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景区景点(纯自然的除外)类似于雕塑艺术作品或建筑作品,景区景点的所有者(或管理者、经营者)应该享有相应知识产权--景区景点的著作权;景区景点的名称和图像等不仅能在著作领域使用,而且能在商业上使用,能直接带来商业利益,故还应享有商品化权.在著作领域的获利与在商业上的经营获利应该明确区分,才有利于<著作权法>第48条有关著作权损害纠纷赔偿标准的计算.法律规定了艺术家的著作权,却没有明确规定景区景点的知识产权,一旦景区景点所有者和利用景区景点进行创作(或商业开发)者之间产生纠纷,法官对于相关案件难以审判.景区景点的著作权及其商品化权保护亟需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2.
"商业标识权"是一个法学理论中人为创造出来的集合概念,具有走向闭合的特征。在知识产权法学基础理论中创造并引入"商业标识权"这一概念,不仅可以将之应用于知识产权范围界定等问题中,还可以通过对系统论与私权保护理念的确立和强调来促进我国商业标识保护立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时代已进至不保护商品化权就难以合理解决个案纠纷的节点.在立法不可能及时跟进的情况下,对该权利的保护将在很长时间里主要依靠司法对法律的灵活解释和权衡.目前,我国司法中保护商品化权,最合理的法律基础是反误认,而非授予专有财产权.不同客体的商品化权,可依据不同的法律给予法律效果大概相同的救济:真人的商品化权仍可通过灵活解释民法中的人格权制度予以保护;虚构形象和其他形象的商品化权,司法将不得不设立一种“商品化权益”,保护这种民法中没有明确列举,但却必须予以保护的利益.适用不同法源的商品化权,由于保护的是相同的利益,其保护要件基本相同,其中最为本质的,是存在“稳定对应关系”;侵权认定标准也基本相同,都是构成“认可关系”的误认.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商品化权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理论研究中的一个迫切任务。商品化权因其权利载体的来源不同,某保护有较大的差异,人格权、商标权、著作权等相关制度对商品化权保护均存在缺陷,因此,应对我国商品化权制度进行深入探讨,建议以商品化许可合同的形式予以主动保护。  相似文献   

5.
对于将知名角色的图案或名称、知名人物的人格标识进行商业化使用,有学者主张应创设商品化权来调整。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的商品化权说,均与我国现有的民事法律体系和民事权利结构模式不匹配,亦脱离我国民事审判实际。我国在立法上不应创设商品化权制度,可通过知识产权制度调整知名角色的商业化利用问题,通过扩张人格权以保护人格经济利益来调整人格标识的商业化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著作权与商标权之间,存在着一个边缘领域,即作品商品化权。本文对作品商品化权和著作权、商标权、知识产权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现行的著作权模式、商标权模式对作品商品化权法律保护的不足,认为作品商品化权是知识产权项下独立于著作权和商标权的一种新型权利。  相似文献   

7.
关于旅游目的地品牌标识立法保护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规模商标注册规避恶意抢注,在商标法的框架内保护旅游目的地品牌标识知识产权的做法,在法律逻辑上存在着主体错位、赋权欠缺、保护不周和保护不能四大困境。从引进商品化权入手,制订专门的旅游目的地品牌标识法,是改进我国旅游目的地品牌标识知识产权保护的一条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8.
探析商品化权的定义与性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法学界就对商品化权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但时至今日依然没有定论。本文从奥特曼案引出这个问题,进而对商品化权的定义进行分析,指出商品化权是指将能够创造商业信誉的人物或动物的姓名或名称、角色、形象、名誉,著名作品的名称、片断,广为人知的标志或它们的结合进行商业性使用的权利。另外,探讨了商品化权的性质,阐明商品化权是一种不同于知识产权的无形财产权。  相似文献   

9.
日本法律对商业形象权的保护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5  
一、什么是商业形象权在某些商品上使用著名人物的形象或姓名、虚构人物或动物的形象或名称,吸引顾客,增强商品的购买力,在日本,这些商业活动叫“商品化”。关于商品化权,因为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著作权法还没有专门规定,所以要得到法律保护,就要注意满足法律的一般条件。为了受到商标法的保护,就应当注册商标,在指定的商品、服务范围内受到保护。为了受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该商品(物)顾客吸引力的经济价值应当产生“权利”,即具有广泛的“周知性”,这样对他人使用同一或类似标识的行为,就应受惩罚。如果姓名(包括笔名、雅号、艺名、…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商品化权进行保护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而目前我国知识产权理论界对该问题的研究并不充分,学者在论述时更多集中在用传统知识产权法对其采取保护的不力性,而具体要由何种法律进行保护却是语焉不详。本文通过分析世界上其它国家商品化权保护的情况和我国商品化权法律保护的现状、存在的缺陷,认为在目前没有专门立法的前提下,商品化权的保护需要借助反不正当竞争法。  相似文献   

11.
商品化权是指权利人将自己的姓名、形象及创作的作品、角色、标志等通过商业性使用而取得经济利益的可能性的权利。目前我国还未规定独立的商品化权,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对商品化权保护的法律缺失,提出了商品化权保护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现代法学》2018,(2):57-74
当前司法中的主流观点将作品名称和角色名称的商品化权益定位为因在作品中的知名所产生的权益,实质上被当作著作权的派生权益,并据此设定了保护条件。这种保护态度在正当性上存在固有缺陷,在制度设计上不能自洽和融贯。未经实际商品化的作品名称和角色名称,即便具有知名度和潜在商业价值,并不当然成为受保护的现实法益。此类商品化权益应当源于原作品以外的商品化行为,且最终定位于商业标志性权益,按照商业标志性权益进行法律保护。不受著作权保护,又未经实际商品化的作品名称和角色名称,通常属于不受保护的利益,应当归入公有领域。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对角色商品化权进行单独立法保护,对动漫角色商品化权保护的充分与否,并不在于是否单独立法。现有法律对动漫角色商品化权的保护存在的缺陷不能成为单独立法的充足理由。本文认为当前的综合保护模式是有利于对动漫角色商品化权的适当保护的,因而现阶段应通过对现有法律的完善来实现对动漫角色商品化权的充分保护,维护相关权利人的利益,促进动漫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郑新建  王茜 《知识产权》2010,20(1):82-86
商业特许经营许可他人使用包括商标、商业名称、店徽、经营模式、实用新型、著作权、技术秘密权或专利权在内的一整套工业产权或知识产权。其实质是对知识产权权利的复合授权使用,是对商誉知识产权的经营。商誉权许可使用应该尽早得到法律的认可和保护,这也是商业特许经营法律调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论人格标识商品化权及其民法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商品化权的讨论引起了民法学界和民事司法的重视,体现了民法顺应时代的发展,确认人格标识商品化权及其法律地位,适应民事主体人格标识在商品化形势面前保护的需要。然而,商品化权到底如何界定,如何进行协调等,都还存在很多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16.
广播组织权的保护已引起了国内外学界和实务界的重视,我国应充分认识保护广播组织权的重要性,并参照国际立法,结合我国国情,完善我国的著作权立法,保护广播组织的合法利益,保障人民群众获得信息的权利,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民法典的编纂过程中,是否应为自然人人格标识商业利用创设民事权利,民商法学界存有争议.研究表明,为自然人人格标识商业利用创设民事权利具有正当性,所创设的权利名称可为自然人人格标识商业利用权.建议将自然人人格标识商业利用权纳入民法典财产权体系,并运用绝对权和相对权模式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18.
同人作品在法律意义上可分为演绎类同人和非演绎类同人,前者与原作的关系更为紧密,如未经许可,则侵犯了原作的改编权乃至复制权;后者并非改编作品,故不会侵犯改编权,但对原作有关素材的借用,也可能被认定是对相关表达包括复制权在内的权利的侵害.同人作品虽未侵犯原作著作权,但将原作创作的角色形象、名称等进行商业利用,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权利人可依据商品化权益提出主张.  相似文献   

19.
一、著作权中商品化权的基本含义商品化权是一个逐渐进入我国司法界和学界视野的法律概念,著作权除包含传统意义上的权利外,随着商业活动中的实践,又衍生出一类新型的权利——商品化权(Com m ercialization R ight或者M erchan鄄dising R ights)。所谓商品化权,是指将作品中能够创造商业信誉的人物或动物角色、形象、著名作品的名称或片断、广为人知的标志或它们的结合进行商业性使用的权利。商品化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具有专有性、时间性、地域性的特征。商品化权的出现,是由于在一般民法的人身权与版权之间,以及在商标权、商号权、商誉…  相似文献   

20.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产生是现代住宅商品化的结果,是一种复合形态的所有权。其中,成员权是不同民事主体基于同一空间而产生的权利与义务,是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强对成员权的法律保护,才能进一步维护区分所有人的合法权益,更好地体现广大业主的意愿。本文拟从成员权的内涵、行使机构与管理方式、成员权立法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成员权的法律救济等方面,全面分析对区分所有人成员权的法律保护,并进一步思考我国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成员权的立法、司法,尤其是现代住宅商品化进程中成员权保护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