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共领域是通过公众的话语交往论证公共性的意见领域,它处于公共权力领域与私人领域之间,力图建构起维护社会公益的道义力量。在传统媒体时代,公共领域在政治和商业因素的裹挟下式微,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人们看到了公共领域复兴的契机。尽管网络空间满足了公共领域形成的基本构成要件,但是通过考察这一虚拟空间的微观交往生态可以发现,由于网络空间复兴了大众之"魅",使得话语交往容易呈现肤浅化、极端化和对抗情结;即逝公众和碎片化议题使得讨论往往缺乏持续性和深度;"沉没的螺旋"和群体极化使得话语交往走向偏激和不宽容;标签化舆论和理性的沉没造成了公众批判精神的失落。此外,导致传统公共领域衰落的政治和商业因素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作用,这些使得网络时代的公共领域可能继续走上式微之路。  相似文献   

2.
大众文化的崛起与文化产业的兴盛带来了许多理论话题与现实问题.西方有影响的文化理论与批评话语引进新中国后,刺激了中国大众文化批评的开展,也解决了一部分中国的大众文化现实问题,至今仍是我们走向中国大众文化理论所必须汲取的话语资源.但我们要警惕和防止以"他者"的文化眼光来遮蔽中国本土的问题情况,或把西方社会的文化问题硬性移植到中国而变成"假想敌".  相似文献   

3.
私人时间与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崛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私人时间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不同于空闲时间,其本质特征在于个人的自由支配性。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在中国的确立和发展,使“私人意识”日益觉醒,私人时间真正出现。私人时间的不断增长使其成为一种“时间压力”,它促使大众寻求合适的文化消费方式以“排遣”这段时间。大众自身的特点及主流文化、经典文化和大众文化的不同特点决定了大众必然以大众文化作为自已的文化消费方式,这促成了大众文化的崛起。  相似文献   

4.
在体制转换、社会转型的场景中,文化的生产——接受模式发生了转变。中国文化生产——接受模式的转变大致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文化消费者或受众对文化形态的影响力逐步增加;涉及的领域从大众文化到主流文化和知识分子的人文文化;受众的地位被突出出来,文化话语生产者作为唯一生产者的垄断格局也被突破。  相似文献   

5.
夏禹 《奋斗》2012,(10):41-42
随着改革开放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快速推进,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统领社会意识的必要环境和各种条件都发生了变化。因此,探索和解决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契合、矛盾与冲突关系,从而保证主流意识形态在社会意识中的主导地位,确保党执政地位的巩固,成为党和政府在大众文化时代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文化生态内部的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是依据各种具体文化形式中话语内涵的不同而划分的。在当代中国,它们之间存在着矛盾冲突,探析并力图解决这些矛盾冲突是达到并保持文化生态理想状态的唯一路径。  相似文献   

7.
网络公共领域——公共领域的当代发育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分野是现代生活的一个基本状态,健康发展的公共领域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它对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政治文明建设、公民文化形成意义重大。从古典公共领域发展到现代公共领域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公共领域出现了新的发展形态——网络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8.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分野是现代生活的一个基本状态,健康发展的公共领域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它对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政治文明建设、公民文化形成意义重大。公共领域的主体由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公众构成,而克服臣民意识,培育现代公民意识成为构建现代公共领域的重要途经。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在核心意义上指的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过程和趋势,它同时在文化领域中产生了非常显著而强烈的效应,大众文化的世界性传播和发展就是经济全球化的文化效应之一,西方大众文化在全世界的传播渗透对发展中国的文化主权构成了强大的威胁,因而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大众文化,使之在抵御外来大众文化入侵、维护我国文化主权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0.
李劲 《理论文萃》2007,(1):56-62
哈贝马斯的教授资格论文《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首次明晰地阐述了公共领域的概念与发展。“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描述的是一个介于私人领域与公共权力领域之间的中间地带,它是一个向所有公民开放、由对话组成的、旨在形成公共舆论、体现公共理性精神的、以大众传媒为主要运作工具的批判空间。“所谓‘公共领域’。我们首先意指我们生活的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向公共意见这样的事物能够生成。公共领域原则上向所有公民开放。公共领域的一部分由各种对话构成,在这些对话中,作为私人的人们来到一起,形成公众。”①哈氏公共领域最关键的含义,是独立于政治建构之外的公共交往和公众舆论,它们对于政治权力是具有批判性的,同时又是政治合法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大众文化的是非之辨及调节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文化在构建和谐文化的环境中,具有不可或缺的社会作用,既具有积极影响,同时,在走向产业化过程中又产生一定的负效应。因此,对大众文化要进行必要的调节和控制。  相似文献   

12.
公共行政话语理论倡导的真实、真诚、切合情境的“少数人的对话”等主张,对创新我国县级政府公共决策、化解公众参与决策困境提供了有益启示:这就是要扶植县域社会组织、开发县域网络话语表达平台、重视县域公众制度化话语表达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3.
以先进文化引领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其中也包括了对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统领与引导。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是随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新的文化形态,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关注社会发展的这一重要趋势,在充分肯定大众文化的社会地位和时代意义的同时,也为大众文化确立了新世纪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从而保证了大众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中的良性运行与和谐发展。改革开放20多年所取得的卓越成果之一,是当代中国文化领域的空前繁荣,而大众文化的生成与发展,正是文化繁…  相似文献   

14.
论大众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语境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众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正改变中国大众的社会生活,给予大众生活带来了双面效果.大众文化既有给予大众文化欣赏,展现多种文化知识,丰富和提高大众素质的一面,同时又有提供低级、媚俗作品,降低大众文化品味的一面.实现大众文化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语境进行控制,对大众文化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语境进行建构,则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林创 《世纪桥》2011,(1):49-50
法兰克福学派以其社会批判理论闻名于世,本文从对其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先后使用过的肯定的文化、大众文化和文化工业三个概念的理解入手,对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内容进行考察和评价,分析其对我国文化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网络圈群固有的特征重塑着自媒体时代的文化场域,对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构成了挑战。网络圈群中的大众文化所呈现的商业驱动的生成逻辑、随性自发的文化特征、分化小众的呈现图景、众声喧哗的内在实质,构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文化场域,并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困境。因而,提升网络圈群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在践行路径上需实现理论话语向大众话语转化、随性自发走向文化自觉、主客间性向主体间性转向、网络空间的"画地为牢"向命运共同体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求实》2014,(10)
网络公共话语空间作为公共领域在虚拟空间中的表现形式,强化了公众获知信息和彼此联系的能力,成为公民沟通对话的公共空间和社会行动的建设性场域。文化公民身份从外延、内涵和深度三个层面对传统公民身份进行了修正,以超越民族国家局限的多层框架容纳包括公民身份实质维度和积极公民身份观在内的多元理念,将文化、符号、参与、认同等要素融合到公民身份体系内,为公共沟通和对话提供一种共同话语体系。社会认同建构是个体社会身份确证、心理情感归属以及观念与行为互动的过程,它通过文化公民身份这一纽带在抗拒性、规划性和合法性三种认同方式中的转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文化事业发展繁荣,人们对文化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本文从2012年于丹在北大被轰事件出发,分析了大众文化背景下该事件的原因。笔者认为,在人人都拥有话语权的时代,更需要包容和理解,同时要理性发表看法,避免对文化以及文化学者的过度消费。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在核心意义上指的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过程和趋势,它同时在文化领域中产生了非常显著而强烈的效应,大众文化的世界性传播和发展就是经济全球化的文化效应之一,西方大众文化在全世界的传播渗透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主权构成了强大的威胁,因而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大众文化,使之在抵御外来大众文化入侵、维护我国文化主权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0.
包红梅 《实践》2013,(10):60-61
草原文化是一种以草原为表征符号的地域文化。对于草原文化的构成,当下的研究中,有对人们的生活习俗、文化心理,尤其在道德领域影响较深的古代传统文化;有对政治生活领域和意识形态方面发挥重要影响的现代革命文化;有在日常生活、科技、经济和文化领域强势渗透的外来文化;有借着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东风在科技文化、信息文化和大众文化领域日益得势的新生文化……因此,用单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