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禹 《党史纵横》2002,(8):22-24
1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同刘志丹领导的红十五军团会师后不久,便在直罗镇打了一仗。这次战斗全歼了当时正在对陕甘苏区进行第三次进攻的敌五十九军的一九师又一个团。直罗镇战役后,毛泽东、周恩来、洛甫、博古、王稼祥等中央领导人汇聚陕西安定县瓦窑堡,1935年2月17日至25日,中央政治局在这里召开扩大会议,讨论政治形势和军事战略问题。会议决定红军立足陕北向东发展,扩大现有苏区,打通东进抗日的道路。瓦窑堡会议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把陕北红军组建成中国红军抗日先锋军,毛泽东任总政委,彭德怀任总司令。下编两个军团,即…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后,国民党蒋介石妄想把红军消灭在长征路上,多次对红军进行围追堵截。我中共中央领导人充分利用运动战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1935年11月,红军队伍抵达陕北。红军到了陕北后,党中央召开了会议,分析了当前国际和国内形势:日本已经由东北侵入华北,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为了民族抗日大计,党中央向国民党政府发出了共同抗日的呼声。在红军抵达陕北之  相似文献   

3.
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沿途遭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到达陕北后仅剩3万人,而且军队干部也损失颇大。为培养补充抗日军政干部,提高红军自身的战略技术水平,1936年6月1日,党中央在瓦窑堡建立了“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抗大”的前身)。6月21日,国民党第八  相似文献   

4.
胡国强 《党史文汇》2005,(12):22-25
一 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了二万五干里长征,胜利到达了陕北革命根据地.12月23日至25日,党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会议.会议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化,讨论并决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会后,立即组织了"东征部队",准备东渡黄河对日寇作战.1936年1月26日(即农历正月初三)"东征部队"由陕北子长县出发,挺进至清涧县高杰村的袁家沟一带,部队在这里休整了16天,并庄严发布了<东征宣言>.2月23日,红军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在政委毛泽东、总指挥彭德怀指挥下,渡过黄河,发起东征战役.毛泽东著名词作<沁园春·雪>就是部队在袁家沟期间写的.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从延安飞赴重庆与国民党举行和平谈判.谈判期间,毛泽东会见了柳亚子.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句",毛泽东于10月7日将9年前创作的这首<沁园春·雪>录赠给他.  相似文献   

5.
举世无双的“将军科”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仅剩3万人,干部也损失颇大。为培养补充抗日军政干部,提高红军自身的战略战术水平,1936年6月1日,党中央在瓦窑堡建立了"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抗大"的前身),随即迁至保安县城。在保安县城红...  相似文献   

6.
东征路上巧用兵 1935年12月24日,中央军委根据瓦窑堡会议精神确定以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和红二十八军组成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东征抗日,总司令员彭德怀,总政治委员毛泽东。中央军委要求各部队在42天内做好渡河东征的各项准备,待命进发。 当时,盘踞山西省的军阀阎锡山,把山西沿黄河的20余县划为“防共区”,将黄河东岸构成碉堡地带,企图阻挡红军东征抗日的去路。 黄河河宽流急,风大浪高,向称天险。  相似文献   

7.
六开展抗日统战的新任务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占领东北之后又囊括了冀东、察哈尔省,严重的民族危机激发了人民抗日的情绪。“一二·九”运动爆发,掀起了全国性的抗日救国高潮。另一方面,中央主力红军已经胜利地结束了震撼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于一九三五年底,中央红军进到陕北,与红二十五军会师,又挥戈渡黄河到山西太原。党中央发布了全民族团结抗日宣言,号召全国军民团结一致,枪口对外,共御外侮。但国民党反动派仍然是实行“抗日必  相似文献   

8.
这里所述的是抗战前夕,我红一军团政治部抗日战线部部长潘振武,与东北骑兵军和步兵第105师结成地下抗日统一战线的真实史事。1936年春,红军长征到陕北以后,国民党蒋介石趁我立足未稳,马上调兵遣将,包围我陕北根据地,妄图一举把红军主力消灭在西北荒原。为了打破国民党蒋介石的军事包围,党中央决定以红一军团为左路军,往甘肃、宁夏方向扩展,5月进抵宁夏清  相似文献   

9.
说起我党开办的“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无人不晓,但“抗大”的“将军科”却又鲜为人知了。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由于沿途被蒋介石的国民党军围追堵截,红军干部损失颇大。为培养补充抗日军政干部,提高红军自身的战略战术水平,1936年6月1日,党中央在瓦窑堡建立了“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抗大”的前身)。6月21日,国民党第八十六师高双成部突袭瓦窑堡,红大即随中央机关撤出瓦窑堡,迁至保安县城。红大召收的第一批学员,全部来自中央红军和十五军团,分为三个科,最引人注目的是第一科。第一科有学员3…  相似文献   

10.
6月1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创立1936年6月1日,为培养补充抗日军政干部,提高红军自身的战略技术水平,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在陕北瓦窑堡创立。1937年1月20日,红大随中央机关迁至延安,改称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1945年8月,随着抗战胜  相似文献   

11.
被称为红军铁甲旅的陆军第五十四集团军装甲某旅,前身是1933年10月由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马文瑞、王兆相领导创建的陕北神府红军。它是我军装甲兵序列中唯一的一支红军部队,也是历史上唯一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的陕北红军。从诞生之日起,这支部队就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始终成建制保留,创建的神府苏区一直牢牢掌握在我党手中,被毛泽东誉为党中央的抗日前哨。在革命战争年代,这支部队先后经历千余次战役战斗,有13个连队被授予荣誉称号,涌现出  相似文献   

12.
一九二七年我党发动的清涧起义、渭华起义和旬邑起义失败之后,陕西省委派刘志丹和谢子长到陕北开展武装斗争。一九三五年初先后建立了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和陕甘边(包括关中)、陕北(包括神府)两块革命根据地。陕北和陕甘宁边两块根据地幅员达到了北起长城,南至淳耀,西接环江,东临黄河的广大地区;在二十多个县内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游击区域扩大到陕北、陇东一带的三十余县。在当时,这是中国北方唯一的苏区。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党中央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把陕北苏区(包括陕北和陕甘)同新发展的区域统一,成立了中国工农民主政府西北办事处(即陕甘宁苏维埃政府或陕甘宁工农民主  相似文献   

13.
中央党校的前身是1933年3月13日创办于江西瑞金洋溪村的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由于当时条件限制,学校在中央苏区只办了一期。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党中央于1935年11月在瓦窑堡恢复了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改称中央党校。1947年3月党中央撤离  相似文献   

14.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完成了伟大的长征,胜利到达抗日前线的陕北革命根据地,这给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同年12月25日,党中央政治局召开了“瓦窑堡会议”,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对当时的形势作了深刻的分析,决定渡过黄河东征,组成以毛泽东为政委、彭德怀为总指挥的中罔人民红军抗日先锋队。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三五年一月七日,中央红军长征至贵州遵义。党中央于一月十五日至十七日在遵义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这就是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取得的伟大胜利,影响深远。一九四五年四月党中央《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遵义会议的历史作用,作出了英明正确的决议,说“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  相似文献   

16.
张祁锁 《党史文汇》2017,(12):55-56
正日军制造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不久,占领了京、津地区。为此,国共合作抗日,全民族抗战全面开始。经过长征到达陕北的中国共产党,在陕西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这一方针政策深得人心,受到全国各抗日阶级、党派和团体的热烈拥护。随即,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统率3个师挺进华北抗日。  相似文献   

17.
各位代表、同志们: 吉林省工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是进入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工会代表大会,也是一次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全面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的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省工会十大以来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的实践经验,确定全省工会未来五年的主要任务;选举产生新一届省总工会的领导机构;进一步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我省经济跨越式发展建功立业。现在,我代表省总工会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审议。  相似文献   

18.
▲逼蒋抗日 九一八事变后,在全国抗日反蒋怒潮一浪高过一浪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站在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立场上,开始积极谋求与国民党的合作,建立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在1935年的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就发表了<八一宣言>,号召消除内战,共同对外.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于1935年12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会议,作出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决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大策略,开始了党的路线、方针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孟兰英 《党课》2013,(23):120-121
“东征战役”前发出时代强音 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了陕北。刚刚在陕北站稳脚跟的中共中央召开了瓦窑堡会议。会后,立即组织了“东征部队”,准备东渡黄河对日寇作战。1936年1月26日,部队挺进至陕西省清涧县袁家沟一带进行休整并发布了《东征宣言》。2月23日,红军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在政委毛泽东、总指挥彭德怀指挥下渡过黄河,发起了“东征战役”。  相似文献   

20.
1936年冬,毛泽东、贺子珍夫妇随党中央机关从陕北瓦窑堡来到保安(今志丹县),住在小石山上一孔破旧的窑洞里.当时,我刚从红一军团调到陕北红军八十师三团团部任政治协理员兼党支部书记,因为驻地离保安不远,所以经常听到毛主席的消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