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普世价值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学术界对其有多方面的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十八大报告中的理论创新,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文章试图将普世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从普世价值的视域下来反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要正视普世价值的存在,寻求出二者的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2.
马卫青 《学理论》2011,(4):39-40
普世价值一直是一个存在争议的话题,对它的看法学界众说不一。本文从普世价值的来源方面考查了普世价值存在争议的原因,并针对反对普世价值的各种观点做了回应,剖析了普世价值的内涵与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代的全球问题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严重的威胁.解决全球问题的关键在于,转变价值观念,树立新的价值观.对此,儒家传统价值观将会提供宝贵的资源,从而显现其普世性意义.但要把儒家价值普世化,端赖中国在经济发展和国力上的日渐强大;需要同世界其他文化传统进行对话和交流;也需要公共知识分子在国际社会大力倡扬和传布;而建立诸如孔子学院这样的儒家文化传播机构.是其普世化的有效方式或途径.  相似文献   

4.
对"普世价值"问题的争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普世价值"已经成为当前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关于是否存在"普世价值"、什么是"普世价值"、如何看待"普世价值"等等一系列问题,学术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对当前国内关于"普世价值"的论点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一些观点:"普世价值"存在基础是人类共同的人性;"普世价值"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发展;"普世价值"由于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而不断成长;"普世价值"是人类永恒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论普世价值的可能、限度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世价值的可能性的根据在于价值主体自身的一致性、统一性,在于全球化趋势、世界市场的形成为普遍伦理的建立提供了现实的经济基础,在于各民族文化传统中可供建立普世价值所借鉴的“资源”的存在;其限度在于各具体主体的多元化及其独特的利益、需要和能力,在与普世价值本身是一种“价值的普遍”,而非“事实的普遍”。普世价值的追寻是一个动态、历史的过程,实现是漫长的、艰苦的历史过程,需要各具体的价值主体(民族、国家、地区等等)在充分发展的个性和能力基础上,自觉地清醒地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6.
从价值哲学的角度来看,“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效应,其本身所具有的主体性、相对性和多元性决定了其追求的是主观的合目的性.“普世”是源自西方的一个宗教概念,在其自身发展和技术理性的社会背景下逐渐具有了“规范性”、“普遍性”的含义,其内涵实质上是一种真理意义上的普遍性和标准化,追求的是客观的合规律性.“普世价值”是“普世伦理”在价值领域的一种扩展,本身就包含了意识形态的意义.“普世”与“价值”在本质上的对立表明“价值”是无法“普世”的,因而也就不存在所谓的“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构建马克思主义普世价值观,是实现意识形态领导权和主动权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的主阵地,所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进行马克思主义普世价值观教育可以有效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主导权。  相似文献   

8.
普世价值在三个层面有不同的含义:政治层面指西方主导的民主、自由、人权模式,西方政治势力希望推广于全世界,实现和稳固西方中心地位。西方演变派和国内西化派的政治意图受到我国意识形态工作者阻击。学术层面指民主、自由、人权等理念。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唯物主义、辩证法、阶级理论出发,否认普世价值存在;赞同者认同主观的、共性的、超阶级的理念也具有现实价值。双方哲学路线不一,争论难于统一。生活层面普世价值泛指一切对人类有益的东西,失去争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钱逊 《理论视野》2009,(5):23-24,13
关于普世价值的认识是当前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强调,既要认识到普世价值的“二重性”,又要看到当前美国借普世价值之名,推行单边主义的实质,同时也要对中华文化中的普世元素进行挖掘。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价值冲突是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与此同时,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全球化中出现的全球问题以最有力的方式促成了人类共同利益的生成,这种共同利益存在要求人类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因此普世价值的建构理应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研究。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也体现了全球化时代基本的普世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1.
卢华斌 《学理论》2012,(24):92-94
一人犯罪,诛其九族,是中国古代连坐制度的一个形象表述。职务连坐,在我国古代,特指官吏职务连坐。作为古代法家重刑主义思想的产物,连坐制度与儒家正统思想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选取官吏职务连坐为视角,分析连坐制度的理论基础,探索连坐制度何以在与正统思想矛盾的情形下延续千年,并试图重新审视连坐制度的普世价值,论证在现代官吏治理中引入连带责任问责方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理性主义的思维方式使自然权利成为普世的价值规范的同时,也使人权普世价值观陷入一种反历史的困境;在实践中,只有克服人权普世价值的理性主义的技术霸权,把人权普世价值和具体的环境相结合,人权普世价值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3.
简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价值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价值观一方面传承了传统社会主义价值观,一方面吸收了人类文明成果,初步形成了以民主自由、以人为本、公平公正为基本内容的价值思想。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公平观的发展轨迹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从揭露和批判资产阶级抽象的公平观入手,阐述了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公平的原则,从而把公平的实现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研究马克思的公平观的发展轨迹,有助于我们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公平观和坚持公平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正确地处理当代中国改革和发展中的公平问题,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雷瑜欣 《学理论》2011,(32):51-52
2008年以来,中国社会思想领域掀起了一场关于普世价值的争论。中国学界围绕普世价值的定义与内涵、普世价值是否存在、普世价值的实质与动机、普世价值的实践意义等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争论,不同立场、观点和结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此如何正确看待与分析评价普世价值已成为现阶段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应对的一个重大问题,甚至关系到社会和谐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全国人民共同实现中国梦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历史环境下,通过分析当下中国社会文化价值观的现状及成因,结合对中国社会文化环境下不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倾向的解剖式研究,提出了树立正确与高尚文化价值观的必要性,并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初探中国社会文化价值观正确发展的导向。  相似文献   

17.
苏联前期,社会主义价值观引领社会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事业走向胜利的思想基础;苏共20大带来思想混乱,“停滞”时期。社会价值观虽然保持了稳定和连续。却失去了平衡与调控机能;苏联后期,领导者放弃社会主义价值观,执政党失去合法性,社会主义事业遭受挫折。苏联的历史经验与教训说明.在当代中国,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侯应寿 《学理论》2013,(14):39-40
在儒学开始有了些许复兴和有学者开始将孔子大众化之际,我们绝对不能忽视孔子在《论语》中提到的一个做人标准君子之道。其中主要有四条准则: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伟大和高尚的人;做一个能合群和善于协调不同意见的人;做一个言行一致的人。这对这现代生活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观意义。  相似文献   

19.
周丽 《学理论》2010,(18):295-296
目前,当学生价值观从整体上来说,主流是积极的,爱国、爱人民、爱党,有道德、有理想、心理健康;同时也发现少部分同学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原因,首先是经济结构的,还有教育体制本身存在的。结合学生的心理和身体状况,应该加强习惯的培养及主导思想的教育,加强德育及制定相关的规则、规章制度,增显力度和效果。  相似文献   

20.
闫海强 《学理论》2011,(10):342-343
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存在一系列问题,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加大对青年大学生的正确引导,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社会实践活动是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服务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工作转向引导学生服务社会、关注社会的重要步骤。社会实践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利用假期时间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用所学的知识服务社会。通过在基层的生活达到受教育、长才干目的,同时能够在感性上了解社会的发展状况、了解社会所需、农村所需,激发大学生在实践中成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大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大学生服务基层、奉献社会的能力,并且按照社会的需要去塑造和完善自己,真正成为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