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情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遵循的一种非正式制度和规范,人情来往满足了人们社会支持和情感需求。随着工业化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人情的内涵发生了些许变化,人情消费出现了泛化和异化的趋势。在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并进的转型社会中,全面认识和理解人情的内涵,分析人情消费的内在逻辑,探讨人情消费的演化趋势,进而提出相应对策,规范人情消费的路径,引导合理的人情消费。  相似文献   

2.
仪式性人情是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民俗现象,也是理解乡村社会的一个关键词。然而在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传统的人情理论无法解释人情的延续,以及村民愿意接受人情剥削、压榨的现象。通过分析湖北省Z村仪式性人情发现,发生在生命历程不同节点的仪式性人情具有差序格局的特征和不同的交往规则,并在人情实践过程中产生了人情债和人情味两种运作机制。前者通过人情中的“报”与“欠”、村民的理性算计、村庄的舆论促使人情往来保持在一种合理的范围之内,从而实现人际关系网络的重新界定与区分,以及社会关系的再生产;后者通过礼貌周到的待客之道、活动中的互助合作、情感的宣泄和表达,营造了浓厚的人情氛围,增加了村民之间的亲密情感。通过这两个机制,仪式性人情展现出情感与理性相结合的倾向,推动了仪式性人情活动机动、灵活地进行。  相似文献   

3.
腐败人情说     
王春 《廉政瞭望》2012,(7):20-21
2010年11月.湖南某大学举办了一场主题为“人情与腐败”的辩论会。在开篇立论阶段.正方一辩从官场、学术、商业等各个层面的腐败展开论述,认为过度泛滥的人情正无孔不人地渗透社会形态的各个领域.成为滋生腐败的蛀虫;而反方一辩则澄清了人情的概念,认为人情是人与人之间纯粹、美好、质朴的情感。而沦为“腐败幌子”的人情所附带的种种消极属性已然扭曲了人情的原貌。进入自由辩论环节,正方坚持反对过用人情.尤其打着人情的幌子行腐败之实;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决定了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从根本意义上说,共产党是最讲"人情"味的.但是,在目前的腐败现象中,不少腐败分子却正是在"人情关"前纷纷落马.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人情",值得每一名领导干部和伦理学研究者深思.  相似文献   

5.
浓浓人情关系下的反腐倡廉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社会是一个"人情关系"社会,人情关系与腐败问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情关系本是一种很正常的人际交往关系,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情关系日益被利益关系所左右,变得功利化、工具化、扭曲化。扭曲的人情关系成为腐败的合理外衣,这无疑助长了腐败之风,成为社会不良风气和贪污腐败滋生的温床。  相似文献   

6.
对于人类来说.人情的冷漠尤其群体性的冷漠,不但可怕,而且可悲;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而言,人情的冷漠尤其群体性的冷漠就是一道阻碍和谐的无形屏障.  相似文献   

7.
何谓人情?查《辞海》,乃"人之常情"、"人的感情"。历史上曾有多少文人墨客赞美人情!晃错《论贵粟疏》中说:"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王之道《桃园故人》中则说:"人情曷制春山好,山色不随春老。"古典名著《红楼梦》中也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然而,曾几何时,在许多地区",人情"发生了蜕变,无论形式还是内涵,都同过去的人情面目全非,今非昔比。有  相似文献   

8.
人情中国     
《廉政瞭望》2012,(4):14
人情本无罪,中国人历来重情义。但如今,功利、贪婪、投机……这些变异变质的人情让我们对这个社会人与人的观感越加沉重与复杂。要找回社会的和谐,首先要找回人们内心的和谐,让我们体会人情,还原人情,唤醒人情。  相似文献   

9.
许春华 《先锋队》2013,(12):24-25
人情往来,乃人之常情。人在情感的“驱动”下来来往往以体现温暖,无可厚非。然而,“上下五千年”后,我们国家培育出了一种“人情文化”,许多人将人情往来作为工作、生活的“润滑剂”。于是,潜规则也潜滋暗长,人情与礼物礼金(统称“礼金”)“勾搭成奸”了。这样,人情往来也就变了味变了质,“以礼代贿”以暗渡陈仓的方式招摇过市,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正转变成陌生人社会,人们行动的环境也呈现出熟人圈、混合圈和陌生人圈并存的状态。由于不同环境下的交易成本不同,行动主体在熟人圈中倾向于采用人情关系机制而在陌生人圈中采用市场机制,从而在中国社会形成了资源配置的“双规制”状态,但是这是一种过渡的状态。人情关系包括情感性部分、工具性部分和规范性部分,随着现实社会的转型,人情关系的现实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人情关系会逐渐褪去资源配置机制的色彩而情感性和规范性功能会保留下来。腐败的发生是因为外部势力带来了资源配置的干扰,并且这种势力缺乏有效的监管,导致了行动主体无法有效的通过人情关系机制和市场机制获得需要的资源。之所以容易将人情关系与腐败联系起来是因为,人情关系与腐败存在一些形式上的相似性,但在腐败发生的路径分析后认为,腐败与人情关系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并针对腐败治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别让春节变“春劫” 花钱如流水,春节变“春劫”,过年真不易。因过年而“叫苦不迭”,主要是因为人情压力山大。长辈、晚辈都要给红包,走亲戚要带礼品,同学聚会,请客吃饭……举手投足离不开人情二字。当然不能简单地给人情下一个“好”或“不好”的结论。重人情,尚礼仪,礼尚往来,传递情谊,本是我们一个淳朴的传统。然而,当人情变成了“债”,不见了人情只剩下“红包”的时候,又还有多少意义?  相似文献   

1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永恒话题,如何根治高校师资"进口"环节中的内部招聘、"萝卜招聘"等人情现象是值得探讨的。文章在界定高职院校师资"进口"环节中人情现象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人情盛行的原因和危害,并通过制度设计、调整利益分配格局等方面的探讨提出规避高职院校师资"进口"环节中人情盛行现象提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人情作为村庄内部的一种互惠机制,历来具有货币储蓄和面子积累的功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情的传统机制已经发生重大变化。通过对浙东J村的深入调查,我们发现,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村庄的人情圈发生了重大的变迁。以J村的经验个案为例,本文着重分析了人情的进入与退出规则,从中可以发现,东部农村的人情规则正在发生重大转型。人情机制在实现自我变迁的同时,促成了从经济分层到社会分成的转化过程,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人情机制实现了自我维系。  相似文献   

14.
王春 《廉政瞭望》2012,(7):14-17
人情,是什么?中国式人情,又是什么? 有人说是笔债,不要总欠着别人;有人说是张罚款单,开出去人家总会回报;还有人说,人情是润滑剂、腐蚀剂,一些官员就栽在了这上面。要不要欠,要不要还,尽管内心在挣扎,但最后还是一来二去、攀一点人情才好。  相似文献   

15.
当前,兵团农牧团场各级领导干部存在如下不正之风:——凭关系,走后门,编织人情网。因为是熟人、同乡、同学,有的领导干部就可以放弃原则予以照顾,违背党纪国法大搞“关系网络化”。种地者有“人情地”,浇水者有“人情水”,用电者有“人情电”,购粮者有“人情粮”,收费者有“人情费”,吃药者有“人情药”,为官者有“人情官”等等不一而足。——连务、场务不公开。巧立名目乱收费。财务、政务缺乏透明度,影响干群关系,失去民主监督,掩盖了不正之风。实行连务、场务公开,可以改变传统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永恒话题,如何根治高校师资“进口”环节中的内部招聘、“萝卜招聘”等人情现象是值得探讨的。文章在界定高职院校师资“进口”环节中人情现象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人情盛行的原因和危害,并通过制度设计、调整利益分配格局等方面的探讨提出规避高职院校师资“进口”环节中人情盛行现象提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新长征》2014,(1):33-33
领导者通人情、重感情,是获得非权力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但如今,一些人受不良风气影响,人际交往中由注重礼仪而逐渐变为关注利益,导致人情渐渐变了味道。这不由得使笔者想起了毛泽东同志的"人情观"。建国之初,毛泽东同志多次婉拒亲戚朋友们提出的介绍工作的要求。时任长沙某中学教员的李淑一是  相似文献   

18.
从传统到现代:中国人情关系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情关系是贯穿传统和当代中国特有的社会和文化现象。产生和发展于传统社会特定条件下的人情自有其初始的内在属性、价值意蕴与外在表征。经历现代化变革的人情关系表现出对其本真的变异,并产生与社会发展相背的消极影响。这其中既有传统人情的内在缺陷,也有现代化变革中的种种外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需要辩证地历史地看待传统人情关系的变异与其多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综观一些党员干部走向犯罪的轨迹,都有一个思想蜕变的过程,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很多人原本并非坏人一个,他们也是从收人一瓶酒、一条烟开始,进而堕入权钱交易的泥淖的.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只要你的思想上欠开了一条小小的裂缝,就再也难以抵挡住以"人情"为掩护的糖衣炮弹的进攻了.看看下面这些贪官的堕落起点吧,哪一个不是从小小的"人情"开始的?  相似文献   

20.
西汉政治家晁错有言:“人情一日不在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古老淳厚的人情美涂染出九州生气千年不绝的风俗画。也许华夏传人间交往的悠扬牧歌已经唱累了,人情,作为一种文化却系在了市场经济的一个个链节中,居然有了价码儿。人情债务的发生点正显现在无数个家庭和单位的关系簿上,而新的人情观也正在为社会所吸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