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涉检信访因其具有的权利救济功能而成为检察机关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的重要环节。就实证考察而言,现阶段涉检信访在总量、内容、形式等方面的特点反映出涉检信访过度承载“权利救济”功能的事实;就宪政国家而言,涉检信访超负荷的权利救济功能与程序公正、司法权威、规则统治之间存在冲突。因此,综合考察涉检信访运行的制度环境和既有的制度资源,通过弱化涉检信访的权利救济功能,重新确定其功能定位,不断提升其规范化程度,并确立司法救济的核心地位,可以不断完善涉检信访制度。  相似文献   

2.
黄丹  李军 《人民论坛》2014,(5):107-109
法治的最基本含义就是有权利必有救济,没有救济的权利不是权利。而对公民权利的最有力救济应是宪法救济。当前,公民基本权利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通过对公民信访权利保障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应通过制度化的设计安排,建构与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相适应的法律保障体系。这对于协调多元的社会利益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公民权利救济角度看我国信访制度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俊 《求索》2007,(6):47-49
我国信访制度在改革开放之后的主要功能是公民权利救济。2005年国务院颁布新的《信访条例》之后,我国信访制度对于公民权利救济起到了直接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我国信访制度还存在诸多缺陷,本文借鉴国外及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申诉专员制度的经验,提出了进一步改革信访制度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人民政坛》2014,(4):4-5
中央发布关于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意见 据新京报3月19日载,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意见》,要求实行诉讼与信访分离制度。把涉及民商事、行政、刑事等诉讼权利救济的信访事项从普通信访体制中分离出来,由政法机关依法处理。  相似文献   

5.
社区社会资本理论与当前中国信访制度运行具有相关性,“社区参与”、“家庭宗族”、“社区规范”、“社区价值”等因素对社区内的“民事纠纷发生水平”均有较为显著的负向影响;“社区参与”、“邻里互助”、“社区规范”对社区内的“权利救济需求水平”均有负向影响,而“民事纠纷”对“权利救济需求水平”则有正向影响.调整社区社会资本能够影响信访涉访纠纷的发生水平和信访权利救济需求水平,因此可以从培育社区社会资本着手解决信访问题.  相似文献   

6.
试论我国的信访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访是处理人民来信和接待人民来访的简称,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一种特殊的人权救济方式和制度。它经历了“革命信访”、“动员信访、”“拨乱反正信访”、“安定团结信访”、“维护稳定信访”多个演变阶段。目前我国的信访制度已经进入到了“法制信访”的阶段。不断增多的大规模的越级、重复信访、集体上访“洪峰”,成为了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和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研究和改进我国的信访制度,使信访工作适应新的形势需要,是各级信访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侧重以信访制度的改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公安研究》2011,(6):94-94
章彦英在《法学论坛》2011年第1期撰文认为,外在的制度性诱因和内在的观念性诱因促成了当下持续攀升的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此类信访不仅打破了司法救济的最终性,人治色彩浓厚,而且因处访机构众多、效率低下、处访程序失范、救济成本高昂等屡遭诟病。  相似文献   

8.
李红勃 《人权》2006,(2):24-27
一、人民信访制度的形成与变迁 人民信访制度是新中国政法传统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民主实现和权利救济机制。在1949年之后的不同历史时期,信访制度发挥了积极的政治、法律和社会作用,在新中国的法律发展史上扮演了活跃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论信访权的权利属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访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设计。人们对信访制度一直存在很大争议,使信访处于颇为尴尬的境地。如何看待信访,涉及对信访权利属性的认定。从公民基本权利的角度讲,信访权是公民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权利,它不仅是国务院信访条例和地方性信访条例所确认的法定权利,也是我国公民反复行使的一项现实权利,并且有宪法第四十一条作为其根本的依据;信访权所包含的各项内容实际上可概括为监督权和救济权两种权利。  相似文献   

10.
在行政化处置信访的大环境下,本应是公民对人民法院违法失职行为进行监督的涉诉信访,已演变为公民权利救济和纠纷解决的主要方式,面临着功能错位、司法公信力下降和信访量居高不下的困境.要使涉诉信访困境得以求解,必须在宪政制度框架内寻找产生涉诉信访困境的根源并加以审视和改革,通过修宪明确人民法院在国家机构中的地位,摆脱其地方化、...  相似文献   

11.
倪新兵 《岭南学刊》2012,(1):117-120
信访制度在我国具有公民政治参与和利益表达、实现权利救济和化解纠纷,充当着社会“安全阀”的重要功能。但现行信访制度却面临着较大的困境。为使我国的信访走出目前的困境,在宏观层面上,要加快建立规范的社会公众政治参与秩序;在中观层面上,要全面推进司法、行政救济和纠纷解决机制改革;在微观层面上,要加快推进法治导向的信访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2.
信访是政府沟通公民的一条特殊渠道,同时,又是公民参与政治,寻求司法和行政救济的有效通道,在转型期,发挥着越来越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它所面临的法理困境和现实困境,也使得信访制度成为人们关注和争议的焦点。当前因利益关系调整等因素引发的基层信访问题呈高发多发态势,如何更有效地推进基层信访体制改革,是实现经济转型、社会转型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事关基层稳定的全局性课题。  相似文献   

13.
涉诉信访的无序与失范带来"信访"不"信法"的恶果。探寻涉诉信访的理论基础与依据,其归属于人治范畴而与法治不合,同时又与司法终局性原则相悖而不具有正当性;考察涉诉信访的运作机理,其具有行政性的特征,且发挥着救济的功能,呈现异化倾向,急需矫正。  相似文献   

14.
一、信访制度的现实困境目前,有关信访权利与信访制度最直接、最主要的规范依据是国务院的行政法规——《信访条例》。限于立法主体的地位和性质,《条例》第二条所界定的信访仅包含了信访人对行政管辖内的事项向行政机关或其设置的信访工作机构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的内容。但从  相似文献   

15.
行政复议与信访作为行政救济制度,均为行政主体内部自我纠错的方式。其中行政复议是世界各国普遍采取的为行政管理相对人提供便捷、廉价解决行政纠纷的形式,在行政救济法律制度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信访则是中国特有的解决行政纠纷的机制,具有非程序性、不确定性和浓厚的人治色彩,缺乏法制的规范性。  相似文献   

16.
信访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参与和权利救济制度,但这一制度存在诸多缺陷,学者对信访制度的争论也很激烈,主张进行彻底的改革。笔者认为对信访制度的重构不能局限于对法治的简单的形式主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行政监察专员制度:信访制度的替代性制度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我国信访制度仍然面临许多矛盾和困境。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承担类似法外救济功能的行政监察专员制度以其独特的制度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推崇。借鉴发达国家的制度文明成果改革现行制度,是走出信访困境的现实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8.
彭京宜 《新东方》2006,(8):26-27
这里所说的行政救济制度,主要包括信访制度、行政复议制度、国家赔偿制度和行政诉讼制度等。我国现有的行政救济制度在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防止和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其显著功绩不可磨灭。但是  相似文献   

19.
信访制度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政治参与和权利救济制度,有着深刻的文化根源和现实基础,但因为长期积累形成的多方面问题,该项制度正深陷困境,存废之争越发激烈。本文在系统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全盘否定和取消论是不合理的,而应该通过功能再定位、制定信访法、建立统一的信访机构和信访监察员制度等途径,完善和创新信访制度,使之成为符合中国国情和依法治国理念的有效制度形式。  相似文献   

20.
橄榄型信访结构是指解决某地重大难缠信访问题的数量以省辖市信访机构为中心向上下两级信访机构逐级递减的信访机构构建模式.它紧扣信访这一中国特色的民意表达与利益救济的特点,彰显国家与省级信访机构的宏观监控职能,强化并突出省辖市信访机构在处理地方重大难缠的信访问题上的地位,既可以有效地解决信访问题,维护民众利益,又可以避免现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