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限制律师诉讼代理权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律师不是我国诉讼回避制度的直接适用主体。回避制度不应当适用于律师,而立法应当对律师的诉讼代理权作出限制性规定。与此相对应,诉讼法应当从四方面作出修改。  相似文献   

2.
行政诉讼是人民法院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对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与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之间的行政争议进行审理和解决的活动.在行政诉讼中,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其地位与诉前相比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不再是以管理者和支配者的身份出现,而是作为与原告诉讼地位完全平等  相似文献   

3.
行政诉讼的公益诉讼和客观诉讼问题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本文从行政法的角度对公益诉讼和客观诉讼的基本理念以及有代表性国家的相关经验做了简介,呼吁重视公益诉讼和客观诉讼,倡导在我国建立行政公诉制度。  相似文献   

4.
李俊玲 《法制与社会》2013,(10):134-135
起诉不停止执行原则,是行政救济制度中的一项特有原则,也是行政诉讼法中一项重要制度。本文以诉讼不停止执行的立论基础为切入点,分析不停止执行原则在司法和执法实践中的缺陷和不足之处,进而概括地提出在坚持诉讼不停止执行原则的基础上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5.
6.
随着对外开放的发展,自1987年在我国发生的首宗“海利轮诉温州港务监督”的涉外行政诉讼案件以来,各类涉外行政诉讼案正呈日益增多的趋势。《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虽然对外国人、无国籍人和外国组织在我国进行行政诉讼的问题作了专章规定,但这些规定只是原则性的规定,是不能满足和适应现实状况和未来发展要求的。本文试就外国人、无国籍人和外国组织作为行政诉讼参加人及其行政诉讼权利和义务的问题加以探讨。一、行政诉讼外方诉讼参加人  相似文献   

7.
对于因同一或同样的具体行政行为涉及许多人利益而致使一方当事人人数众多的行政案件,应采取何种手段进行诉讼,我国行政诉讼法及司法解释均未作出明确规定,同时在理论界也鲜见有人涉猎。法律规定的空白与理论探讨的欠缺势必带来实践中的困惑。笔者认为:涉及众多人利益...  相似文献   

8.
<正>行政诉讼是审查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诉讼制度,行政赔偿诉讼是确认违法具体行政行为是否承担赔偿责任的诉讼制度。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和《国家赔偿法》的规定,提起行政赔偿之诉可以单独提起,由赔偿义务机关先行处理;也可以在提起行政诉讼的同时,附带提起行政赔偿诉讼,由人民法院一并审理。这样,如何协调行政诉讼和行政赔偿诉讼的关系,及时、正确地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是当前行政审判实践中面临的一个课题。在此,笔者对行政诉讼和行政赔偿诉讼中衔接的几个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一、相对人超期未提起行政诉讼,而于诉讼期间届满后单独提起行政赔偿之诉,法院能否受理。有人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作出后,相对人没有通过复议或行政诉讼来确认该行为的合法性,此时,具体行政行为就已经发生了确定的效力。具有拘束力、确定力、执行力,其  相似文献   

9.
1999年 11月 24日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以下简称为新司法解释 )中第 26条第 2款之规定确定了行政诉讼领域的举证时限制度即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 10日内提交答辩状,并提供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被告不提供或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应当认定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行政诉讼举证时限制度的确立不仅有着纯诉讼法意义上的理论依据,而且还直接源自行政诉讼证据之特性。同时与行政诉讼相适应,其举证时限制度具有一系列的显著特点。   一、举证时限制度的含义 …  相似文献   

10.
行政诉讼中的审判权力与诉讼权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及行政诉讼法律关系,在以往的教材、论著中,多将其界定为权利、义务关系。仔细分析行政诉讼法律关系的构成,不难发现,其实际上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权力法律关系(即不同职能的国家权力之间在行政诉讼中所形成的权力分工与制约的法律关系);二是权利法律关系(指行政...  相似文献   

11.
行政诉讼与其它诉讼交叉现象研究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庭随着行政诉讼不断深入,不断推向社会各个角落,行政诉讼与其它诉讼的交叉现象越来越突出,成为目前行政诉讼中比较棘手的一个问题。最高人民法院至今对诉讼交叉现象还没有作出规范性操作规定,各地正循着自己的审...  相似文献   

12.
行政诉讼中对必要参加诉讼第三人的权利救济,虽然在修改前后的《行政诉讼法》及其相应司法解释中都有涉及,但是无论在实体还是在程序方面,均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不仅给必要参加诉讼第三人的权利救济带来一定的困难,也成为许多行政案件案结事未了,甚至行政案件申诉、上访、信访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行政诉讼必要参加诉讼第三人权利救济制度体系,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关注:必要参加诉讼第三人申请参加诉讼未获准,应当赋予其上诉权;没有申请参加诉讼,法院应当通知其参加;遗漏必要参加诉讼第三人的案件,二审法院并非一律发回重审;应赋予被遗漏的必要参加诉讼第三人提起再审之诉的权利;应当赋予必要参加诉讼第三人管辖异议权;必要参加诉讼第三人在终审前都可以参与诉讼程序;参照原被告举证责任完善必要参加诉讼第三人的举证责任制度;强化行政诉讼生效裁判执行中必要参加诉讼第三人的权利保障。  相似文献   

13.
晏辉 《知识产权》2004,14(6):38-40
一、案情简介 请求人甲公司于2002年7月30日向乙市知识产权局(以下简称市局)提出调处请求,诉丙公司侵犯了其专利号为zl01352054.7,名称为"出租车"的外观设计专利权.市局依法受理此案,并向被请求人丙公可下发答辩通知书等相关法律文书.丙公司答辩称该专利在申请日前已有其它城市公开使用过,应为无效专利,但未在答辩及该案调处期间向市局提供任何证据予以证明,也未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该专利无效的申请.市局于2002年9月18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11条第2款、第56条第2款、第57条第1款,<专利行政执法办法>第13条之规定,作出专利侵权纠纷处理决定:一、丙公司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将构成侵权的出租车更改色彩;二、本案调处费1000元人民币由丙公司承担.  相似文献   

14.
《北方法学》2021,(2):36-43
以往的研究对专利诉讼中停止侵害请求权行使的限制问题少有关注,这种研究思路容易导致错误的理论方向,矫枉过正与保护不力同样属于误区。停止侵害请求权行使受限有其立法层面和司法层面的原因。目前我国仅在司法解释中规定了停止侵害请求权行使的限制,具体内容仍有待明确和补充。司法适用中应当对属于弹性的概念"国家利益""公共利益"进行严格限定,要以利益指向的内容本身而非被诉侵权主体的性质作为判定标准。对于基于双方利益的考量限制行使停止侵害请求权的情形,同样应严格适用。  相似文献   

15.
如何确定行政诉讼第三人,在理论界和审判实践中争议的问题颇多。笔者认为,要正确认定行政诉讼第三人,必须解决必好以下两个问题。首先,要明确行政诉讼第三人的一般原理一是要明确设立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的意义。设立第三人,有利于实现诉的合并,简化诉讼程序,有助于人民法院查明案件事实,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避免在同一事件或同类事件上作出相互矛盾的判决,也有利于保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这就是设立第三人制度的目的。因此,要从这一点出发,来确  相似文献   

16.
"铱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在法治国家中,合理行政并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行政诉讼制度着重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合议制度在我国的审判制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基本运行机制是民主集中制,遵循少数服从多数规则,这种机制有利于防止司法专断,有利于更好地保障当事人利益,也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由于行政诉讼审理对象的特殊性,因此我国现行法律对行政诉讼中的合议制给予异乎寻常的关怀。这体现了对集体的信赖而对  相似文献   

18.
建立我国行政诉讼中的确认无效诉讼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我国已有确认行政行为无效的司法实践和关于确认无效判决的司法解释,但不能据此认为我国行政诉讼中已经建立了确认无效诉讼制度。要使确认无效判决真正具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必须在诉讼程序上使确认无效诉讼与一般的行政诉讼相分离:1·确认无效诉讼不受起诉期限的限制;2·确认无效诉讼应以行政确认程序为前置条件;3·在确认无效诉讼中原告负有举证责任。在确认无效诉讼与撤销诉讼的关系上,宜把确认无效诉讼看成撤销诉讼的补充诉讼类型。  相似文献   

19.
《行政诉讼法》总则第10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行政诉讼法》的具体条文关于检察监督的规定仅有一条,即第64条。该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根据这  相似文献   

20.
调解是我国民事诉讼中广泛运用的一项传统制度,享有"东方经验"的美誉。然而,我国《行政诉讼法》明确规定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随着法制的进步及完善,笔者认为,行政诉讼确立调解原则已不存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障碍,因此,我国行政诉讼应当确立符合我国现实情况的调解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