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是命运多舛的,她在历史的长河中摸索着前进,寻找着自己的历史角色;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也是充满希望的,有一批志同道合的热血青年为新中国的出路浴血奋战,死而后已。1921年7月,13位年轻人带着全国50多名中共党  相似文献   

2.
刘超 《党史博览》2006,(1):30-33
延安:抗战时期中国的另一文化中心历史是现实的脐带。共和国史涵盖了20世纪后半叶,而它与此前的历史关联甚密,特别是与20世纪前半叶关系尤深。共和国与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有两大隐伏的历史纽带,一为五四时期,一为延安时期。前者始于20世纪前10年终于20年代,后者始于20世纪30年代止于40年代。简而言之,这一过程是这样的:五四时期的一部分初具共产主义信仰的文化人和学生活动家,南下建党,后转战西北,大规模地汇聚于延安(陕甘宁边区或其他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局部地区执政,将其政治理念付诸实践,为日后执政积累经验。历史表明,延安时期基…  相似文献   

3.
司徒雷登是20世纪前半叶中国历史的见证人。他于1876年生于中国杭州,1905年开始在中国传教,从1919年起任美国在中国兴办的燕京大学校长,1946年7月出任美国驻中国大使,截至1949年8月离开中国,断断续续一共在中国生活了50年。  相似文献   

4.
20世纪是全人类嗜杀好战登峰造极的一个世纪。 这个世纪的前半叶,中国土地上烽火连天,战乱频仍,十足的“国无宁日”。1916年初,生于湖北江陵县农民家庭的谭友林,14岁那年参加革命队伍离开了家乡,在东方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上辗转奔走,起落沉浮,风风雨雨里百折不回地抗争着、战斗着……  相似文献   

5.
彭学涛  郑瑞峰 《世纪桥》2010,(12):10-17
抗美援朝是二战后最大的一场国际性战争。这场战争对于树立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新中国的国际影响,遏制美国在全球特别是在亚洲的扩张以及形成20世纪下半叶直至现在的政治格局,都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天津支部生活》2013,(5):13-13
20世纪下半叶,中国能否发动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能否找到摆脱绝对贫困、摆脱极端落后的面貌、实现小康水平、小康社会、重新崛起和伟大复兴之路,历史给予回答:到2011年中国GDP占世界总量比重达到10.48%,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相似文献   

7.
20世纪是一个伟大的世纪。前半叶,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争得了民族独立和翻身解放;后半叶,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开拓前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光辉成就。这是值得自豪和珍惜的历史。但是,有些人却声称:由于中国在20世纪选择革命的方式,所以造成了“令人叹息的百年疯狂与幼稚”,中国近百年的历史“变成了一部不断地杀人、轮回地杀人的历史”。因此,应当“告别革命”,反对革命的一切后果。他们把新中国的建设事业说得一团漆黑,把旧中国说成是一片光明。有的甚至公然赞美外国的侵略,主张中国应投入他们的怀抱,成为他们的附庸。 本文针对这些历史虚无主义的观点,作了深入的分析,阐释了中国为什么会发生革命、和平改良为什么失败、资本主义建国方案为什么行不通的历史原因和背景;论证了新中国成立后,搞社会主义改造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小资产阶级的空想社会主义;用事实说明了社会主义改造是促进了而不是阻滞或破坏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这是 20世纪最后的一个国庆日,这是 20世纪最后的一个季节。望着窗外的月色,浮想着让那既陌生又熟悉的画面定格下来,可脑际回荡着的总是“今天是您的生日——我的中国”那热烈奔放的旋律。   这个世纪,是中国寻找真正并为真理而奋斗的世纪。这个世纪,是中国人从沉睡到思索继而又奋起战斗的世纪。这个世纪,我们高举着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一路经风雨、见世面,排除千难万险,乘风破浪,来到了新世纪的门槛前。   改革开放 20多年的历史,浓缩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振兴中华而英勇奋斗的历程。短短…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首红土地上的壮歌。它追诉着革命老区宁化县及福建闽西广大地区在上个世纪前半叶的一段历史,如同镜子一般地映照着中国革命的壮烈与辉煌。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直到现在都忘不了近代历史上曾经错失的几次重大战略机遇。因为错失机遇,中国在十九世纪后半叶到二十世纪前半叶间,度过的是风雨飘摇、国弱民穷甚至任人宰割的屈辱日子。 上个世纪后二十年,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和致力于经济建设的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国力倍增,不仅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敬,更使自己站在了一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起跑线上。中国共产党人对于被世界各国都看作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新世纪头20年,正以格外紧迫的心情,表现出非同寻常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城市建设方针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建国初期的"变消费型城市为生产型城市"(1949-1952);大约1/4世纪的围绕工业化新建、改建、扩建城市(1953-1978);改革开放前期的弥补市政住宅"欠账",加快建设第三产业(1979-1990’s前半叶).20世纪90年代后半叶开始了提高城市竞争力,经营城市的新阶段(1990’s后半叶-).半个世纪的曲折经历表明:城建方针是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也是工业化、城市化的重要内容.由于我国曾经对城市的认识偏离了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导致城市发展与建设走了弯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得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的观念初步形成了共识.未来20年城市化将加速发展,城市建设方针的探索仍是长期艰巨的任务,及时总结正反历史经验将是探索和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即将过去的20世纪是一个伟大的世纪。这100年,无论对于世界还是对于中国,都是一个充满剧烈震荡、经历深刻变革,同时又取得巨大历史进步的不平凡的年代。 在本世纪的前半叶,即从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50年间,中国人民在屈辱和苦难中奋起,经过前赴后继的英勇斗争,其中包括农民的自发反抗,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尤其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终于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相似文献   

13.
正费孝通曾经指出:"20世纪前半叶中国思想的主流一直是围绕着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而发展的,以各种方式出现的有关中西文化的长期争论,归根结底只是一个问题,就是在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下,现代中国人究竟能不能继续保持原有的文化认同?还是必须向西方文化认同?上两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一生都被困在有关中西文化的争论之中,我们熟悉的  相似文献   

14.
在二十世纪下半叶 ,中共三代领导核心为在中国开拓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路 ,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总结 2 0世纪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再现 2 0世纪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逻辑 ,这对我们更好地进行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五四运动与二十世纪的中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冬去春来,物转星移,当我们迎来“五四”80周年的时候,世纪老人的脚步已经走近一个新的世纪──21世纪的门口。20世纪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世纪。本世纪的三次历史巨变(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都在中国现代化的历程中起着划时期的作用。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的确如此,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在20世纪经受了多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但伴随其后,总是产生了巨大的历史进步。当人们兴高采烈地讨论着20世纪的三次历史巨变并展望对世纪的光辉前景时,…  相似文献   

16.
卷首语     
君不见苍天垂泪亿众悲,江河呜咽群山泣!时隔21年,万里神州又一次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本世纪又一位伟人——邓小平溘然长逝!邓小平是一位名符其实的世纪伟人。他的生命伴着20世纪的风风雨雨,他的足迹踏著20世纪的潮起潮落,他的名字划出一个崭新的时代,在20世纪后半叶把中国推向了世界。“翻身不忘毛主席,致富不忘邓小平”——人民象铭记毛泽东那样铭记着邓小  相似文献   

17.
黄仪贞  李笑镭 《求实》2006,(Z2):118-119
恐怖主义是人类社会的公害.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愈演愈烈的国际恐怖主义活动成为长期困扰着国际社会,危害世界和平与人民安全的一大痼疾.  相似文献   

18.
与殖民时期西方国家的暴力扩张不同,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特别是80年代以后,与以跨国公司为主要推动机制的经济全球化相呼应,伴随着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民族主义价值的扩张,西方文化也随之不断扩散。当代中国,网络文化、大众文化、消费文化在整体文化格局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些文化的中国形态不是有序的,而是无序的。从而,对大学生道德人格形成了种种文化冲击波。  相似文献   

19.
《党员文摘》2009,(7):I0002-I0003
1949年新中国诞生,是中国美术史上具有关键意义的转折,它使20世纪后半期的中国美术与20世纪前半期有了截然不同的面貌。1949年以后的50年间,中国美术由民间性转化为体制性,艺术创作大都与当时的政治形势联系紧密。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新中国的美术事业迎来了又一次曙光。中西方文化碰撞与矛盾的过程,使新中国美术的发展呈现出蓬勃生机。  相似文献   

20.
自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以来,它经历了19世纪的传播、应用和发展,20世纪上半叶的凯歌行进和下半叶跌宕起伏。20世纪80年代以后,苏联解体、中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挫折,西方一些资产阶级学者宣布马克思主义已经彻底失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