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中,张学良核心组成员对张学良的劝谏和实践活动是促使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影响因素之一。他们共同做张学良思想的转变工作,为其指明前途和方向,力促东北军、西北军、红军的"三位一体"抗日大联合。他们还将"华密电报"及时通知张学良,帮助张学良策划"扣蒋行动",参与西安事变,并且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维护西安事变的成果付出了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2.
张学良、杨虎城二将军,为迫使蒋介石放下内战的屠刀举起抗战的大旗,于1936年12月12日毅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当夜,国民党中央接连召开会议,决定何应钦任讨伐军总司令,指挥国军扫荡叛逆以示纲纪。南京方面做出的这一反应构成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  相似文献   

3.
1936年12月12日,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的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的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变,扣留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以逼蒋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的抗日战争历史上 ,有两位功勋卓著的将领。一位是国民党的上将张学良 ,他发动了西安事变 ,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另一位是后来成为共产党的上将的吕正操 ,他创建了冀中抗日根据地 ,领导了令敌人谈虎变色的地道战和地雷战 ,被张学良戏称为“地老鼠”。这两位抗日名将 ,又有着诸多的相通和相同之处。如 :都是辽宁海城人 ;都是东北讲武堂毕业 ,张学良是一期 ,吕正操是五期 ;都是积极的抗日派———为抗日 ,吕正言改名为吕正操 ,意思是要操练军队打日寇 ;也是为抗日 ,张学良不顾性命发动了西安事变。最是有特色的 ,他…  相似文献   

5.
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威在西安扣留了前来督战攻打红军的蒋介石,迫使他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从而酿成了震惊中外、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它的发生不是偶然的,而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对我国侵略和我国人民长期要求抗日救国、反对国民党当局长期内战的伟大斗争的必然产物。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下令东北军“绝对不得抵抗”,致使日军势如破竹迅速占领东北三省。“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开始向华北进攻,并于1935年向国民党政府提出要求在华北的统…  相似文献   

6.
王天玺 《创造》2013,(3):6-10
四、抗日战争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巩固了以延安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即进入抗日战争时期. 反对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三大主题之一,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面对企图灭亡中国的凶残的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在西北地区共产党同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谈判,要他们同红军一起枪口对外,共同抗日,得到良好回应. 蒋介石于1936年12月飞赴西安,强迫东北军和西北军全力攻击红军,继续打内战.这种逆民族大义的反动作为,激起广大国民党军爱国将士的愤慨.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兵谏",把蒋介石拘留起来,迫使其接受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这就是著名的"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时局转换的枢纽.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大局面遂告形成.从此时起,国民党领导的政府军在正面战场上抗击日军,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则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敌后战场上打击日军.  相似文献   

7.
正发迹于西安事变说到戴笠的发迹史,就不得不提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时,戴笠反对用武力解决,还随宋美龄、宋子文赴西安。戴笠认为,如果用武力解决张学良发动的西安事变,一定会危及蒋介石的安全,并力劝宋美龄、宋子文他们到西安去。因为他知道,张学良非常尊敬宋美龄。如果蒋介石在西安遭遇不测,戴笠在国民党内或是在军内的发展也结束了。如果能够成功  相似文献   

8.
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是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的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剧的产物,也是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并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结果。西安事变的发生和和平解决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正如毛泽东在1936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  相似文献   

9.
王利福 《前沿》2007,(8):225-227
西安事变是一个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它对当时及后来的时局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是什么原因促使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呢?本文试从主、客观两个方面来分析张学良将军在发动这一重大事件前思想演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诸因素作用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诸因素作用评估季云飞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率部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在诸多间接与直接因素的制约和推动下,事变于12月下旬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结束了蒋介石长期推行的“攘外必先安内”的...  相似文献   

11.
从西安事变看毛泽东的高超统战艺术金玉芳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对中共和毛泽东来讲是一个涉及全局的突发事变。中共和毛泽东从全民族的最高利益出发,独立自主地处理这一事件,凸现出毛泽东处变不惊的人格魅力和驾御全局的智慧,显示出炉火...  相似文献   

12.
九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主动要求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南京。一到南京,蒋就下令逮捕了张学良。同时派顾视同率国民党军34个师的兵力进驻渲关,威逼西安。张被扣押的消息传到西安,东北军内部出现了极大混乱,一些少壮派军官纷纷要求与中央军相拼,救回他们的少帅。他们甚至杀死了反对莽增动武的王以哲将军。戴笠手下的军统特务也乘机进行煽动破坏,制造谣言,企图挑拨共产党与东北军的关系。东北军驻渭南的防守部队听到王以哲将军被杀害的消息,调转枪口,开回临渲,要为王军长报仇……西安局势复杂险峻。周恩来、李克农一方面将我方代表…  相似文献   

13.
1931年9月18日,关东军发动了武力入侵我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事变发生后次日,军部根据事前与政府共同制订并得到天皇批准的关于《解决满洲问题方策大纲》的既定方针以及事变前天皇、元老重臣、币原外相等对关东军欲提前发动事变的态度、关东军与东北军兵力对比等情况对事变确定了"不扩大方针"。但军部对事变处理的这一方针很快被关东军所策动的"日驻朝鲜军越境事件"所打破,为避免军部因日驻朝鲜军擅权越境而承担"失职"责任,9月20日,军部会议确定"趁此彻底解决满蒙问题"方针,并胁迫政府于22日放弃了先前制订的"不扩大方针,"从而使关东军发动的九一八事变成为日本全面"解决满蒙问题"的全局性事件。  相似文献   

14.
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第四子张学思在1931年初到北平读书.九一八事变后.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3年3月.他参加“反帝大同盟”.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受党组织派遣.到东北军第六十七军特务大队做兵运工作。1934年7月.经长兄张学良介绍入南京中央军校第十期预备班学习。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后,被国民党当局逮捕,不久获释继续学习。  相似文献   

15.
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西安事变70周年。首先,我代表中共中央向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将军,向在西安事变中作出贡献的爱国志士们,向所有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前辈和牺牲的先烈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怀念!西安事变是中国20世纪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强占我国东北三省后,加快侵略步伐,加紧进攻华北,企图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威胁。在国家、民族危难的紧要关头,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和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感召下,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出于民族大义和爱国赤诚,毅然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兵谏,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以及国民党内主张抗日的力  相似文献   

16.
交通处长蒋斌(一说是黄念堂)不但把张、杨《对时局宣言》通电扣押了两天,还向南京汇报了西安事变情况;在大荔的西北军冯欣哉部亦有不稳消息。事变的当天中午,南京方面得到情报,即在何应家里开会,制定了"张学良撤职查办,军队归何应钦调遣"的方略。同时,国内邮电被严格控制,西安消息被严密封锁。何应钦就职"讨逆军总司令"后,命令大批中央军开赴潼关,直抵华县,派飞机轰炸  相似文献   

17.
谢葆真14岁加入中共,15岁与杨虎城步入婚姻殿堂。婚礼上谢对杨说:“我不要你山盟海誓,只要你革命就行!”1936年12月12日,杨虎城将军在中华民族最危急的时候,与张学良将军共同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张、杨与中国共产党紧密合作,逼蒋抗日,使西安事变成为改变中国命运的转捩点。  相似文献   

18.
一、关于西安事变对推动国民党蒋介石集团走上抗日的作用问题西安事变在推动国民党蒋介石集团走上联共抗日的道路中,究竟起了什么作用?有人认为:国民党集团由对日妥协走上抗日道路,其根本原因是它有抗日的要求和愿望,而西安事变只是外因。换句话说,没有西安事变,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也是会走上抗日道路的。笔者不敢苟同。我们不应该抛开历史事实本身来作推断。虽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英美派集团,确实有一定的抗日愿望和要求。但是,如果没有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  相似文献   

19.
东北沦陷,使张学良背上“卖国”的骂名,而苏联官方言论指责西安事变是日本人的阴谋,并把他与汪精卫相提并论,更是张学良感情上最难接受的。为了向世人证明自身的清白,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以“负荆请罪”的方式走进南京……  相似文献   

20.
盛超 《新东方》2007,(6):14-17
西安事变的发生存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偶然性因素,然而西安事变最终和平解决,却是当时国情下抗日救国的必然选择。有些学者认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是共产党独立自主做出的决定,有些学者认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中国共产党按照共产国际指示做出的,还有些学者格外强调张学良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的作用。综观各种观点,无可否认的是共产国际及苏联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探讨共产国际、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方针制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