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 2 0 0 1年开始 ,全国各地普遍进行了新一届的村委会换届选举 ,亿万农民群众直接投票选举村委会干部 ,实现了“自己的干部自己选 ,自己的事情自己管”。这在我国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它不但关系到村民自治能否顺利进行 ,也关系到农村的稳定 ,关系到各项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从各地的选举情况看 ,总体上是健康有序的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认真分析和解决好这些问题 ,对搞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存在的问题从总体上说 ,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是健康有序的 ,但一些地方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2.
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对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农村的稳定与发展至关重要,它同时直接影响着我镇民主与法治的进程。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霍城县萨尔布拉克镇从2008年1月至4月进行第七次村委会换届工作。本文试图从霍城县萨尔布拉克镇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现状、具体做法、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与思考等四个方面,对辖区民主选举工作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搞好村委会换届选举,是保障村民民主权利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新时期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有效途径.由于选举过程中存在如法律法规不健全、村民参与渠道不畅、部分乡村宗族势力影响等问题,因此,搞好村委会换届选举,必须加强民主教育,强化民主意识,推进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村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实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广大村民、各级领导干部的民主法制意识逐渐增强。从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颁布起至今,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探索,我国的村委会选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相似文献   

5.
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确保农村社会稳定和协调发展,是党的政权建设的一个重大任务。以村委会选举为契机加强党的农村政权建设,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农村换届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农村换届选举工作虽已进行了多次,但由于农村情况千差万别,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程度不一,宗族、邻里等因素影响突出,再加上原有矛盾的积累和农村新的精英阶层政治意识的增强,使农村换届选举不可避免地带有利益再分配的色彩。目前,影响和制约农村选举顺利开展的因素有增多的趋势,比如宗族问题日益突出,农村选举中的宗族利益诉求已经上升到重要地位,以…  相似文献   

6.
通过考察杭州市第九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后农村村级组织建设和运行现状,文章分析了当前农村党组织、村委会、村经济(股份)合作社三大组织之间的治理架构特点和存在困境。选举制度的民主化安排增强了农村村民的政治功效感和信任度,对乡村治理和基层组织建设都产生了积极影响。但目前的选举和组织设置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自上而下产生的村党组织权力结构与借"草根民主"形成的自下而上的村委会权力结构之间的矛盾冲突。同时,"党支部(或村委)+合作社"的重叠模式实质也是政府缺位背景下的精英替代,长远来看,"政经不分"蕴含的治理风险和困惑也必然影响村民自治的实效及基层组织的权威性、合法性。对此,我们试图从优化农村选举方式及村务管理方式、以农村民主监督促进民主管理、整合农村村级组织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及提升农村社会工作专业化水平四个角度提出化解思路。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基层选举——村委会选举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主要途径,也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基层原动力。经过几十年的实行和发展,村委会选举取得了巨大成就,对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我国实行的时间比较短,又没有相关足够的经验可以借鉴,使得农村村委会选举中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由历史的和现实的诸多原因导致。为了发展和完善农村村委会选举程序和结果,健全我国基层民主制度,我们必须从各方面去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8.
日益完善的农村村委会民主选举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村民委员会,是1983年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后设置的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截止到1998年底,全国共有832987个行政村,近360万名村委会干部。从1988年6月1日《村委会组织法》试行至今,全国农村村委会普遍进行了三至四次换届选举。在广泛的民主实践中,农村村委会选举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化的轨道,具有中国特色的村委  相似文献   

9.
村民自治中村委会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村委会是农村基层发挥村民自治功能的群众自治性组织,剖析村委会组织所承担的多重社会角色,根据各地农村实际,予以科学把握和合理定位,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村委会在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中的功能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为此,必须正确处理好村委会组织与乡镇基层政权组织、村党支部、村民三者之间关系,以使村委会组织在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村委会选举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在农村最广泛的实践形式之一。目前,全国农村有村委会60.4万个、经依法民主选举产生的村委会成员230多万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自1999年实行村委会直选以来,至今已进行了三届。毫无疑问,村委会直选对于实行村民自治,促进民主管理,加快新农村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增强了广大村民的民主意识和自治能力,一大批农村优秀人才被选进村干部队伍,有效改善了"村官"的队伍结构、增强了工作活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东部地区的黎村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实证研究,深入观察了"海选"在中国农村的实际推行方式,分析了城市化中农村基层民主政治推进的实际形态,乡村社会相关各方对"海选"的态度、行为,以及影响基层民主选举实效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13.
村委会直选中贿选现象泛滥的法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合理 《学习论坛》2005,21(2):66-69
村委会直选是村民自治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也是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是 ,在目前的村委会直选中 ,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贿选现象 ,并有加剧泛滥之势。治理贿选问题要强化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完善有关法规 ,规范直选运作程序 ,强化直选监督 ,提高农民的民主意识和思想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因村委会选举引发的诉讼案件日渐增多。文章基于对村委会选举引发诉讼案件的特点及成因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预防和解决此类纠纷和诉讼的相关措施,以期促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5.
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怎样把真正公道正派的人选入村委会,让村委会真正成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呢?我认为应着重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我市第六届村委会三年任期届满,应进行换届选举。在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中,  相似文献   

17.
乡镇和村委会是国家整个政权大厦在农村的重要基础,农村的稳定与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搞好乡镇政权与村委会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搞好乡镇和村委会建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稳定与发展的需要农村实行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后,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时,农村社会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一是农村工作难度加大,收缴定购粮、提留款和计划生育成为农村工作有名的三大难题,使  相似文献   

18.
在程序民主理论指导下积极推进基层选举程序的科学化与制度化建设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际。本课题以程序民主理论为视角,辨析中国民主选举与西方民主选举过程的异同,案例研究江山市第十一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中的程序民主实践,探究农村基层选举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推进程序民主科学化与制度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2月底,湖北省完成了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据统计,全省有25439个村委会,25305个村依法进行了换届选举,占总村数99.5%。本届共登记选民26112710人,其中参加投票的选民22951551人(委托投票4562314人,占19.9%),参选率87.9%;产生新一届村委会成员90719人,其中主任25049人,副主任及委员65670人;村委会成员中,中共党员70300人,占总数的77.5%;妇女20815人,占选举村数82.3%、成员总数的22.9%;村民代表836278人,中共党员342613人,占41%,妇女196380名,占23.5%。新一届村委会班子呈现以下特征:一是书记、主任“一肩挑”和交叉任职的比…  相似文献   

20.
村委会直选中的贿选现象与遏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村委会直选是村民自治“四大民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基本原则和内容,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一项基础性、创新性工作,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唯一法定在全国推行的民主直选,不仅党和国家、学界和社会寄予厚望,国际社会也极为关注。村委会直选作为一种崭新的竞选形式,是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一大进步。但是,自我国推行“村官”“海选”制度以来,遇到了一个既难以回避,又难以破解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贿选。这个难题能否破解,不仅关系民主自治制度能否顺利推进,而且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否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