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炜 《理论学刊》2020,(3):25-31
文献资料表明,在毛泽东作为根据地领导人时,共产国际对他曾多次加以赞扬,评价颇高,对其带领队伍"上山"等举动也颇能容忍。毛泽东成为中共领袖之后,共产国际和斯大林鉴于其与共产国际路线保持了基本的一致,且能抓住时机壮大和发展党的力量,故而仍然比较满意。他们对毛泽东的不满主要发生在苏德战争爆发后。共产国际和斯大林把中共由于自己的实际困难而没有满足其出兵要求这一行为视为背叛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民族主义",且对整风运动期间把王明等党内教条主义者作为批判对象也颇为不满。  相似文献   

2.
1938年8月初,从莫斯科回到延安的王稼祥传达了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总书记季米特洛夫的指示:"中共中央内部应支持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王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不应争当领袖".季米特洛夫的这一指示实际上表明了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对中共领袖人选的态度.那么,共产国际和苏联领导人为什么明确表示支持毛泽东为中共领袖,而放弃曾经一度看好的王明呢?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爆发后,对如何在有利于苏联的前提下贯彻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苏共领导人斯大林一直有着种种担忧。1937年11月,王明被斯大林和共产国际派回中国。这位“钦差大臣”自恃有强硬的国际背景,根本不把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放在眼里,在主持长江局工作期间,王明目空一切,屡屡违反组织原则,擅自发号施令,公然与中共中央分庭抗礼。  相似文献   

4.
王明向共产国际状告毛泽东始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明是一个典型的教条主义者,他凭借共产国际背景而一跃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他把马列主义绝对化、把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虽然他在事实面前一再碰壁,但碰壁后,他仍心有所恃而坚持错误。在他的错误主张被否决后,他感到了失落,但他不是从失落中反省,而是纠缠于错误,责怪别人,暗中诋毁毛泽东,甚至向共产国际告状。  相似文献   

5.
1938年7月,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王稼祥回国。临行前,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与王稼祥和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任弼时进行了重要的谈话。据王稼祥回忆,季米特洛夫说:“应该告诉全党,要支持毛泽东同志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他是在实际斗争中锻炼出来的领袖。其他人如王明,就不要再争了。”这是共产国际第一次对中国共产党明确表示支持毛泽东为领袖。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瞿秋白,一生大起大落。他的经历和才华一度使他成为最受共产国际欢迎和重视的中国革命者。他是中国第一位赴苏俄采访的新闻记者;他协助共产国际代表,促成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他反对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八七会议"之后,成为了中国革命的掌舵人。然而,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之后,他却被迫退出中共中央政治局,屡遭王明一伙的打击和迫害,这一切,都与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刘峰  周利生 《党史文苑》2009,(11):11-12
1929年王明白苏联归国后,只是从事一般的宣传工作。但是王明借着共产国际反“立三路线”的浪潮,不断的写信对李立三、瞿秋白等中共领导人进行投诉,增加了其在共产国际领导人心目中的分量,被视为反“立三路线”英雄,也被认为是忠实于共产国际的,使共产国际决定重用王明等留苏学生。同时王明又借助了来夫的帮助,得以成为进入中共的领导人。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共产国际十月来信发出的历史背景及主要内容,可以说明十月来信对中共的策略指导确实发生了转变,转向了"以农村为中心"的方向上来;但这并不能说明是共产国际和苏联领导人最先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因为从这一理论的形成过程及时间上看,在十月来信和1930年5月斯大林与周恩来谈话之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就已初步形成了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9.
王明以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执行“左”倾冒险主义,以及在抗日战争时期执行右倾投降主义而闻名于世。与此同时,他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之一与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负责人,在这期间也作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对于他所作的一些工作,特别是他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提出和宣传,应该实事求是地加以肯定。王明在1945年4月20日写给任弼时请他阅转毛泽东并扩大的中共六届七中全会各位同志  相似文献   

10.
沈友军 《广东党史》2013,(10):46-49
在遵义会议之前,中国共产党领袖的产生与更替都是由共产国际指导和决定的,从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到王明都是如此。长征途中,党中央同共产国际的联系暂时断绝。遵义会议实质上罢免了博古的最高领导权,并选出了新领导人张闻天、毛泽东。这次领袖更替是中共独立自主进行的,实现了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更替方式的重大转折。  相似文献   

11.
朱佳木 《党的文献》2005,3(5):81-82
陈云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同时也是俄罗斯人民始终如一的真诚朋友.中国共产党是在共产国际和俄共(布)的帮助下成立起来的,曾经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因此,中国共产党的许多早期领导人都到过俄国,都与俄罗斯人民建立过深厚的友谊.陈云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初就是中共中央的领导成员,从那时起他就和俄国人有过交往.  相似文献   

12.
奎松 《党史纵横》2001,(8):11-14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共第一、第二号领导人毛泽东和刘少奇相继访问莫斯科.但是,这两次访问给两个人的印象却大相径庭.7月,刘少奇率团访苏,他很自然地在与斯大林的交谈中把自己摆在一个"学生"的地位,对斯大林的任何说法乃至自我批评,都采取十分谦逊的态度处之.  相似文献   

13.
抗战全面爆发后,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局面形成.对如何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斯大林一直有着种种担忧,于是,1937年11月王明被斯大林和共产国际派回中国.  相似文献   

14.
《世纪风采》2020,(4):F0004-F0004
张太雷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和青年运动卓越领导人,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他是中国共产党、中国青年团组织最早派往共产国际、青年共产国际的红色使者。他参加过党的第二至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是在共产国际的协助下建立的,在组织完善和经济支持方面给予了巨大的帮助,但其把中国共产党当成一个支部,插手中共斗争路线制定、领导人选择等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给中国革命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领导人正确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逐渐摆脱了共产国际的控制,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相似文献   

16.
1938年3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主任任弼时受党中央和毛泽东委托,乘飞机取道新疆赴苏联,前往共产国际完成一项重大历史使命。党中央和毛泽东派任弼时此行共产国际,还得从王明回国说起。1937年11月29日,共产国际派苏联专机送王明、康生回延安。在此之前,王明在共产国际呆了整整6年。由于共产国际远离中国革命实际,对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不太了解,王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得到斯大林和共产国际的高度信任。1931年10月,王  相似文献   

17.
王美芝 《党史文苑》2012,(17):50-54
对于李德是怎样来到中央苏区的,很多人撰文谈及,却莫衷一是。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是博古请来的,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是共产国际主动派来的,由此又派生出若干不同的论述。笔者认为,李德到中央苏区,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它与当时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的特定关系有关,与中共党内的思想认识、思维模式有关,与毛泽东遭受排斥和被剥夺军权有关,也与中共中央长期以来的主张有关。  相似文献   

18.
"九一八"事变后,王明起草一系列的"宣言""指示",发表了许多的"文章""谈话",阐释抗日主张。王明受共产国际影响较早提出"联蒋抗日"的主张,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同时,王明抗日主张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王明右倾投降主义路线,一度在党内造成思想上的混乱,严重影响了党的团结统一,给党的各项工作造成一定损失。王明的右倾投降主义遭到毛泽东等的坚决抵制,后在共产国际的支持下,中共中央克服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当时任弼时在共产国际,他为抵制王明的错误路线做了大量工作,为我党克服、消除王明右倾错误路线的影响,统一全党步调,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正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一个基本了解的人,大体上知道在中共党史上,王明是一个犯过右倾错误的"左"倾错误路线代表,是教条化理解和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更是一个"一度篡夺了中共领导权"的唯共产国际和苏联马首是瞻、几乎葬送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并最终"走向人民的对立面"、"投奔苏修"的反面人物。编写正面人物的年谱不需要拿捏多少政治尺度,只需(也是必须)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