法国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在1850年写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中,明确使用了“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工人阶级专政”)概念。并且阐明,“这种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达到消灭  相似文献   

14.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斯大林同志,曾在一九一三年发表的不朽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著作——《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中,对民族这一基本概念作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定义,他指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斯大林全集》第2卷第294页)这是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全面地、系统地、科学地阐述民族这一人们共同体的几个基本特征。这篇光辉著作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列宁曾对这篇著作予以高度的评价,他说:“文章写得好极了。这是当前的重要问题”(《斯大林全集》第2卷,注释第一○三条》。一九二九年,斯大林又在《民族问题和列宁主义》一书中,重申了这一定义,并将第四特征更加完善地表述为:“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斯大林全集》第11卷,第286页)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宝库的丰富和发展,它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也有极为突出的实践意义,对我们今天搞好民族工作,仍然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罗文东,男,汉族,1967年12月出生于四川省射洪县。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马研系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基本观点研究"课题组主要成员。1985-1992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哲  相似文献   

16.
今年11月28日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诞辰一百八十周年,这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值得为之隆重纪念的日子。列宁说得好:“恩格斯的名字和生平,是每个工人都应该知道的。”《列宁全集》第1卷,第88-89页“恩格斯同马克思一样,都属于那种少见的和极少见的著作家,能做到每一巨著中的每一句话含义都极为深刻。”《列宁全集》第4卷,第176页“要正确评价马克思的观点,无疑必须熟悉他最亲密的同志和合作者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著作。不研读恩格斯的全部著作,就不可能理解马克思主义,也不可…  相似文献   

17.
黄裳 《瞭望》1984,(25)
二十多年前在杭州旧书店里买到一本残书,《双崖文集》。我是喜欢买残书的,有时只是为了收集一点雕版史料,有时也为了作者。这本破破烂烂的《双崖文集》的作者是“庐陵周忱恂如”。那时《十五贯》正在全国上演,周忱是戏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偶然看到他的文集,于是就买下来了。后来查书目,知道这书应有八卷,这一本是三、四两卷,只有全书的四分之一。不过都是黑口本(注),看样子大约刻于明天顺前后,是罕见的原刻本。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不应死啃书本,为研究而研究,为学问而学问,为著作而著作。马克思说:“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凡有幸能够献身于科学研究的人,自己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转引自《回忆马克思恩格斯》第68页)所以,把科学研究同伟大革命和建设事业密切结合起来,并为其服务,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之一。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历程中,吸取经典作家们在哲学科学研究实践中的有益的经验。这对我们今后的哲学研究,是会有莫大的裨益的。  相似文献   

19.
《理论视野》2005,(2):62-62
《人民日报》2005年1月21日刊登中央编译局研究员俞可平的文章说,立足当代实践,忠实于经典著作的原意,科学完整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基本观点;结合新的实际,通过理论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努力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20.
贯穿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王安琦,韩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领会和掌握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思想和理论观点,首先应该领会和掌握贯穿于这些战略思想和理论观点中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一、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