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党的建设》2009,(12):14-14
黄河,从巴颜喀拉山的清澈雪水起步,纳百流,汇千溪,浩浩荡荡来到永靖境内,在流经县域107公里的主河道上呈现出独特的"S"型,神奇般地出现了炳灵峡、刘家峡、盐锅峡三大峡谷景观,构成了西北高原特有的黄河风情绚丽画卷,这就是著名的黄河三  相似文献   

2.
灵官峡边警民情张勇50年代末,杜鹏程在《夜走灵官峡》中讴歌了一群铺路人,在神州大地上树起一座无私奉献的丰碑。90年代,凤县交警大队又在灵官峡边谱写出一首爱民新曲,在秦岭山麓树起了一座无私奉献的丰碑。“廉洁军”有人说:“这是一支廉洁军”,那倒不假。凤县...  相似文献   

3.
息烽县地处贵阳市北部、乌江南岸,黔北及川、渝南下出海通道上,因拥有息烽集中营旧址、玄天洞杨虎城将军囚禁处等革命历史纪念地和息烽温泉、乌江峡、西望山等风景名胜而闻名省内外。 改革开放以来.息烽县25.8万人民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奋力拼搏,敢为人先。充分  相似文献   

4.
西江苗寨在长期实践摸索过程中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开发模式,本文在理清旅游开发模式与文化保护、传承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试图探寻西江苗寨通过旅游开发促进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合理路径。一、西江苗寨旅游开发模式的历史演进西江苗寨的旅游开发肇始于20世纪80、90年代。初以苗寨居民的自发旅游接待为主,游玩者多为当地村民,一些从事民族文化、历史研究的学者也开始涉足西江。  相似文献   

5.
正广宁地处广东省西北部,位于北江支流的绥江中游,是广东著名的革命老区,是西江地区农运模范县,是广东四大农民运动领袖之一的周其鉴的家乡,也是进入中央领导机构西江籍第一人薛六的家乡,是西江地区建立最早、时间最长的革命老区。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广宁涌现了无数的革命先烈,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诗篇,成为西江革命斗争的中心地区。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西江地区,是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至解放前后的行政区域,其所辖约有十多个县,建国后历史上的西江地区改称为肇庆地区。民主革命时期至建国后的一段时间里,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对西江地区(肇庆地区)的革命、建设提出了宝贵的意见。西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革命的成功,开始了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有益探索,西江地区所取得的成绩与党的正确领导密切不可分。  相似文献   

7.
易霓 《广东党史》2002,(5):32-34
广东省西江地区,是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至解放前后的行政区域,其所辖约有十多个县,建国后历史上的西江地区改称为肇庆地区。民主革命时期至建国后的一段时间里,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对西江地区(肇庆地区)的革命、建设提出了宝贵的意见。西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革命的成功,  相似文献   

8.
九曲黄河自青海腹地发源后,咆哮着,奔腾不息地穿过青藏高原,一头冲进我省临夏境内,在这里遇上了许多峡谷.积石峡、炳灵峡、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峡峡都有说不尽的绮丽风光,峡峡都有道不完的神奇故事.而其中最著名的是“黄河三峡”——炳灵峡、刘家峡、盐锅峡,三座大型水电站形成三个巨湖,像三颗镶嵌在黄河彩带上的绿色宝石,远远望去,十分壮观.  相似文献   

9.
又见西江     
潘年英 《当代贵州》2008,(17):53-53
新建后的西江完全是一个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精华,又更具有现代文化内涵的新西江了。  相似文献   

10.
付松 《当代贵州》2013,(9):60-61
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令人怦然心动、心驰神往的地方。2007年,著名学者余秋雨考察黔东南,对西江推崇备至,写下了《用美丽回答一切》这篇精美散文,吸引了外界关注的目光。由于当时基础设施落后,旅客接待能力有限,"苗都"西江仅仅是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山水小镇,"白天看寨,晚上睡觉"也一度成了西江旅游的尴尬话题。然而,这一切却从2008年开始悄然改变。旅发大会突破发展"瓶颈"  相似文献   

11.
陈辉 《党史博览》2008,(6):49-53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的前身是1927年至1928年工农暴动产生的两支红军部队:一支是由湘鄂边工农武装组成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另一支是由两湖(湖南、湖北)秋收暴动和年关暴动的工农游击队组成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  相似文献   

12.
<正>由于地理、人文、历史等因素,"西江苗寨"这个品牌,成为贵州省东线民族风情旅游景点之一,也成为国家优秀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伴随着民俗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西江苗寨民俗旅游开发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制约了其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促进西江苗寨民俗旅游稳定持续开发,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广四抗日武装起义,是西江地区最成功的一次武装起义。此前被誉为西江地区三大起义的罗定横岗起义及罗城暴动、肇庆讨蒋起义和广宁螺岗暴动都一一被国民党反动派镇压下去了,唯独广四抗日武装起义不仅没有被国民党反动派所镇压掉,而且成功地建立了“西江  相似文献   

14.
纪念方方     
七星岩色映湖光,人造天然相得彰。溶洞诗廊欣赏后,新图如此念方方。注:据闻方方在肇庆主持土改,留下水田鱼塘。50年代中,得以扩充湖面十数倍,始形成如此胜景。新图如此念方方@李锐  相似文献   

15.
<正>5月24日,山东省编办组织青年干部在山东省青少年素质教育中心开展了为期1天的拓展训练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增强全办青年干部之间的交流,提升干部队伍团队凝聚力和整体竞争力,打造一支团结向上、素质过硬的机构编制队伍。全办青年干部分三队进行了超音速、蛟龙出海、挑战150等项目  相似文献   

16.
<正>一支由7名热心青年发起的"义务订票服务队",从春运期间帮助农民工买火车票起步,逐步发展壮大为一支能够提供维权、帮扶、就业援助、文化娱乐等多方面服务的志愿服务团队,宝坻区"爱心服务社"的成长经历让我们感受到了当代青年无私奉献的志愿精神,也从另  相似文献   

17.
以美丽作答     
正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的西江苗寨,是全国最大最典型的苗族吊脚楼聚居村寨,约有1000多户人家,被称为"西江千户苗寨"。在西江千户苗寨你可以看到独具特色的苗族建筑吊脚楼、绚丽的服饰、精美的银饰、多彩的刺绣、原生态的歌舞以及品尝香喷喷的米酒和味美可口的酸汤鱼。用余秋雨的话来说,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用美丽回答一切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影响下,广东西江地区的地方党组织、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的纷纷建立,一大批优秀的西江籍农运干部在农民革命运动中不断涌现,从而推动了西江地区农民运动的全面发展,在广东省乃至全国都颇有影响。另一方面,西江地区农民运动所取得的胜利,又为全国的农民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刘炳峰 《党史纵横》2005,(12):12-14
平型关,古称“瓶形关”,因关前谷地形状如“瓶”而得名。“七七事变”后不久,当一支素有“铁军”称号的八路雄师与另一支自诩为“钢军”的日本侵略军在此展开一场惊天动地的恶战后,这座具有百年历史的雄关险隘便从此名扬天下了!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出师后所打的第一个大胜仗,也是中国军队抗战以来取得的第一个大胜利。它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激励起中国军民的抗日信心和斗志,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抗战全面爆发后,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洛川举行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会上,毛泽东为八路军制定了“独立…  相似文献   

20.
爱晚亭是我国四大名亭之一,坐落在湖南省岳麓山、岳麓书院后清风峡的一座小山上.原名“红叶亭”,后改为“红枫亭”,也称“爱枫事”,最后才定名为“爱晚亭”.始建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或称当时重建,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爱晚亭建在风景如画的岳麓山中,又临近学人云集的岳麓书院,享有盛名.传说此亭是乾隆时岳麓书院的院长罗典所建.罗典是个治学严谨、很有名望的经学家,有很多弟子跟他从学.他在讲学之余,经常到岳麓山中游览,清风峡则更是他常去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