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得公开他人信息资料,不得攻击他人系统,网吧实行实名登记……日前,《徐州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经江苏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将于2009年6月1日起生效。该条例对计算机安全等级管理、保护措施、禁止性的行为、法律责任等,作出了详尽规定,特别是对近来社会广泛关注的“人肉搜索”,该条例明确说“不”,违者最高处罚5000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利用交通工具进行“碰瓷”犯罪的情况屡有发生。对于“碰瓷”犯罪行为的定性在理论界和司法实务领域都颇具争议。“碰瓷”在北京方言中的原意是故意与别人发生碰撞、摔物,借以讹诈他人的行为。近年来出现的“碰瓷”多是借助汽车故意与他人相撞,以讹诈他人财物的行为,对于此种犯罪的定罪理论界观点不一,各地司法机关的判例也不甚一致,争议较大。笔者认为根据不同情况,“碰瓷”行为可以构成以下犯罪: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是由1993年国务院发布的《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和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劳动法》确立的。劳动争议处理程序通常概括为“一调一裁两审”。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针对现行制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维持“一调一裁两审”基本程序不变的情况下,对局部程序进行了“手术”。作为一部专门处理劳动争议的程序法,一些新的变化应当引起劳动者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4.
“冒名”是指假冒他人署名发表自己作品的行为。对“冒名”问题,争议最激烈的就是该行为是否侵犯著作权法上的署名权。在笔者看来,认定“冒名”侵犯署名权并不妥当,而应认定为侵犯姓名权。  相似文献   

5.
尽管《浙江省物业管理条例》对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予以了诸多补充,但其仍存在一些不尽完善之处,而且存在一些与《物权法》不相一致之处。通过对浙江物管条例具体内容的详细梳理,可知该条例在“总则”、“业主、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前期物业管理”、“物业管理服务”、“物业使用与维护”、“法律责任”及条文设计等不同方面均存在一些不足,有必要依《物权法》及物业管理法理对其予以逐一修正完善。  相似文献   

6.
罗宁 《特区法坛》2002,(72):25-25
我们在审判实践中,对索取超出债务数额的非法拘禁行为如何适用法律发生争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第三款规定,为索取债务而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以非法拘禁罪处罚;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0)19号“关于对索取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拘禁他人行为如何定罪问题的解释”亦明确规定,对索取法律不予保  相似文献   

7.
“为他人谋取利益”在受贿罪中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为他人谋取利益”在受贿罪中的定位,理论界存在争议,也困惑着司法实践。重构受贿罪条文,以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作为受贿罪定性要件,把“为他人谋取利益”作为量刑情节,既增强了刑事立法的科学性,又符合刑法理论,更有利于打击和预防受贿犯罪。  相似文献   

8.
梁江涛 《江淮法治》2009,(17):48-48
日前,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对《北京市道路运输条例(草案)修改稿》进行二审,对备受争议的有偿拼车未予界定,但交通部门称有偿拼车仍属于“黑车”,将给予严格处罚,此番表态遭到市民的质疑。  相似文献   

9.
孙志云 《江淮法治》2011,(17):48-48
近日,珠海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珠海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根据《条例》,在机动车道行乞和驾驶人在车道上施舍均被列为禁止行为。严重者将面临50元罚款。此条消息引起了广泛争议,这一规定是否有违“以人为本”原则?立法的目的何在?在秩序与安全中应该如何取舍?本期“一家之言”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0.
劳动争议尤其是劳动争议中的工伤认定问题向来是司法过程中的难点,对于司法实践中对当事人证明内容相反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如何进行审核认定,劳动行政部门在工伤认定中的调查职责是不是必经程序,《工伤保险条例》中的“48小时内抢救无效死亡”这一工伤认定标准的具体适用等等问题无不体现出劳动争议的复杂性,本文即试图通过对本裳对此类问题进行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2月14日.我国域名注册管理机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新修订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域名争议解决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将于2006年3月17日起施行。与原争议解决办法相比,新《办法》修订案重点关注注册人权益保障问题,着重突出三点重大变化:一、限定了域名争议解决机构受理域名争议的范围.明确“所争议域名注册期限满两年的.域名争议解决机构不予受理”:二、限定了“恶意”认定的范围。“出售域名”不再被一概认定为“恶意”明确只有在“注册或者受让域名是为了向作为民事权益所有人的投诉人或其竞争对手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该域名,以获取不正当利益”时,才能被认定为“恶意”;三、明确了何种情况下域名持有者对域名享有合法权益,“被投诉人在接到争议解决机构送达的投诉书之前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表明其对该域名享有合法权益:(一)被投诉人在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过程中已善意地使用该域名或与该域名相对应的名称;(二)被投诉人虽未获得商品商标或有关服务商标.但所持有的域名已经获得一定的知名度;(三)被投诉人合理地使用或非商业性地合法使用该域名。不存在为获取商业利益而误导消费者的意图。”  相似文献   

12.
刑法389条一款规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从该条款可以看出,行贿人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是行贿罪的构成要件;与此相对应,刑法385条一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对行贿罪须具备“谋取不正当利益”为要件,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均有不同认识,而对受贿罪中的“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要件议论较少,笔者认为“为他人谋取利益”不应作为受贿罪成立的要件。因为,受贿罪巾“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规定,限制了检察机关对受贿犯罪的打击范围。  相似文献   

13.
未经许可而以他人商标来标示自己的商标或服务,是一般意义上的“商标假冒”,这种行为属于侵权,是没有争议的。而反过来,未经许可而撤、换他人注册商标,以使消费者对产品、服务来源,对生产者、提供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有关公积金“劫贫济富”、“沉睡着贬值”等争议一直不断。北京、上海、山东、广西、武汉等多个省市区都突破现有条例规定,放宽公积金提取标准,让曾被忽视的公积金“夹心层”成为“受益层”。然而这一改革本身亦有不足,还需更大力度破除公积金制度滞后的深层阻力,才能真正让公积金回归职工“利益共有”的初衷。  相似文献   

15.
一、诬告陷害罪的构成是否需要行为人主观上具备“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这一要件 这一问题在理论上尚存争议,有的学者认为,“尽管现行刑法对本罪的罪状作了包含‘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的要件,但在认定上不宜把本罪的主观要件仅仅局限在‘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的  相似文献   

16.
黄灵 《检察风云》2022,(17):40-41
<正>2022年7月21日,《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新消保条例”)经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并于2022年8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订是上海市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保法”),总结固化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多年来的有益探索和成功经验,积极回应该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的重要举措。修订后的新消保条例内容丰富,涵盖了消费者权利、经营者义务、国家保护、消费者组织、争议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17.
《法律与生活》2012,(3):45-45
2012年1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心理卫生条例》正式实施,该条例旨在“提高市民的健康水平”和“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方田 《法制与社会》2011,(13):86-86
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责任,让他人“顶包”的情况多发,对于肇事者这一行为如何定性在法律上存在争议,本文以此为视角,试探讨让人顶替行为是否可以单独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19.
吉法 《政府法制》2012,(31):32-32
近年来,吉林省长春市政府法制办坚持“以人为本,复议为民”的原则,认真贯彻行政复议法及其实施条例,积极创新行政复议审理方式,改进工作方法,有效解决行政争议,使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行政复议工作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第五十七条规定: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或者经手、管理国家财物的人员中的共产党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错误;第六十一条规定: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中的共产党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利益的,是受贿错误。上述两规定使用了:“非法占有”、“收受他人财物”的字眼,所有的法律、党纪方面的资料都解释为将公共财物、他人财物“据为己有”;这一点均无异议,但在如何理解“据为己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