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像册的魅力     
北京市环球橡胶厂机修车间党支部书记孙云茂有本充满魅力的像册,它使车间的职工着了迷,思想开了窍。车间有个焊工,年纪不大技术却很好,虽小有名气,却也有小脾气。一天,他犯了劲儿,躺在工具箱上不起来了。同志们劝说,他不听;主任、调度跟他谈,也不灵。可几个关键部位的焊口又非他焊  相似文献   

2.
耿玉亭新篇     
40号变电所工程就要开工了。施工单位没有想到,甲方派来的一个“全权代表”,竟是个无臂人。 他叫耿玉亭,是电器工程师,也是著名的全国劳动模范。只见他看着一张张图纸,一处处仔细地查看着。“这12根进钱怎么在不到100米的距离内拐了6个弯?”他皱起了眉头:“这既给检修带来不便,也不安全。”他提出了修改意见,6个弯改为1个弯,电缆线也节约了好几百米。 二层楼的楼板要浇注了,“不知道给安装圆弧形  相似文献   

3.
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有谁不怕“脏水泼”呢?全国著名农业劳动模范李顺达不怕。遇到这种事,他心里当然不愉快,但很坦然。他是不相信脏水能泼倒他的。 也许有人会问:他这种顽强的自信力从何而来,靠不靠得住?说老实话,我也观察、琢磨了很久…… 有一年,他以不脱产的山西省革委会副主任的身份到高级党校学习。这时,山西省偏偏有人在背后搞他的鬼,送来一份关于他的材料,列举了他有十多个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7,(9)
"富农"这一词是外来词汇,是从近代才开始引用到中国的,由于他出现的时间短,人们对他的定义不准确,他常常同义于小地主、自耕农或中农。中国共产党对它的认识经历了从不成熟到成熟的阶段,对富农的政策也经历了中立、打击、联合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事业是精神性追求与社会性劳动的统一,精神性追求是其内涵和灵魂,社会性劳动是其形式和躯壳,两者不可缺一。所以,一个仅仅为了名利而从政、经商、写书的人,无论他在社会上获得了怎样的成功,都不能说他有事业。所以,一个不把自己的理想、思考、感悟体现为某种社会价值的人,无论他内心多么真诚,也不能说他有事业。  相似文献   

6.
娄岩 《侨园》2012,(1):22-23
在睿即将中学毕业时,发生了一件在我看来很有趣的事情.他所在的私立高中为毕业生们准备了一场舞会,别人几乎都处过男女朋友,而儿子却是少数几个不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这方面的剩男之一.但他也要面子,不想让别人看不起,于是就在低年级中选了个最漂亮的女孩做他的舞伴.这是我了解的睿第一次为自己的面子去争取什么,而且也向别人证明了他的能力.这一点比我强,当年在大学时,我都不敢和女孩子讲话,即便喜欢也只是在心里默默地想一想.但睿毕竟还是个孩子,他自己租了一辆加长悍马豪华车,并组织12对同学同车.他给女孩送了一束鲜花,也知道和女孩的家长说些客气话,但却不懂得如何照顾女孩.睿蚂有幸目睹了这一切,睿让所有的同学上车后,竟然自顾自的也上了车,却把他请来的女孩丢在了车外,当时人家女孩的父母就站在车外看着呢.是难为情,还是没有经验,我们不得而知.为此他回来后让我家领导好一顿奚落,当然主要是说他不够绅士,睿听后也只是笑笑.  相似文献   

7.
图个啥?     
“图个啥?”是一些人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比如,有人离退休后不在家享清福或凭技艺再谋个职业赚钱,而是义务参加社会活动,他不理解:“这老家伙图个啥呢?”看到报纸上刊登的拒贿、拾金不昧等先进事迹,他也品评一番:“真是傻帽儿,图个啥?”轮到自己头上,更是常有这样慷慨激昂之语:“我再干也是这么回事了,职务到顶,工资到头,还去拼命,我图个啥?”在这些人看来,  相似文献   

8.
一 杨国忠(?-756年6月15日),本名杨钊,蒲州(今山西芮城)永乐人.是杨贵妃的远房族兄.他的舅舅就是著名的张易之.杨钊也是个美男子,他高帅不富,不富的原因是家族早败落了,而他本人,从小不爱学习,就爱喝酒赌博,弄得衣食不周,债务常有.在老家混不下去,30岁时,他跑到四川从军.在军队里表现得还不错,被任命为新都尉,大小是个官了.他又和杨贵妃的三个堂姐搭上了关系,尤其是杨家二姑娘,也就是后来的虢国夫人,人长得美,生性风流,一见表哥一表人才,暗自倾心,两人关系暧昧.杨家二姑娘见心上人经济困难,还经常拿自己的私房钱资助他.  相似文献   

9.
遨游历史 《各界》2011,(1):56-59
说到皇帝怕老婆,隋文帝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个,唐高宗李治应该也算在其中。但怕老婆的皇帝并不只他们两个,只不过他们两个比较有名气而已。南宋的宋光宗就十分怕他的皇后,尽管宋光宗这个人没有什么知名度,要是说起他十个人最少有九个不认识他。而他的皇后——李风娘,同样也没几个人知道。  相似文献   

10.
在武则天统治时期,由于女皇武则天极为宠幸美少年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两个,所以他们的老弟张昌仪也跟着行情看涨、身价倍增,虽然他级别不高只是个洛阳令,但由于他的两位哥哥和武则天的特殊关系,凡是他所吩咐交代的事,大小官员几乎没有人敢于拒绝,所以找他跑官要官的人络绎不绝。  相似文献   

11.
传统观点一直把民主理解为“人民当家作主”,或是“多数人的统治”。这种空洞口号永远也产生不了民主的理论。在“人民”的大概念下,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个人被淹没了,他们的意志得不到体现,利益得不到维护。现实生活中的你、我、他都只不过是“人民”中的一员,而不是“人民”,那么,你、我、他也就永远不可能成为民主的主体,也就不可能享受到真正  相似文献   

12.
马德 《党政论坛》2013,(22):4-4
从前有个穷人,头顶有铜钱大小的一块地方,始终不长头发。他走在大街上,什么也不看,只注意别人的脑袋。倘若能看到某个人的头顸上,也有铜钱大小的地方遮掩不住,他便会感到兴奋和快乐。  相似文献   

13.
于小东 《各界》2014,(5):11-12
经济学研究的几个特点 我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父亲身边,到现在快五十年了,相对来讲对他有更多了解与观察的机会。我知道他是一个不平凡的人,在心中我很少把他当做一位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他所给予我的,更多的也不在专业方面,而是在他的道德文章和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4.
戏剧家曹禺先生曾谈到《雷雨》的过程,他说,他当时不是要阐释个什么,也没有什么重大的社会政治意义上的批判意指,他只是突然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激荡着,头脑里出现了那些激动他心眼的画面,他不得不把它们用文字记录下来。同样,作为影视作品的《胭脂扣》,它的初创过程中,可能也没有一定的主题思想和批判意向。所以,在评论这部作品时,不采取时下学界的主流话语体系去达到解剖作品的目的,而是针对作品本身,在自己生命体验和审美领悟的基础上,申述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有好几天了,老王师傅老在自家门口走走站站,站站走走。他老伴心疼地说:“这几天你怎么啦,象掉了魂似的?哪里不舒服,快找医生看看,别憋出病来。”老王师傅也不知道为什么,自从退休以后,总觉得心里空荡荡的,好象少了点什么似的。三个月前,他六十大寿,儿女都赶回来了。儿子买来一个沙发床;女儿买来一台大彩电。并且商量好了,等他退休后轮流接他去省城、北京玩个够。邻居们都羡慕老王师傅,说他老俩口福气好,养育了这么一对知疼知心的好儿女。他还缺什么呢?什么都不缺,可他心里总觉得缺少了什么东西似的。“我出去走走。”他忽…  相似文献   

16.
穆易 《各界》2009,(12)
曹聚仁是个很纷繁的人.在他那一代人中,旧学的根底,他很深;由"五四"传递进来的新知,他也获得甚广.新与旧的交织,使他的思想,甚至行为,就来得有些不一般.例如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他那一身蓝布衫,就传出了许多故事.  相似文献   

17.
一车间张书记嗜玩,篮球、排球、乒乓球,什么都能摸两下子,扑克也能甩几把,象棋、围棋摆几盘,“搓”麻将,也称得上“里手”。大家每逢玩时都叫上他,他也很乐意与大家一起乐和乐和。不知什么时候,喜欢“搓”麻将的几个小伙子不叫他了,而且似乎有意无意地回避他。不久,他得知这几个人“搓”时都“挂点儿”,进一步了解,“挂”得还不少。这引起了他的  相似文献   

18.
猜测陈逸飞     
杜华 《瞭望》1997,(11)
第一次远远地见到陈逸飞,是在他的画展上。他坐在展厅门外,笔不停挥,身旁是拿着陈逸飞画册、画片等待签名的长长的人龙。十一点多了,人龙依旧很长,而且还不断有人粘接在龙尾。看他埋头不起的模样,觉得做个名人真够辛苦。 各色的报纸上,关于陈逸飞的报道五花八门,说他如何成功的,说他如何碰巧的,说他如何周游列国的,说他的画卖到怎样好价钱的,说他如何又拍起电影来的……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各有所好,不能强求,名人自己怕也难以左右。  相似文献   

19.
在生产队的所有成年男人中,他的个子最矮,然而他却是一队之长。在这个生产队里,他有着绝对权威,似乎没有人怀疑他的权威,也没有人企图取而代之,大家都服他。他当队长,是大家选的。怎么个选法,我不知道。听说他在当队长之前是一个很普通的社员,  相似文献   

20.
谢觉哉是中共著名的“五老”之一。他是政务院(后来改称。国务院”)内务部第一任部长。官至“大臣”,不能不谓之“大”了。官大了,“禄”想必会厚起来。可是,他连儿子买火车票的钱,也给不起。1950年1月。他在湖南的两个儿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