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电子传媒的影响,文学日益媒介化和声像化。纸质文学文本尤其是文学经典,通过符合声像规律的文本编码,将单一的文字文本转化为多媒体声像文本,借助电视媒介进行声像传播,涵养着新的文学阅读习惯。以电视为媒介的纸质文学文本的声像传播与声像阅读,使传播者与受传者及各角色之间实现了不同传播类型的结合,是对文学生存方式、传播方式、阅读方式的革新创造,是对文学外在形式、审美习惯、价值功能的拆解重构,而这又最终影响着文学的精神内核和存在本质。  相似文献   

2.
纪实性原则是文学理论界对散文文体特征的基本共识,但在散文创作实践中,“小说化”已经成为散文文体自身发展的一种必然流变,并引发了文学界不同意见的论争。实际上,散文“小说化”流变并没有否定纪实性特征,只是赋予了散文以更丰富的表现能力,审美效应和阅读张力。  相似文献   

3.
张汉良 《今日浙江》2009,(14):58-59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手机以其独特的传播功能,日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以手机为载体的网站、报纸、电视等新的文化传播形态蓬勃兴起,手机文化正日益成为文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全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前沿》1994,(1)
九十年代文学的发展态势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学艺术必将会在人类文化的剖面上增加它的新的层次,文学功能也将会进一步扩大新一代作家和文学艺术精品、将会在文学永恒中诞生。文学的商品化不可避免,为经济服务、为企业家服务与过去的为政治服务都是历史的必然,文学可...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百度百科对新媒体的定义是:新媒体(New Media)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中国文学的转型之一是它在散文创作上的突破与勃兴.余秋雨与山水风物历史精灵对话的"文化散文",凭借新的散文范式,展开对文化人格的探询,从而对传统文化进行汰选.不但填补了文化散文的空白,而且形成了强大的冲击波,产生了轰动效应.本文试图从文化散文形成的条件、艺术特质以及"余秋雨现象"等方面着手,作一个浅近而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歌和散文是最古老也最主要的两种文学体裁。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它们不断地互相吸收艺术营养,从而产生各式各样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作品。我国古典散文诗,就是诗歌和和散文联姻而产生的宁馨儿。它有散文不拘格律自由舒展之“形”,更有诗歌精炼含蓄情深意远之“神”。它是文的诗化,诗之变体,在本质上属于抒情诗。  相似文献   

8.
网络文学发展过程中,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读者在文学接受上产生了分化,网络文学的付费阅读人群面临萎缩,传统发展模式进入瓶颈期。为此,应通过关注网络文学读者的反馈与期待视野、利用媒介融合拓宽网络文学传播渠道、重视文学内容本身,促进网络文学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从20世纪末开始,新媒体呈现迅猛发展之势。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的出版和传播方式,对我国传统期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期刊传播方式由最初的纸刊到PC端,再到如今使用最广的移动端,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发送、传播、阅读的终端。数字传播具有信息覆盖面广、自主操作性强、传播速度快、超文本和超时空的特性,打破了传统期刊受时空限制的弊端,是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与此同时,传统期刊面临来自数字传播的巨大冲击,销量逐年下降,读者群不断流失,因而,充分利用数字传播的优势进行转型,推  相似文献   

10.
当前,电视媒体对历史人文知识和传统文化的传播,作出了可贵的探索,特别是CCTV的《百家讲坛》栏目,在传播内容上以介绍历史知识,品读经典文化为主,遵循电视媒体的传播规律,讲究传播技巧,而且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立体的电视阅读方式,在提高大众的媒介素养方面做出了努力。  相似文献   

11.
奥野信太郎是日本的著名作家,中日友好的使者。他在对中国古代散文的名家名作的特点、流派的变迁,及同音异义、双声叠韵等汉语言文化现象的理解方面符合史实,见解独到;但在"四六体"和"散文"的概念上也出现了混淆。同时,通过比较发现,中国古代散文,尤其以《史记》为代表的典籍等,对日本文学中和歌、俳谐、物语、随笔等散文文学的影响深远。奥野的文学评论具有宝贵的史料价值,流露出对中国古典散文的欣赏与热爱,同时为中国魅力语言文化的传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杨皓晖  ;曾遂今 《求索》2007,(7):188-189
探讨传播与文化的互动形态,促进两者的良性互动与发展,是传播生态学的主要任务。本文以传播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来研究当代电视音乐文化传播现象和传播问题,系统分析了电视传播对于社会音乐文化生态的影响;提出当代音乐文化传播生态的失衡与重建的问题;并进而探寻保持当代电视音乐文化传播生态平衡的对策,进行有效的尝试、应用。  相似文献   

13.
吴正峻 《群众》2018,(17):53-54
今年是中国网络文学诞生20周年。20年来,中国网络文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野蛮生长到有序成长,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文学发展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开放性、互动性的写作特征和庞大的阅读群体、写作群体产生的巨大社会影响,网络文学不仅带来了当代文学的数字媒介转型,改变了华语文学的整体发展格局,成为一个日渐受到各方面关注的文化和社会现象,并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人们的阅读方式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传播的工具越来越多,媒介种类层出不穷,对传统电视传播方式的创新越来越难!在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须打破常规,寻找新的突破点,方能实现传播渠道、传播形式、传播对象之间的有效互动和多方共赢,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和对传播方式的思考,试图在新的环境下,对电视传播方式创新进行探讨,供广大同仁参考。一、电视传播方式的优势(一)从新闻方面来说:电视的最大优势不在于纪实,也不在于曝光,而在于电视所特有的现场。具有图文并茂、形声兼  相似文献   

15.
李火秀 《前沿》2013,(17):170-172
伴随现代化通信、传播技术和数码科技迅速发展起来的视觉文化,促成了阅读媒介的多元化,使传统阅读行为受到重大影响与冲击。面对这一新语境新变化,本文通过深入剖析文学阅读形式的嬗变,透视当代大学生的文学阅读现状,揭示视觉图像与文学文本、新媒介与阅读能力、视觉奇观与审美教育的深层次联系,进而为大学生文学阅读能力培养探索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发展方略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6.
汤显祖是明代言情文学思潮中的突出代表 ,尽管他的“唯情”论具有一些它自身难以解决的内在矛盾 ,但这一理论的文学史意义仍是十分明显的。首先 ,它在高扬情感本体、强调文学情感本质的同时 ,大大拓宽了“情”的内涵。其次 ,它为各类文体 ,特别是戏曲、小说、散文等的发展与勃兴开拓了新的理论视野。最后 ,它在使我国的古典文学摆脱外在的道德伦理苛求 ,切实深入人们的心灵世界等诸多方面 ,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常晓峰 《前进》2012,(3):53-54
在网络时代的今天,网络媒体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是现代社会中十分重要的新闻传播平台和舆论宣传阵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人对资讯的需求十分注重实效,要求阅读即获得。人们对所需要的讯息通过快速的浏览标题进行筛选,因此新闻标题对于网络媒体视为生存根本的点击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高继宗 《中国减灾》2009,(10):56-57
说起苏轼苏东坡,大家都知道他是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的文学家,但许多人却未必知道,这位大名鼎鼎的文学艺术巨匠,还是一位颇有建树的水利专家.或许是苏轼在文学艺术上光芒太盛,人们对他其他方面(如兴修水利)的"闪光点"常常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其实,苏轼不仅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文学艺术领域成就了得,作为官员的他还善于治理一方,特别是在兴修水利方面更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屡有创举,令人刮目.  相似文献   

19.
没有物质形态文学便无法作为现象存在 ,文学的物质形态对文学本体会产生重要影响。构成文学物质形态的真正因素是语言。文学语言是一种一体双向的意象语言 ,它以话语方式出现 ,能用生动的感性外观和丰富的理性内蕴体现文学的审美本质 ,其根本特点是能够唤起人们对具象的直感 ,同时又使语义不断拓展 ,最终通过共时的具体化和多义性使之与非文学语言拉开明显的距离。深入探究文学物质形态与文学语言 ,对于正确理解文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辩证法是关于世界状况的学说,它在人类认识史中存在着两种形态:自发形态和自觉形态。自发形态的辩证法包括着人们还不知道辩证法一词时的辩证思考和古代朴素辩证法思想。恩格斯说过:“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正象人们在散文这一名词出现以前,就已经用散文讲话一样。”(《马克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